中華魂
2009年第8期
不要再削弱國有經濟/宗寒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和支柱。胡錦濤同志多次強調: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兩個毫不動搖”。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不動搖,我們就必須支持和保證公有制經濟尤其是國有經濟不斷鞏固和發展,這不僅關系到我國社會發展方向,關系到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且關系到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我國,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始終離不開公有制的支持、控制和引導作用,否則它是發展不起來的,發展起來也會走偏方向,不可能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組成部分,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但是,有些熱衷于推行西方新自由主義、搞私有化的人,總是對公有制看不順眼,視國有經濟為眼中釘,必欲徹底轉化到私人手中而后快。他們看到我國國有經濟并不是像他們所描繪和希望的那樣“效率低”,“虧得一塌糊涂”,而是十分興旺,越辦越好,利潤大幅度上升,謬論一個個破產之后,又炮制出一些新的謬論,采用新的手法對國有經濟進攻。他們聲稱國有經濟“搞壟斷”,“一股獨大”,“設置屏障不讓私有經濟進入”;宣傳“實行多元化,引進戰略投資者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最有效實現形式”,廉價出賣國有戰略資源,打著改革、調整的旗號讓西方壟斷資本控制我國經濟命脈,力圖吞并控制我國關鍵行業和國有骨干企業。有的手法達到了駭人聽聞、極其反常的程度。
據近日一家大報的記者揭露,前不久山西晉城市政府組團赴美國招商,說是要“引進先進技術和雄厚的資金,建設一流的礦山企業”。可是并未引進什么先進技術和雄厚的資金,而是在未經有關部門批準,也未認真考察對方資產和資質的情況下,用欺上瞞下的手法,讓一個缺乏資金、缺乏煤礦管理經驗的美國企業,用虛假的材料,僅僅以22%的出資就擁有了我國一家大型優質國有煤礦56%的股權,掌握了我國高達幾十平方公里的優質無煙煤的采礦權和經營權,擁有的權益比實際投資高幾十倍、上百倍。根據我國規定,中外合資企業進行礦山開采經營,必須由國家計委批準,取得采礦證才能進行。可是這家企業瞞著國家計委,不經申請就進行合資,并越界開采,濫采濫挖,造成近2平方公里優質資源的巨大破壞,非法獲利近20億元,一分錢的稅也不交。爾后這家美國公司又以比它原來投資高幾倍的價格把股權賣給泰國一家公司,造成了我國國有資產的巨大流失。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晉城市政府不僅出賣國有資源,以極低股價與外資合資,違背我國法制非法轉讓采礦權,造成國有資產巨大流失和對優質資源的嚴重破壞,而且抗拒國土資源部門的監管。當省國土資源廳責令這家合資公司停止侵犯鄰礦的資源,越界建井開采的時候,他們拒不執行,照樣生產,至今越界開采也沒有停止。(見《人民日報》2009年5月15日)
誰看到這樣的材料,誰都不能不感到氣憤。
問題是,這種打著改革旗號,以引資名義低價出賣國有資產、侵犯國有資源、造成國有資產巨大損失的現象,并非絕無僅有,這只是因人們實在看不下去站出來舉報的稱不上最嚴重的一例,而未舉報、未發現,或已舉報、已發現卻早已轉化到私有老板手中的何止成千上萬件。我們看到,我國西南地區的金礦及許多有色金屬礦的開采和冶煉,早已被外資占有控制;汽車制造、通用專用機械制造、電器機械制造及醫藥化學原料等化工行業中的許多國有企業的核心技術和股權,也被外資控制;飲料、食品等輕工業外資掌握情況就更不用說了。據統計,到2005年底,在我國38個主要工業行業中,“三資”企業絕對控制的有9個行業,相對控制的有11個行業,共控制了20個行業,占全部行業的52%,占工業總產值的近40%。一些外資通過低估、不計我國資產權益和享受各種優惠的辦法,以少量投資就進入我國國有經濟領域,控制了許多行業70%以上的產值和市場,占領了這些行業前5名的排頭兵。外資占據了計算機制造業、通訊設備制造業產值的80%,啤酒生產和市場差不多為國際啤酒巨頭瓜分,飲料則為國際飲料巨頭瓜分。大型超市80%納入西方跨國公司囊中。一些外資控制我國支柱國有企業、關鍵行業、關鍵技術,收購打擊我國名牌產品,掌握關鍵產品的生產權、研發權和經營權,占領市場,左右價格,形成壟斷態勢。在這些行業,國有經濟已沒有多少發言權,談不到影響力和控制力。
近些年,我國包括四大國有銀行在內的許多國有大型骨干企業,說是為了“尋找公有制最有效的實現形式”,“引進戰略投資者”,紛紛改為股份公司到境外上市。缺錢的上市,不缺錢的也上市,忽視國家安全,不計品牌、市場、影響力和無形資產,剔出劣質資產,只計優質資產,低估、瞞估、不估國有資產,不惜一切拉西方壟斷資本入股,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巨大損失。一家美國銀行入股我國建行,2007年底通過建行上市,一次就賺了1300億元。中石油在美國上市融資不過29億元,上市4年海外分紅高達119億美元,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動、中聯通四家公司四年的海外分紅超過1000億美元。四大銀行及其他企業盲目購買美國證券和按揭抵押債券遭受的損失更大。①
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人無不感到自豪與高興。但是我國人均產值和人均收入水平低,生產力總水平低,科學技術總體落后于發達國家。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社會主義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任重道遠。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開辟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引進利用國外資金、先進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學習世界各國、各民族的長處,吸收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才能補充豐富發展我們自己,建設好我們的國家。擴大對外開放,引進外資,包括興建外方獨資、中外合資和合作企業,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加快技術進步,是我們的長期政策。但是引進外資,與外資合資合作,要真正符合我國建設的需要,執行我國法律法規,講平等互利,尤其是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原則,而決不允許削弱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損害國有經濟。鄧小平同志指出,必須認識到,“從發達國家取得資金和先進技術不是容易的事情。有那么一些人還是老殖民主義者的頭腦,他們企圖卡住我們窮國的脖子,不愿意我們得到發展。所以,我們一方面實行開放政策,另一方面仍然堅持建國以來毛澤東主席一貫倡導的自力更生為主的方針”。②
有人攻擊“國有經濟一股獨大”,宣傳“實行多元化”,把“引進戰略投資者”看作“改革國有企業的根本途徑”和“公有制的最有效實現形式”。其實這正中了那些在我國推行新自由主義,企圖把我國拉向私有化的人的圈套和下懷。股份制作為一種社會大生產條件下的企業組織形式,具有集資功能,能夠把分散的資本和生產要素組織在一起,形成新的生產力;便于重新配置資源,調整企業結構和生產結構;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促進加強企業監督管理,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但股份制并不像有些人所宣傳的那樣抽象和萬能。不同的投資者代表著不同的所有者,表明企業有不同的性質;在股份制企業中,參股與控制有很大差別,資本所有者、經營者與雇傭工人之間具有不同的地位、關系和矛盾,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資本所有與資本運用間存在矛盾。因而它既不是抽象的,也不那么萬能。社會主義股份制企業與資本主義股份制企業在生產力組織形式上沒有根本差別,但在生產關系、社會屬性上有根本差別。社會主義股份制企業只有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性質,堅持黨的領導和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導控制地位,發揮應有職能和作用,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
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要看需要和條件,著眼于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而不是著眼于“多元化”。一些國有企業資本充足,實力雄厚,并不缺資金,為什么一定要硬塞進私有股呢?許多國有企業辦得好好的,領導班子健全,管理科學完善,利潤率很高,生產經營蒸蒸日上,為什么一定要“實行多元化”,引進所謂“戰略投資者”,讓外國壟斷資本插上一手,來“加強管理”,參與“制約監督”,并提供難得的條件,使之不費吹灰之力,不間斷地高額分紅,拿走本來屬于國有,應為中國人民謀福利的大把大把的利潤呢?它們還會操縱股價,低進高出,趁機將持股高拋,使你遭受巨額損失。這種把“多元化”當作“改革國有經濟”的指針和神丹妙藥,硬把私有制塞到公有制經濟中,無異于引狼入室,讓私有制來改造、分割和取代公有制,最終“化”向哪里,實在難說。
有人說:“引進戰略投資者才能相互制約,改善企業管理”。事實并不如此。實踐表明,搞好股份制有許多條件。在股份制企業中,不同的投資者具有共同目標,具有相應的經營管理水平和能力,能夠相互合作,盡職盡責,才有助于發展生產,加強管理。“戰略投資者”如果是公有制經濟,投資者間具體利益雖不同,但根本利益一致,發揮各自的優勢,有利于發展壯大公有制經濟。私有“戰略投資者”則不同。你有你的戰略,人家有人家的戰略。私有資本進入什么領域,何時進,何時退,哪些抓住不放,是有選擇的。任何資本不會為投資而投資,它們投資只有一個目的:賺錢,獲取比投資高得多的回報和利潤。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掌握國民經濟命脈,地位重要,作用大,利潤率高。國內外私人資本都巴不得進入,早進入,快進入,廣泛進入,控制國民經濟命脈。有的撈一把就走,更多的是有長遠打算和謀略。進入經濟命脈才能控制經濟命脈,控制經濟命脈才能控制國民經濟,實現其長期榨取和支配的目的。根據我國政府規定,有些外資可以投資我國國有企業,但不能控股。但在股權比例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一些外資仍然熱衷于獲得股權,其目的是很明確的,即先取得一部分股權,進行布局,以便逐步開拓、滲透,謀求更大的控制權。有的采取“先吃蛋上的奶油,取得皇冠上的鉆石”的手法,以取得整個蛋糕和皇冠。無視這些,自欺欺人,用美麗的謊言掩蓋事物的本質,在理論上是經不起推敲的,在實踐上是極其有害的。
注釋:
①
據統計,到2007年8月止,中國銀行投資美國證券590766百萬元,投資按揭抵押債券221202百萬元,估計虧損3853百萬元;建設銀行投資美國證券306685百萬元,投資按揭抵押債券33080百萬元,估計虧損576百萬元。見《證券市場周刊》2007年8月11日。
② 轉引自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鄧小平理論學習綱要》,人民出版社,第77—78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