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督徒超過共產黨?
——南方周末聲言“基督教已經獲得普世性”引發的思考
司馬南
在2009年7月28日出版的《紐約時報》上,《南方周末》再一次受到關注和表彰。起因很簡單,7月10日的《南方周末》發表了一篇題目為“基督教在中國迅速崛起”的文章,文章披露部分美國人對中國基督徒數量的一種估計——約7000萬之眾——與中國共產黨員的總數(7593.1萬名)大體持平。
《南方周末》作為中國大陸紙媒公開披露這個消息,很合乎《紐約時報》的胃口,很吻合帝國的“政治正確性標準”,于是,《紐約時報》默契地和著《南方周末》的節拍“互動”起來。
《紐約時報》終于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了他們想要看到,并且可以引述來源的事實”:“基督教在中國有著顯著的成長” “如今基督教席卷中國”,且這種增長“引起中國官方不少部門、學者以及主流媒體的注意與探討”。
一條消息足夠好,會令人產生新的興奮點,使人暫時忘卻其他煩惱。《紐約時報》本來興奮點在新疆,本來正在借烏魯木齊7·5事件日夜辛苦地抹黑中國,看到這個消息,忽然滿臉堆笑,像一個拿到更好玩兒的玩具的小男孩,癡癡地沖著《南方周末》笑起來。
小男孩尊稱其為“中國一著名的報紙”,接下來不厭其煩地介紹其歷史與出身:“出版于中國廣州,面向全國發行,發行量達600多萬份”——看看,不光華爾街金融家的數字靠不住,美國媒體所報的數字更不靠譜——他們將《南方周末》發行量放大6倍后向全世界傳播,可能會讓這張報紙顯得比實際發行量更著名更重要一些。
中國媒體宣傳據說有個“潛規則”,即對內對外有兩套發行數字,但是,即使最不要臉最善于吹牛的媒體,也不大好意思把對外發行量放大到“寫意吹牛”的水平。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例子,讀者可以借此案例來研究一下,動機,究竟是怎樣影響知覺的?美國媒體,為什么會滿嘴跑火車信口雌黃?《南方周末》,為什么在他們看來有那么大的發行量?《南方周末》為什么那么著《紐約時報》寵愛?
《紐約時報》稱:《南方周末》“是屬于全國著名品牌報章之一。與其它國內報紙相比,它更顯開放,報導一些其它媒體很少報導的事件或現象,讀者多為知識分子,也曾多次撰寫不少與基督教相關話題,來引導人們思考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這一段話,基本沒有說謊,它扼要概述了《南方周末》對基督教在中國傳播所做的特殊貢獻,以此作為“《南方周末》感動美國的頒獎詞”大體不錯。
《南方周末》刊登的文章是這樣分析“基督教之所以開始在中國興旺起來”的原因的:一,“官場腐敗”;二,“環境污染加劇”;三,“中國制造在全球形象受損”;四,來自于基督教本身——它“為中國民眾提供了一種道德框架。”
文章作者伊萬‧奧斯諾斯將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制度與基督教在中國發展胡亂掛鉤斷章取義:“胡錦濤主席“去年親自主持政治局宗教‘學習班’,向中國最有勢力的25位領導人表示,必須團結信教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建設繁榮社會。”
《南方周末》轉載這篇文章時,特別加了“點評者說”卻對文章的錯誤觀點未加任何修正。在《南方周末》看來,美國人宣傳的“基督教給中國人提供道德框架”的說法是事實,“中國制造在全球形象受損”也是事實。而胡錦濤去年主持政治局宗教學習班的核心內容——“擁護中共”、“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維護祖國統一”等被完全閹割掉了,“依法管教”、“自主辦教”、“獨立辦教”等關鍵內容也不見了蹤影。
“本文的數據未知可信否。
不過信上帝,總比迷信金錢或者權力好”
——《南方周末》的全部點評,只有這輕佻滑頭的兩句話。
就是說,對“中國有7000萬基督徒”這件事,《南方周末》白紙黑字張揚得天下人盡知,卻試圖憑這一句話而不準備負任何責任——反正已經傳播出去了,倘有人叫真兒,盡可一推六二五了事。《南方周末》甚至會自我辯解:我說7000萬基督徒并不多呀。
沒錯,《南方周末》的辯解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同期《紐約時報》引述香港某報文章《他們信奉神(In God They Trust)》,數組更加離譜更加聳人聽聞:中國各地的基督教教徒正迅速增加,最近已經超過共產黨員總數……天主教和各派基督教信徒加在一起超過1.25億。
請大家留意國內外媒體互動的規律——對一則并沒有得到確證的消息,對傳播開來可能對中國有負面影響的消息,對獨家刊發可能會引發麻煩的消息,他們近一兩年通常是這樣玩的:1,《紐約時報》說,“中國有7000萬基督徒”,消息源是中國報紙《南方周末》;2,《南方周末》說,“中國有7000萬基督徒”,消息源是《芝加哥論壇報》;3,《芝加哥論壇報》說“中國有7000萬基督徒”,無需告訴你消息源是哪里,你管不著!(中國國內的讀者根本也看不著)就信口胡編了說你了,你能怎么著?——引朋呼友,相互印證,彼此遮掩,隨意縮放,疊加震蕩。
當然,《紐約時報》不會僅僅滿足于披露中國基督徒的數字,他們更善于從歷史背景的分析中,揭示出《南方周末》之所以需要表揚的理由。《紐約時報》笑瞇瞇地講起《南方周末》去年4月份干的一件好事。旅美華人學者吳澧在《南方周末》刊發文章,題為“基督教徒70%在第三世界”。文章著意批評中國人:不少中國人仍然認為基督教是西方宗教,其實“基督教在今天,更是第三世界的宗教。”“宗教已走向全球化,基督教已獲得了普世性……”
這篇文章,可謂宣傳基督教的點睛之篇。《南方周末》不再羞答答地半遮半掩了,他們將這幾年大肆宣傳的神乎其神的“普世價值”的本宗直接告訴讀者——“宗教已走向全球化,基督教已獲得了普世性。”
有興趣者不妨搜出這篇文章再品味一番,其中心思想突出、段落大意明晰,更兼正氣凜然慷慨悲壯,仿佛當年的新教教會的新聞發言人不僅活在了當下,并且兼職《南方周末》評論部,正在告訴讀者怎樣吃透基督教進而讀懂中國。(2009年7月31日星期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