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誰是詆毀中糧蒙牛的幕后推手?

記者 · 2009-07-23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中糧系”蒙牛觸動了國際巨頭的痛處?

光明網

   7月7日,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中糧集團聯手厚樸基金以港幣每股17.6元的價格投資61億港幣收購了蒙牛乳業20%的股權。這筆迄今中國食品行業最大宗交易的落幕,標志著蒙牛乳業從此融入國資家族。

  這原本是一場雙贏的交易,證券業相關人士一致表示看好蒙牛的發展前景。然而就在公告公布的隨后幾天內,坊
間就流傳出不少雜音:蒙牛賣出股份是為了方便高層的集體套現、中糧集團入主蒙牛是不務正業……有消息人士透露,蒙牛與中糧合作乃是觸動了個別國際巨頭的痛處,引來這些蜚短流長。

  國際金融大鱷以及站在他們背后的國際行業巨頭,覬覦中國乳業本已多年,甚至可謂垂涎三尺。去年以來中國乳業的行業危機使得原本競爭激烈、利潤低下的中國乳制品行業"雪上加霜",元氣恢復需要一段時日;與此同時,外資品牌則借此機會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一些較佳的乳制品企業將面臨被外資品牌收購吞并的命運。外資品牌在沉寂數年后又掀起了新一輪大舉進入中國的熱潮。但實踐證明,國際巨頭多有水土不服問題,如達能入股光明,恒天然入股三鹿,阿拉入股蒙牛奶粉業務……也許正是基于這種原因,對外資并不采取排斥態度的蒙牛,此次選擇了中糧。但稍前沒有搞到匯源,如今蒙牛又"落入"國庫,接連遇挫的國際勢力顯然心有不甘。

  今年上半年,外資機構一度將太子奶的創始人李途純踢出局。這是繼匯源果汁、青島啤酒后,又一民族品牌遭遇到外資的狙擊。隨后,一個在臺后虎視眈眈太子奶多年的幕后推手則逐漸浮出水面--雀巢集團。日前的一則新聞則指出,身為國際食品界巨頭的雀巢集團正暗中與太子奶數家小股東秘談收購事宜,試圖暗度陳倉,低價拿下這家企業的控制權。

  然而,幾次收購未遂讓境外資本不免有些惱羞成怒,中糧與蒙牛的一拍即合更讓他們"忍無可忍",于是,當對蒙牛的攻擊告一段落并無明顯收效后,直接對寧高寧進行造謠就成了最后的殺手锏。7月22日下午,有媒體報道寧高寧已接上級調令"外出學習",原因就是參股蒙牛引起上層震怒。幾個小時后,寧高寧本人親自出來表示,自己被停職調查純屬謠言,并稱會通過法律手段將此事調查清楚。中糧相關品牌負責人也向媒體透露,現在公司正在請相關法律部門協調處理。

  "蒙牛市值已達300億港元,中糧只花了40多億(厚樸30%除外),按照市場價格就掌握了控制權;而匯源雖然沒有被收購成,但其收購條件是當時市價的三倍"一位資深市場分析師揭開了其中的奧妙,"中糧低價格、低代價成為蒙牛最大單一股東,這些都讓外國巨頭非常眼紅, 他們要'出氣',所以才'出手'。"

  透過中糧與蒙牛結盟后被惡意攻擊的種種表現,我們發現,境外資本一直在虎視眈眈,中國境內的優秀乳品企業,一直是他們獵尋的目標。然而正如13億中國人不能靠吃洋米生活,13億中國人也絕不能靠喝洋奶來增強體質。中糧入股蒙牛,進入中國乳業,無疑為中國乳業獨立自主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有人曾形象地說,"中糧者,為中國人整合糧食者也",但過去中糧所整合的糧食一直"缺一塊"即"嬰幼兒的糧食"--乳,有了蒙牛,這個糧就全了。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推測:凡此種種詆毀,也不排除是國內個別過去有此"傳統"的競爭者所為,他們刻意搗亂,故意攪局。

  中糧集團多年來持續名列美國《財富》雜志全球企業500強,居中國食品工業百強之首。而蒙牛作為中國最大的乳制品生產企業、成長最快的企業,2008年營業收入達到了238.65億元人民幣,成為首家躋身世界乳業20強之列的中國企業。分析人士表示,此次中糧和蒙牛兩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食品龍頭企業結成戰略聯盟,除了對彼此雙贏之外,還將大大推動中國食品安全的建設進程。這對整個中國乳品行業、乃至整個食品行業的整合,都是一個很好的先例。

誰是詆毀中糧蒙牛的幕后推手?

來源:中國經濟網


  7月22日下午,針對有媒體報道寧高寧已接上級調令“外出學習”一事,寧高寧本人親自出來表示,自己被停職調查純屬謠言,并稱會通過法律手段將此事調查清楚。中糧相關品牌負責人也向媒體透露,現在公司正在請相關法律部門協調處理。 

  透過這起蹊蹺的造謠案,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背后有跡可循。因為此前一段時間,剛剛與中糧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蒙牛,一直遭受著類似的惡意中傷。那么,究竟是誰對剛剛完成中國食品界最大并購交易的中糧和蒙牛存在如此敵意?并且唯恐天下不亂呢?

  業內人士猜測,這幕后的推手很可能是意欲掌控中國乳業而未能得逞的境外資本。與中糧蒙牛的一拍即合不同,匯源收購案被商務部緊急叫停、雀巢收購太子奶仍舊迷霧重重,對于蒙牛投入中糧的懷抱,意欲抄底中國經濟、尤其是抄底中國乳業的境外資本和友邦人士“最不高興”。“當然”,業內人士話鋒一轉:凡此種種詆毀,也不排除是國內個別過去有此“傳統”的競爭者所為,他們刻意搗亂,故意攪局。

  中國乳業是一個對外資較為開放的體系,從上世紀90年代起,帕瑪拉特、卡夫、雀巢、恒天然等10多家外資品牌先后登陸中國。由于水土不服,很多外資品牌紛紛撤離。然而持幣觀望的境外資本一直虎視眈眈,醞釀著祭出資本手段殺“回馬槍”。日前彌漫美國與歐盟的牛奶危機使得切入中國市場的需求更為迫切,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給新一輪“反撲”提供了時機,而中國乳業良好的發展前景更成為外資抄底的強大動力。

  目前,中國乳業正處在從單純數量擴張階段向整體優化結構、提高產業素質和產品競爭力階段轉變的關鍵時期,逐漸走進歷史性的整合路口。今年以來,惠氏、美贊臣、多美滋等大力拓展市場,朝日啤酒進軍液態奶領域、雀巢收購太子奶,外資品牌力圖通過多種手段、尤其是資本手段滲透中國乳品市場的格局調整。中糧與蒙牛的一拍即合顯然摧毀了外資的美夢。

  “不僅如此,蒙牛市值已達300億港元,中糧只花了40多億(厚樸30%除外),按照市場價格就掌握了控制權;而匯源雖然沒有被收購成,但其收購條件是當時市價的三倍”一位資深市場分析師表示,“中糧低價格、低代價成為蒙牛最大單一股東,這些都讓外國巨頭非常眼紅, 他們要‘出氣’,所以才‘出手’。”

  更何況,蒙牛是惟一一家進入世界乳業20強的企業。

  那么,中糧與蒙牛結盟,又是否存在問題呢?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光遠博士看來,中糧參股蒙牛“交易結構簡單,交易雙方的戰略意圖盡收眼底”,幾乎達到了平實、簡單的至高境界。從雙方披露的信息看,一方面中糧入股蒙牛完成了在乳業的布局,有利于發揮全產業鏈優勢,可以說,中糧沒有蒙牛就“糧不全”,缺乏“乳”這個嬰幼兒的“專用糧”;另一方面,蒙牛也可借助中糧在全球范圍內的客戶網絡、成熟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等資源和經驗,步入世界乳業巨頭的行列。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食品行業的這宗最大交易,將會大大提高中國食品行業在國際上的整體競爭力。

附文:

中國企業領袖"拉美化之憂"
2004-01-13

  《中國企業家》


 “未來10年20年,中國企業還是本土經濟的主角嗎?”

  在2003年的年底,有一種深沉的擔憂,籠罩著2002年底還興高采烈的中國企業界。

  這些擔憂,在《中國企業家》雜志在舉辦2003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前后一個月的時間里,像沖擊波一般一次一次一再強烈沖擊著我們。

  年會前夕,11月12日,我們到上海邀請劉永行參加本刊年會。他滔滔不絕講述了他早在5、6年前就開始籌劃進軍鋁業的未來戰略之后,有些英雄氣短:我們能在這個領域建立起世界級行業競爭標準,做過跨國企業,為什么不能放手讓我們民企做?11月17日,我們到了春蘭,陶建幸講他“第二臺階”設想,“不能再做那些核心技術和部件掌握在人家手中的‘殼企業’了!”“轎車業看不懂,搞了那么多年,都合資,而且是一家和多家合資,搞到現在連自己的品牌也沒了,變成‘世界上最復雜的貼牌工廠’!”

  11月20日,我們在北京飯店拜訪寧高寧,他剛剛出席完國資委組織的“跨國并購論壇”,寒暄之后,他也說起:全靠引進外資,20年后中國人可能全變成打工仔了,珠江三角洲很多城市很畸形,東莞“五星酒店加世界級廠房加打工仔”,沒有文化,沒有生活,沒有消費。他曾和中央黨校的一位副校長探討過:用GDP偷換GNP,聯合國把整個發展中國家都“騙”了!中國不應再分國企、民企了,應該分中國企業、外國企業!

  就在同一天,在方正大廈,沒有預先溝通,少帥魏新自己談起了他給國家領導人的一份關于3G的報告:過去十幾年許多產業出現了同樣的怪圈,從彩電、冰箱、VCD、DVD、PC、筆記本電腦、手機、基站到汽車,國內企業全是在沒有核心技術和專利的情況下為跨國公司打辛苦工,規模迅速做大,毛利迅速降低,“以市場換技術”已告失敗。“如果未來10年到20年中國出現類似拉美國家發生過的產業轉移,會不會也像拉美國家一樣急劇衰退?”

  11月25日,在寶馬5系轎車盛大上市的前一天晚上,華晨總裁蘇強特地和包括《中國企業家》雜志在內的媒體高層見面,3個小時里蘇強和他的副手洪星一直在巧妙地講述他們“中華(自主品牌)加寶馬(合資品牌)兩條腿走路”的戰略,“未來的重點是自主品牌,合資是為了學習”。中華是他們的最愛,必須讓它“立”起來,“中華挺住了,才會給華晨帶來未來”—第二天寶馬發布儀式,蘇強顯然不是主角。……與商業巨頭的密集接觸,幾乎是同一個主題的一再變調重復—中國人的企業,中國企業的未來。巨頭們“不謀而合的擔憂”,讓《中國企業家》深受觸動,但那時我們全部的注意力都在即將召開的年會。500位企業領袖將在“新領袖:決定未來的商業力量”主題下展開討論,我們希望領袖預測未來3年-5年的產業趨勢,探討領先企業的戰略轉型與拐點—拉美化是更政治更宏觀的環境話題,我們希望企業領袖更關注企業本身的話題。
 

附文:

寧高寧“學習”風波


2009年07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龍麗 高江虹


   寧高寧“學習”風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龍麗 高江虹 北京報道

  【核心提示:有消息稱,中組部即將在中糧集團召開高層會議。本報記者也在中糧福臨門大廈一樓的顯示屏上看見“歡迎中組部領導”等字眼。 不過上述負責人表示,中組部召開的會議跟“學習”事件并無關聯。】

  聯合厚樸基金以61億港元收購蒙牛20%股權的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突然陷入一場“停職學習”風波。

  7月22日據網易報道,來自中糧內部的消息稱,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已接上級調令“外出學習”,集團職務和待遇目前不變,但不參與集團事務。正式文件近日將下發,目前此事還未內部通報。

  中糧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寧高寧得知該消息后很憤怒。“寧董親自要求對這個傳聞發出正式聲明,還要親自審閱聲明。”

  22日下午,中糧集團發表聲明,“報道內容純屬捏造,完全不符合事實。”

  22日晚上9點,新浪登載的中糧集團聲明被刪除。中糧一位負責人對此表示,事件并無變化。有消息稱,中組部即將在中糧集團召開高層會議。本報記者也在中糧福臨門大廈一樓的顯示屏上看見“歡迎中組部領導”等字眼。不過上述負責人表示,中組部召開的會議跟“學習”事件并無關聯。

  與此同時,關于中糧入主蒙牛的收購案的三大存疑再次被業內提及。

  巧合的是,7月17日蒙牛宣布,中止總額為16.46億港元的員工股權激勵計劃,當時,距該計劃推出僅僅8天時間。

  蒙牛的解釋是:公司董事會收到了多位相關人士反饋,經過再三討論后決定中止執行該股權激勵方案。對于這件事是否與中糧有關,中糧方面沒有表態。

  寧高寧行程仍滿滿

  7月22日下午6點,北京朝陽門南大街東側的中糧福臨門大廈。中糧集團總部剛剛搬遷到此。已到下班時間,雨下得太大的緣故,不少中糧下班的員工都等候在大廈大廳和門口。大家談論的話題主要圍繞突如其來的大雨、上午的日食或者晚飯的去處。

  “今天寧總有過來啊。”大廈門口的保安告訴記者,上午十點多,寧高寧步行來上班,還跟保安打了個招呼。

  中糧集團公關部一位負責人則表示,寧高寧晚上有個接待活動,5點半就離開了。“如果他在,一定跟你見面,我們沒必要說謊。”

  據了解,寧高寧今天還與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一起會見了邯鄲市政府的相關人員。7月21日,寧高寧還與于旭波、薛國平、曲喆、王金昌等中糧集團高層在中糧福臨門大廈出席了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視頻會議”。

  根據網易的報道,“自從上周出差深圳歸來后,寧高寧就不像以往那樣活躍在集團的各種工作場合”。

  61億收購案的三大存疑

  網易還報道稱,“寧高寧停職學習一事或與收購蒙牛交易相關,但具體是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尚未得知”。

  7月6日,中糧聯合厚樸基金以61億港元收購蒙牛乳業20%股權,至今未及一個月。此后收購案三大存疑卻開始流傳。

  首要存疑是收購價格。根據交易公告顯示,每股17.6元的交易價格,相對于2009年7月3日(即《認股協議》簽訂前最后一個交易日)19.10港元每股的市價折讓約7.85%;與蒙牛2008年每股最高價格26.3元比較,差距并不大。

  關于交易價格,寧高寧曾表示“我們也想在價格低時候買,但是人家不賣。”

  價格存疑的背后仍是財務視角問題。2008年蒙牛乳業的凈資產是47.38億,61億的現金收購遠超出了蒙牛乳業的凈資產總額,何況這筆巨額現金還僅是獲得20%的股權。

  在這場被稱為“國進民退”的交易中,這場看似純粹的市場交易,因不同的財務視角,無形中將“國資”中糧,推向被質疑的前臺。

  再就是交易的決策過程。畢竟這次中糧將為此拿出真金白銀40多億。但事后的一些解釋,反而為此平添了疑慮。

  牛根生沒有掩飾他與寧高寧的熟悉關系。“寧總是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榮譽主席,我是輪值主席,去年交流比較頻繁,所以一拍即合。”

  “一拍即合!”寧高寧和蒙牛董事長牛根生都愿意用這句話來概括雙方談判的過程。據了解,中糧與蒙牛的談判始于2009年3月,雖然在數次談判期間,雙方也曾有反復,但仍在短時間內敲定細節。由于寧、牛二人熟識,雙方合作甚至沒有中間介紹人。

  為何不入主管理層則是第三個存疑。按照雙方協議,在蒙牛未來的董事會11名董事中,中糧雖然將占有3個名額,但均為非執行董事。

  寧高寧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明確表示,中糧不參與蒙牛的具體經營管理,不改變現有的經營團隊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也不改變目前的戰略方向。按照寧高寧目前希望的與蒙牛管理層的合作方式,中糧將通過董事會對蒙牛發展的大方向、大政策產生影響,并推動蒙牛和中糧在業務上的合作。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4.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7. 東南亞的宿命
  8. “鮮衣怒馬少年郎,誰人不識理塘王”
  9.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10.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7. 到底誰“封建”?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0.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在线观看欧美高清福利片 | 色多多视频网址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 色五月婷婷导航在线观看 | 一级a一级a爰片免费免免在线 | 亚洲综合性色AⅤ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