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錢改寫文學版圖?
最近,深圳市政府擬再次出資1500萬,與中國作家協會聯手舉辦“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文學創作工程”,其中“中國作家深圳行”即為該工程的采風第一站。據悉,該工程分為“征、創、采、評、展、論”六項主體活動。另外,還將設立一項僅次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的國家級文學大獎——“中國改革開放文學獎”,據說報告正在審批當中。從中國作協和深圳市負責人的激動表情看,推出此獎應該不是問題。問題是,天下英雄是否就此入毃?文學版圖是否就此改寫?
從深圳市以往的運作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因為此前深圳已經通過成功地運作,將某負責人女兒的“小說”爭取到了中國作協頒發的“兒童文學獎”,其后根據該小說改編的電影也差一點紅遍中國(因為操作失當敗露)。而魯迅文學獎則連續三屆都爭取給了深圳一位報告文學“作家”,差不多同時該“作家”的一套十三本文集也由宣傳部門出錢、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能不能賣掉是另一回事)。
由此看來,金錢確實能買到文學,能讓沙漠變成綠洲。盡管在這次活動中也有作家提出過類似疑問,但與高規格的豪華禮遇相比,這種聲音是低微脆弱不堪一擊的。當然,伴隨著金錢誘惑,香艷肉體的晃動也必不可少。據悉在最后一天的座談會上,有數位美女作家閃亮登場,一位后背全裸前胸半透,一位在三小時內換了四套時裝。
不要以為這是賠本賺吆喝,是一種宣傳行為。深圳市政府不是傻帽,在投入與產出方面的算計它不亞于任何商人。記者了解到,為了此次活動的順利舉辦,就有數位負責人親自飛北京商討策劃,所有這些安排都是服務于服從于整體大局需要的。當然,是少數人的大局需要。
首先,在此輪宏觀調控中,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博弈已經初見分曉,深圳以往“改革即正確”的政治優勢漸失。特別是“富士康事件”的戲劇化收場和上海陳良宇出事以后,一種歷史恐懼癥正在領導層中悄悄蔓延,以往的強勢人物紛紛企圖改變形象,新的形象設計的要求十分強烈,借助悲情抒情手段就成為一種不錯的選擇。所以主持活動的一位中國作協負責人一再強調“作品不要求深刻,只要能感動人就行”。
其次,近年來要求“反思改革”的聲浪經久不息,以強制手段“不爭論”似乎已經不能服眾。“改革”是深圳的最后招牌,也是掩蓋腐敗黑暗的最好擋箭牌,所以打造“改革開放文學”最符合既得利益者的實際要求。試想上百名著名作家為既得利益者搖旗吶喊是何等壯觀的景象?而當前文學閱讀市場的作家明星化和讀者粉絲化傾向正好為此類文學炒作提供了適宜氣候,機不可失。
再次,中國作協缺錢,中國作家缺錢,操盤手們更缺錢,文學的內在品質在他們眼里早就糞土不如了,只要給錢,別說出賣靈魂,賣身都干。而深圳市文聯這些年想推銷的“新都市文學”“打工文學”也因為缺少足夠的權錢共識,一直不能奏效,只能依靠非文學的“行為藝術”制造新聞,于是改頭換面推出“改革開放文學”便成為了上下一致的策略選擇。老板愿給,權貴愿賣,一拍即合。至于這1500萬是否出自公共財政,是否經過納稅人授權,在深圳早已不是一個問題。
然而事物總有兩面,權錢改寫文學版圖固然條件多多,但歷史辯證法也很無情。據了解,該項采風活動進行當中,就已引起部分作家的警覺,最后一天開座談會時作家已經散去一半,這不能不說是有點遺憾。“改革開放文學”究竟是新世紀文學的又一樣態,還是時代沼池中的又一個泡沫,還需拭目以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