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政文摘(69)2009-07-16
碳關稅攻防戰 中國面臨考驗
家庭財產申報制 中央官員先帶頭
中國稀有金屬的“賤賣”與國際價格“失語”
M2供應爆燈 貨幣政策收放無度
外儲暴增 煩惱重臨
中國人出「羊」相
少數民族地大物博
為何不全球通緝熱比婭
中國資金氾濫15年最狂
東方日報:碳關稅攻防戰 中國面臨考驗
美國等西方國家近期紛紛調整外交戰略,將氣候外交作為重中之重,例如他們推出的碳關稅,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猶如一道新的緊箍咒,殺傷力極大。所謂碳關稅,是指對高耗能的產品入口徵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
而高耗能產品多數由發展中國家生產并向發達國家出口,其中「中國製造」所佔份額很大。一旦碳關稅被發達國家普遍採用,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十分不利,其中又以中國受損程度最深,中國出口將受到極大限制。
事實上,美國現在已經開始布局。不久前,美國眾議院以微弱優勢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桉》。該法桉規定,至二○二○年,美國有權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實施碳減排限額國家入口產品徵收碳關稅。這一立法,標志著美國開始以環保節能為名,推行氣候霸權,變相實施貿易制裁,遏制中國的發展。
無論是在政治方面還是經濟方面,美國近年來面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挑戰,應對乏力。長期高舉的民主、人權大旗在伊拉克戰爭之后被貼上霸權標志,淪為顏色革命工具,已被各國民眾看穿。在經濟上,今次華爾街貪婪引發的金融危機,使長期被各國追捧的華盛頓模式的發展路徑徹底破產,美國通過輸出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掌握各國經濟命脈的努力,受到極大的挫折。
叢林社會勝者為王
所以,如何既打擊發展中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又不落霸權口實,成為美國政治家們的難題。因此,奧巴馬政府拾起「碳關稅」這個新概念,將其打造成西方發達國家對付發展中國家最具「道義感」,也是最銳利的武器。畢竟地球是全人類的家園,全球氣候變暖,讓許多人憂心,而如何節能減排也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議題,如果圍繞這方面做文章,可以佔領道德高地,讓發展中國家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是個「一箭雙凋」的武器。
更有甚者,如果氣候問題成為與民主、人權同樣的霸權藉口,那麼藉氣候問題發動戰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以往美國以人道主義干涉為名,行侵略之實,以后則以保衞人類家園為名,行擴張之實。美國心目中的「失敗國家」標準,也從所謂的政治獨裁、經濟凋敝,讓位于環境污染、空氣污濁。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失敗國家。
面對西方在外交上的重大調整,中國顯然是掉以輕心。中國商務部日前正式發表聲明,指徵收碳關稅是變相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對此堅決反對。看來,中國對碳關稅的認識,還局限于商務領域,并沒有意識到這是西方在戰略上的一次大調整,而且隨之而來的國際壓力將會急劇升高。
國際社會是叢林社會,勝者為王,在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之下,實施碳關稅將是大勢所趨,中國再怎麼反對,也不可以阻擋,如何趨利避害,將考驗中國政府。
太陽報:家庭財產申報制 中央官員先帶頭
中紀委日前在四川高縣試行基層官員家庭財產申報制度,官方喉舌對此讚不絕口,但民眾對此卻普遍不看好。其實,基層再怎麼試行,都不如中央官員帶頭效果好。
官員家庭財產申報制度,是目前民眾最關心、民怨最集中的焦點,也是中國改革中最為艱難的攔路石。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全國人大代表呼吁,中國應實施官員財產申報,此后每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都有代表提桉,但二十多年過去了,這項改革措施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未見有根本性進展。
最近兩三年,迫于民意與輿論的壓力,當局在新疆阿爾泰以及四川高縣試點推行相關制度,但具體成效如何,至今沒有公布,外界也不得而知。而從媒體披露的情況來看,當地官員的牴觸情緒很大,心不甘、情不愿。
地方官牴觸,一方面是他們的財產有見不得光的部分,害怕家庭財產申報后,被民眾抓住把柄,陷入牢獄之災;另一方面,中央官員的家庭財產都沒有申報,憑甚麼要讓他們這些芝麻小官申報?這些地方官當然心里不服。
其實,在中共威權體制之下,一項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往往是通過自上而下的帶動,才能由點及面地展開。如果中央官員不帶頭,地方官自然會敷衍了事,不會太認真,這項改革也就會無疾而終。以家庭財產申報制度為例,試點了那麼多地方,又試行了那麼多年,但至今仍然難以落實。
公告天下 爭取民心
實際上,中央官員帶頭申報財產,有利于爭取政治主動。最近幾年,內地貧富分化加劇,關于高干家庭利用特權巧取豪奪的傳聞遍及海內外,很多媒體關于國企改革及股權交易內幕的披露,都隱隱約約地指向中央官員,更有人繪聲繪色地形容,北京已形成新的「四大家族」。這些傳聞不管是真還是假,經過放大之后,對民心都是極大的刺激,進一步動搖了民眾對當局的信心。
但如果中央官員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將家庭財產公告于天下,并接受國人的監督,相信任何傳聞都會不攻自破。否則,只能讓傳聞愈傳愈廣,即使是假的,也會變成真的,屆時即使中央官員真正公布財產,也不會有人相信。前蘇聯垮臺時,蘇共高官享受特權保障,貪污橫行,民眾怨聲載道,高干子女千夫所指,在最后時刻,蘇聯高官中有人提議公布官員財產以取信于民,可惜大廈將傾,已經為時過晚。
可以說,在當前內地官民對立加劇、當局執政基礎不斷流失的大背景下,中央官員帶頭公布家庭財產,并督促全國官員一體遵照,是爭取民心、爭取政治主動的關鍵,而且早公布早主動,晚公布或者被迫公布,則很被動。那種以拖待變的鴕鳥政策,只會使問題積重難返。
中國稀有金屬的“賤賣”與國際價格“失語”
香港經濟導報張銳/歐盟與美國聯手狀告中國政府稀有金屬資源出口限制一事在國際輿論界已經吵得沸沸揚揚。美歐這種囂張的氣焰主要緣于中國在稀有金屬資源的國際市場中缺乏定價權,乃至資源被他方廉價地大量收購。及至中國政府的出口管理措施觸及相關者利益時,一場貿易摩擦與糾紛自然隨之爆發。
金屬資源富國
無論是資源的擁有量還是出口量,中國在全球所佔有的位置非其他國家所能比擬——稀土:我國稀土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一,供應量佔全球總量的80%以上。稀土是一種包括鑭、鈰、鐠、釹等17個元素在內的有色金屬元素,在傳統產業如鋼鐵、冶金、機械等各個方面被廣泛應用,被稱作“當代的工業味精”。稀土的最顯著功能在于大幅提高其他產品的品質和性能,比如大幅度提高用于製造坦克、飛機、導彈的鋼材、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的戰術性能。
鎢:我國鎢資源在世界儲量第一,佔全球供應量的85%。鎢被廣泛用于國防工業、航空航天、信息產業,被稱為“工業的牙齒”。在坦克裝甲車中,鎢合金不僅用來製作炮彈,也用來作為複合裝甲的成分,提高熱強度和耐高溫能力。各種導彈武器由于飛行速度極高,必須在外殼應用鎢合金,對抗高速飛行中因空氣摩擦產生的高溫。包括人造衛星、運載火箭等航天飛行器,也都離不開鎢合金的成分。
銦:銦在我國儲量居世界第一,佔全球供應量的80%。銦主要用于平板顯示器、合金、半導體資料傳輸、航天產品的製造。銦是一種伴生在鉛鋅礦中的金屬,其在鋅精礦裡面的含量只用PPM(百萬之)計算,非常稀少且不能再生。
鍺:我國鍺儲量居世界第一,佔全球供應量的50%。鍺主要用于夜視儀、熱成像儀、石油產品催化劑、太陽能電池等生產,并被廣泛用于光纖通訊領域。鉬:我國鉬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二,佔全球供應量的24%。鉬用于煉製各類合金鋼、不銹鋼、耐熱鋼、超級合金,在軍事工業中應用廣泛,被稱作“戰爭金屬”。
鉭:我國鉭儲量居世界第二,佔全球供應量的34%。鉭不僅使用于軍事槍炮的製造,而且也是宇宙空間探索的必要材料。此外,鍶、銻、鎘、銥、鉍、銠、鈦、鎳、鋯、鉻、鈷等等及鎳鉻、鎳鉻硅、鎳鋁、鈦鋁、鐵鎳、黃磷等在我國都儲量豐富,而且這些資源也被廣泛運用于宇宙航空和軍事領域。
國際市場上的尷尬
資源大國并不等于資源強國。掃描中國稀有金屬的市價生態,我們感到更多的是苦澀與無奈。人參賣成了蘿卜價、金屬只賣出紙價錢是人們對于目前中國稀有金屬資源價值的形象描述。以稀土為例,儲量、產量和出口量的中國絕對優勢完全可以造就高價位生態,但從1990年至今,中國稀土出口平均價格卻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64%。
在全球高科技電子、鐳射、通訊、超導等材料對稀土資源呈幾何級需求的情況下,中國的稀土價格不但沒有水漲船高,而且被無情打到目前的最低位(作為稀土價格風向標的鐠釹產品只有8萬元/噸)。無獨有偶,按照銦資源的本來價值,國際市場上的合理價格應該在3,000~5,000美元/公斤,但目前中國銦的出口價格只有1,000美元上下。
按照常理,擁有資源壟斷優勢的國家勢必能主導資源價格的話語權,遺憾地是,儘管中國很多稀有金屬佔世界的儲量基本都在70%以上,但我們在國際稀有金屬的定價權方面依然顯得那麼地羸弱與被動。資源“賤賣”與定價權“旁落”的直接原因就在于我國稀有金屬開採與出口管理的混亂。
一種資源的開採,幾十家甚至數百家企業蜂擁而入,獲得外貿自主權的企業在出口中競相壓價,內部“搶食”與相互“自殘”的結果最終將中國企業的利潤空間壓至最低。以稀土行業為例,按照《2009年稀土出口企業名單》,入冊企業仍有20家,而此前,中國稀土出口企業競高達200多家。如雜蕪般的出口企業為了各自的眼前小利長期陷入內部之間價格的相互傾軋,結果,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在最近十年中增長了近十倍,但價格卻一路走低。
令人歎息的是,就在中國企業忍受著價格被打壓和利潤空間受擠壓的折磨時,我們還面臨著被國外企業殘酷盤剝的痛苦。一個非常嚴峻的事實是,目前我國稀有金屬轉化為製成品的核心技術十分匱乏,相關資源的高端產業鏈被國外控制,因此,我國出口的金屬產品多為中間製品或初級產品。
市場結果至此已經非常清晰:國外企業廉價購買我國金屬資源,加工成製成品后高價出售給中國企業。民進中央委員、中科聯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晏雙利曾在向全國人大的提案中這樣痛陳:作為多種稀有金屬的主產地,中國卻不掌握定價權;氧化釹出口價20多萬1噸,人家把釹賣給我們,這個價只能買1公斤。
政策糾正與應對
與以往中國政府對于稀有金屬資源採取基本放開的管理態度相比,儘管最近幾年宏觀政策相應加大了收縮的頻率與力度,但稀有金屬資源的開採與出口無序狀況并未得到根本性好轉,戰略性資源的價值也沒有在國際市場上充分體現出來,而且對出口貿易的管制也引致了貿易的糾紛與摩擦。因此,我們認為,中國政府應當在對原有管理政策進行系統清理的基礎上,進行更長遠的戰略設計和制度創新。
首先,創建稀有金屬資源的國家戰略。短期的資源出口管制儘管可以調節產品的貿易量和價值流,但卻不能最終張揚中國在國際市場的最終話語權。為此需要制定長期的戰略規劃:(1)國家對稀有金屬進行一定規模和周期的收儲,達到既調控價格又確保企業利潤來源的雙重效果;
(2)制定出口中長期時間表,在此基礎上按照WTO規則,分階段地實施和逐漸限制稀有金屬資源的的出口,這樣既可以向進口國、消費國發出政策預警,又可以減少貿易摩擦糾紛;(3)建立以中國供貨和定價為主導的稀有資源國際期貨市場,將稀有礦產納入更為高端可控的市場化軌道。
其次,實施國有化的壟斷經營。鑒于稀有金屬資源的戰略價值,中國應當參照石油、電信等國家控制方式,或參照新的中航大飛機公司的治理方式,推動稀有金屬的國家壟斷性經營。為此,中國必須利用產業振興規劃的機會,在擁有絕對自然資源優勢的稀有金屬行業里加大整合力度,力爭每一種戰略資源都能形成一個以龍頭企業為主的“歐佩克”。
再次,實行市場化的貿易調節方式。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中,任何一個成員國政府對貿易的干預(無論是過度還是非過度)都會招致貿易對象的警覺與反應,甚至會引來可怕的貿易制裁與報復。而鑒于稀有金屬資源在國際上的敏感性,中國貿易調節方向應當為:(1)塑造企業的貿易調節主體地位,因為WTO所規制的只是政府貿易政策導向,而企業採取何種貿易方式,WTO并不完全禁止;
(2)盡可能減少關稅、配額之類的對外限制措施,而要將重點放在諸如通過提高資源稅等措施從而限制國內原料性生產和消費上來;(3)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仲介組織的功能。核心是要賦予行業協會的半官方、半民間的政府職責,讓它在正常的供求關系和生產消費環節中進行靈活的市場調節。
最后,提高稀有金屬的產品附加值。關鍵是投入大量的科技力量,加強我國稀有金屬開發技術尤其的資源深加工技術的研發,以迅速提高稀有金屬加工流程上的科技含量,改變中國只會賣資源而無法賣產品的低端格局。
東方日報:M2供應爆燈 貨幣政策收放無度
中國六月份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八點四六,比五月份的百分之二十五點七四的增速再提速。M2自三月份攀上百分之二十五點四,創一九九七年以來最高紀錄后,M2竟是「高處未算高」,再登上現時的高位。很明顯的事實是,即使今年GDP能保八,貨幣供應的增速也高于GDP的增速兩倍多,貨幣供應增量也遠高于被喻為「撒銀紙」的美國。豪擲四萬億救市的灑脫,延續到M2高速增長的數字疲勞癥,決策者似乎并未理會市場的警告,對貨幣供應爆炸增長并不擔憂。
中國撒銀紙同美國撒銀紙不同,美國濫印的美元,隨時漫游全世界,也包括來到中國。中國的人民幣可以漫游出去的門路,仍然很有限,由貨幣供應致形成通脹的風險,中國遠比美國要高。中央的貨幣政策追求的目標,是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市場難明白的是,M2的高增長水平,是否就是中央心目中「適度」的政策?實際上并沒有人能給出答桉,因為決策的訊息就是紊亂的。
近期回收銀根的操作出現,央行公開市場中標利率連續三周小幅提升,創下年內新高,央行回收力度加強,使市場有貨幣政策「外鬆內緊」的判斷,但這不意味著資金面基調轉變。以每周一千五百億元至一千七百億元的回購量,相對貨幣供應的增量,可謂不足道。此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四十天內,五次強調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根本沒有轉變口風。政策是收是放,任由市場研判。有人認為這或反映,經濟內在問題可能比已知的複雜難辦。
人行行長周小川承認,洶涌的信貸效益很低。這意味著貨幣供應的大水喉,對經濟助力相當有限,放任貨幣供應既救不了眼前,也無助于久遠。因為寬鬆的銀根,谷起的是資產泡沫,實體經濟的復甦「綠芽」,不是從信貸中長出來的,而是從外需的回暖中長起來的。沒有可靠的政策預期,進入股市、樓市的炒作資金,并沒有長期投資的打算,牛氣沖天的股樓,完全可能在某個時間點,因重大的不利消息誘發資金四散出逃。這是眼前隨時可能降臨的風險。
至于未受節制的貨幣供應,很快將引來通脹惡魔,早有許多專家警告在先。歷史上可借鏡的先例,是中國第四次宏觀調控,針對的是九二到九三年固定資產投資倍增,通脹超兩位數的經濟過熱。調控延續到九七年,由于政策過火位,經濟更由通脹轉入通縮,直至○三年才恢復過來。此后,○三年下半年又進入第五次宏調,提出控制土地和資金兩個供應閘門;成功未幾○七年又針對高逾百分之五以上的通脹,進行第六輪宏調……
頻密的宏調印證,中國經濟失誤的關鍵繫于結構失衡,也是貨幣政策未能引導經濟轉型,只在放鬆與收緊的不斷搖擺中,使經濟忽熱忽冷不斷循環而已。值得注意的是,今次銀根寬鬆程度前所未見,未來通縮一旦很快過去,通脹威脅勢必很快降臨,貨幣政策將被迫急速逆轉,資產市場能否撐得住,轉型消費是否還有希望,是不能輕視的遠慮。如果貨幣政策只圖眼前止痛,落藥不知節制,則經濟就難以走上穩健發展之路。反覆的調控、一再的循環,難道還不能使決策者聰明起來嗎?
太陽報:外儲暴增 煩惱重臨
中國的外匯儲備又再快速膨脹,截至六月底達到破紀錄的二萬一千三百多億美元,單是第二季便增加接近一千八百億美元。在今年初,金融海嘯令全球信貸緊縮加劇,內地的財金官員最擔心的是資金大規模外流;短短幾個月,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外儲暴增的種種煩惱捲土重來。當局看來不敢怠慢,外匯管理局隨即宣布新的外匯管理規定,變相放寬境外直接投資。不過,外儲牽涉的問題非常廣泛,又豈止靠鼓勵企業走出去花錢便能解決呢?
熱錢流入看來正是外儲暴增的主要原因。一般來說,把外儲增量,減去同期的貿易順差及外商直接投資,剩下的大概可以反映熱錢的規模。第一季的順差約為六百二十三億美元,外商投資約為二百一十七億美元,外儲只增加七十七億美元,確實出現走資潮。不過,踏入第二季便截然不同,順差約為三百四十七億美元,外商投資約為二百一十二億美元,以外儲增量推算,流入中國的熱錢規模達到一千億美元。資金從流出變成流入,理應是好事,但規模太大,好事便會變成壞事,帶來很多問題。
首先,會擾亂貨幣政策。內地為了維持匯價穩定,人民銀行必須發行相應的人民幣沖銷流入的外幣,這些新增的基礎貨幣便是外匯佔款,在五月份超過二千四百億元人民幣,在六月份相信也不會是小數目。內地目前因為上半年新增貸款超過七萬億元人民幣而十分煩惱,正設法從市場抽資,同時間又有大量熱錢流入,對空前氾濫的流動性,無疑是火上加油。難怪內地股市及樓市的表現愈來愈火爆,對央行放風微調貨幣政策,完全無動于衷。
其次,增加外儲的匯兌風險。中國的外儲主要是投資于美元資產,比例估計達到七成,當中主要是持有美國國債及機構債,相信大部分新增外儲亦會同樣處置。美元匯價及美債前景,是當前最大的風險。美國財政部剛公布今個財政年度首九個月,財赤歷史性突破萬億美元,估計全年財赤將高達二萬億美元,美匯及債價長遠難逃下跌,變相令中國外儲縮水。內地的財金官員曾多次公開要求美國保證投資安全,同時又表明不能不買美債,面對外儲迅速增加,除了繼續揸重美元資產之外,已別無選擇。
第三,投資的難度愈來愈高。雖然雄厚的外儲有助內地企業「走出去」,但進行境外投資還要考慮很多因素,并非有錢大曬。由于環球的資產價格顯著回升,已沒有多少執平貨的機會,一個明顯的例子便是中鋁收購澳洲礦業巨頭力拓鎩羽而回,因為力拓股價從低位強勁反彈,寧愿賠錢也不肯「賤賣」。另一方面,要以外儲直接購買原材料也不是易事,因為中國買甚麼,甚麼便漲價,已成為市場慣例,外儲愈多,漲價的預期必定愈高。
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外儲是抵御金融危機的后盾,容易造成錯覺,以為愈多愈好,忽略了物極必反的道理。過去幾年,內地外儲暴增,結果造成資金氾濫、通脹惡化及投資泡沫涌現,就算宏調落重藥亦無濟于事。現在,新一波資金涌入,經濟環境則比以往更複雜,問題肯定更棘手,內地財金官員今次恐怕難以招架。
中國人出「羊」相
去年拉薩騷亂,跳得最歡的是法國;今次新疆暴亂,輪到土耳其發難。中國彷彿又回到人盡可欺的滿清時代,大國欺,小國也欺;強國欺,弱國也欺。最可悲的是,面對土耳其的瘋狂挑釁和羞辱,中國政府不但連稍為強硬一點的話也欠奉,甚至還在自我催眠,說甚麼「中土雙邊關係十分重要,維護兩國友好合作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利益」。這就把人搞煳涂了,土耳其不過是一個三、四流的國家,地理上和中國相距十萬八千里,中土兩國風馬牛不相及,雙邊關係何來「十分重要」?
土耳其政府一方面公然支持疆獨,另一方面聲稱「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干涉中國內政」,這種鬼話連三歲小孩也騙不過,偏偏中國政府當真,你說奇不奇!
魯迅先生說:「可惜中國人但對于羊顯兇獸相,而對于兇獸則顯羊相,所以即使顯著兇獸相,也還是卑怯的國民。這樣下去,一定要完結的。」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如今的中國人不但對于兇獸顯羊相,對于羊也只敢顯羊相。不信?大家只要看看南海爭端就知道了。
上個月有中國漁民在南沙海域傳統漁場作業,被印尼執法船連人帶船捉走,中國政府既不敢抗議,也不敢譴責,只是低聲下氣哀求印尼政府釋放漁民,結果雖然有部分漁民獲得釋放,但船長等人卻不知還要被扣押到甚麼時候。幸好對方只是印尼,換作是其他強國,中國政府恐怕還要賠款道歉哩。唉,這年頭做中國人難,做中國漁民更難!
中國海軍連在自己海域捕魚的中國漁民都保護不了,卻跑到索馬里打海盜,實在是笑死人。(東方日報 陳競立)
少數民族地大物博
任繼愈主編的《中國哲學史》,其中談華嚴宗的部分毛澤東曾認真研讀,并批注:「何其正確」、「相對中有絕對,絕對只存在于相對之中,普遍只存在于個別之中,永恒只存在于暫時之中……」毛認可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有三人:李達、艾思奇和任繼愈。
李達、雷仲堅譯的《辯證法唯物論教程》,毛一九三六年在延安研讀,作了大量批注,其中一段,正可用來警醒同胞們:「『物必先腐也,然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然后讒入之。』『非戰之罪,乃天亡我』的說法是錯誤的。五次反圍剿失敗,敵人的強大是原因,但戰之罪,干部政策之罪,軍事冒險之罪,是主要原因。機會主義,是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帝國主義吸引國民黨叛變,對于革命說當然是原因。外的力量,須通過內的規律性(機會主義等)才能曲折的即間接的發生影響。流水不腐,非流水腐;戶樞不蠹,非戶樞蠹。物之本身情況如何,是第一原因。國民黨能夠破壞蘇區與紅軍,但必須蘇區與紅軍存在有不可克服的弱點,自己鞏固,則誰也不能破壞。……」
今之新疆問題也一樣,「疆獨」猖獗是外因,其「精心策劃」確實不可忽視,為何選擇在七月五日夜幕降臨時亂砍亂殺?顯然是偵知公安們大吃大喝或睡覺去了,等到公安召集起來,廣場上已是血肉淋漓,慘不忍睹。
但今后加強公安專政力量也未必能解決問題,「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毛在《論十大關係》中有句話:「我們說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實際上是漢族『人口眾多』,少數民族『地大物博』,至少地下資源很可能是少數民族『物博』。」許多年來,漢人大量移居新疆,若反客為主佔據「物博」就會種下仇恨。漢人又自以為聰明,認為維族愚笨。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就是湖南維族人,如何?(太陽報 劉濟昆)
為何不全球通緝熱比婭
今次新疆烏魯木齊發生駭人聽聞的恐怖主義暴亂之后,北京當局迅速將暴亂的幕后黑手鎖定為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主席熱比婭,對其發動一系列的輿論攻勢,但沒有進行全球通緝,這相當于養虎遺患。
今次暴亂,并不僅是所謂的民族沖突,而是暴徒對平民的屠殺,是恐怖分子對法律秩序的挑戰,是民族分裂勢力對國家大一統的公開挑釁,其造成的血腥場面令人髮指,受害者要不是被殘酷的割喉致死,就是被人用石塊毆擊后腦勺而亡,很多死者血肉模煳,身首異處,慘不忍睹。可以說,恐怖分子犯下的滔天罪行,不僅踐踏了法律的尊嚴,更挑戰了人類文明的底線。中國今次「七五」事件,相當于美國的「九一一」事件,是中國的國難。
戴罪犯案 罪上加罪
對這些暴徒必須繩之以法,對那些幕后黑手必須追查到底。北京既認定熱比婭是幕后黑手,何不發出全球通緝令?反而坐視熱比婭繼續招搖撞騙,以三寸不爛之舌繼續溷淆視聽呢?而且熱比婭當初是出國保外就醫,可以說是戴罪之身,出國之初更曾寫下法律保證書,不再從事分裂國家行為,如今又煽動恐怖主義暴亂,相當于罪上加罪,按照中國刑律,應嚴懲不貸。
遺憾的是,北京至今只是對熱比婭口誅筆伐,并無實施真正的抓捕行動。文宣攻勢并不能傷熱比婭一根毫毛,相反只會更抬舉熱比婭,使熱比婭成為境內外疆獨恐怖主義勢力的精神支柱,更讓熱比婭成為西方反華勢力的座上賓。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只要罵誰,西方國家必定捧誰,說不定經此一役,熱比婭不僅會拿到國際人權的各類獎項,搞不好還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徹底惡中國人的心。
光指摘是沒用的,必須要有行動。美國「九一一」事件之后,認定基地組織是罪魁禍首,對其全球追殺,并公開宣稱誰敢支持基地組織,誰就是美國的敵人,結果全球噤聲。中國今次受此國難,敢不敢也像美國那樣吼兩聲:誰敢支持熱比婭,誰就是與中國為敵呢?或者乾脆學美國對拉登的懸賞通緝,對熱比婭全球懸賞?中國擁有二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拿出幾千萬美元懸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何愁疆獨不滅?
北京顯然沒有這個魄力,因為熱比婭背后站著的是美國。當初熱比婭出國保外就醫,也就是在美國的壓力下;如今熱比婭能夠煽風點火,也正是在美國的極力護航之下。北京外交界早已瀰漫著親美、恐美、崇美的風氣,只要涉及到美國便畏首畏尾,未戰膽先寒。所以,至今我們仍看到熱比婭有恃無恐地四處招搖撞騙。
硬不到底 疆無寧日
今次新疆恐怖主義暴亂,是國際大氣候與國內小氣候共振的產物,也是國際社會試探中國底線的一個窗口,他們想看看北京當局到底在民族和宗教問題上能忍讓到甚麼程度,其他少數民族也觀察中央政府的態度。北京今次若不能強硬到底,恐怕今后將疆無寧日,少數民族地區將烽煙四起。
民族問題無小事,處理得好就無大事,當年毛澤東左右開弓,拳打腳踢,打出一個清平世界,從來就沒有現在這麼多的民族問題。(太陽報 馮海聞)
太陽報:中國資金氾濫15年最狂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截至六月底金融數據,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達28.46%,創九四年以來單月最大升幅,狹義貨幣供應量(M1)增長更飆至 24.79%,顯示期內增長勁爆的存款已大規模轉為活期,準備隨時進入樓、股市,或投入實體經濟。一旦資金持續進入樓、股市,內地資產價格泡沫將一觸即發。
廣義貨幣M2增長歷年變化
* 廣義貨幣M2增長歷年變化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直言,上半年M2增幅過高,已可確信流動性氾濫、擔心將造成資產價格持續上漲。內地六月份M1突然由五月的18.69%,增加6.1個百分點至24.79%,顯示定期存款驟減,對于其發展是好、是壞。陶冬認為,難以一個月的變化斷言未來的趨勢。
企業經營未見改善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研究員張永軍認為,上半年貨幣增速確實太勐、太高,雖然寬鬆的貨幣政策確實令內地宏觀經濟得以改善,但企業的經營情況變化不大,股市及樓市卻漲得太快,有偏離政策初衷的傾向。
他認為,貨幣供應不能再繼續走高了,按內地過去三十年的歷史正常水平,M1及M2的正常區間是16至18%之間,如今兩項數據卻均高出近10個百分點。若有關情況不及時調整,將對物價帶來上升壓力,并為樓、股市形成泡沫帶來隱憂。
人行公布,截至六月底止,M2馀額為56.8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28.46%;M1馀額為19.32萬億元,增長24.79%;流通中現金(M0)馀額為3.36萬億元,同比增長11.46%。存、貸款數據則一如人行上周預先公布的情況,出現驚人的漲幅。
最新數據顯示流動性非常充裕。內地消息指,人行為了回籠市場游資,防止信貸加速上升,已向部分銀行發行1,000億元一年期票據,此舉令市場對收緊貨幣政策的憂慮日益加深。
過熱程度似九四年
內地信貸連續半年爆炸性增長,已重回九三、九四年宏觀調控前夕的過熱境況。當年內地股市及樓市炒風剛起,全國一片招商引資熱,由亂集資、亂拆借引起的亂投資,令全國陷入瘋狂。終于導致通脹以雙位數飆升,加上九四年實施人民幣匯率并軌,令內地貨幣供給產生乘數效應,最終招來「殺身之禍」。
有「鐵面總理」之稱的朱鎔基,當時以副總理身份主導這一波宏調,在「一刀切」的鐵令下,令全國各地留下滿目瘡痍的爛尾樓,當中尤以廣西、海南的災情最嚴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