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報記者 袁華杰 張夢薇 李春艷 金輝 時間:2009-06-04 |
![]() ![]() ▲2009年5月29日,美國國債鐘懸掛在紐約國內收入署辦公樓的外墻上,所顯示的數字在不停變動,國債鐘實時更新美國的公共債務總額,并顯示每個美國家庭所要負擔的數額。 ![]() 5月31日,抵達北京的美國財長蓋特納開始了他在中國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蓋特納在來華的飛機上表示“美國經濟在復蘇,請中國放心”。 但是,蓋特納并沒能給出令中國人放心的理由。在蓋特納希望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的同時,中國卻充斥著對美元資產安全性的疑慮。 最近克魯格曼撰文指出,中國積攢了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即便不考慮美國國債收益過低(零收益甚至負收益)的問題,由于所持的這些資產都是以美元標價的,一旦美元貶值,中國的外匯儲備就會遭受巨大資本損失,陷于難以自拔的“美元陷阱”。 有鑒于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報》專訪了10位學者,就“美國是否將陷入新一輪美元貶值和通貨膨脹”、“中國的美元資產是否安全”、“現階段中國是否應該停止買入美國國債”、“中國落入了克魯格曼所說的‘美元陷阱’,能否從中解套”等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見左圖,部分學者觀點如下。 美元長期走軟不可避免 ■丁一凡 美聯儲現在這種做法,包括美聯儲發行貨幣、買不良資產、國債等,在經濟學上是典型的印鈔票的做法。這種狂發鈔票的做法肯定會有很多遺患,未來肯定會發生通貨膨脹,甚至是惡性膨脹,很多投資者認為會出現兩位數以上的通貨膨脹。所以,最近幾天出現一些新的變化,石油價格又漲起來了,五月上升了30%多。石油價格是一個風向標,除了美國國庫券以外的債券都在上漲。這種情況在目前是很危險的,因為走出衰退還沒有明確的時間,一旦出現滯漲,更加難辦,世界經濟甚至有可能僅恢復到上世紀70年代的水平,很難說宏觀經濟政策就有效。 ■向松祚 可以肯定,美國正在邁向長期通脹之路,美元的長期貶值必然發生。第一,巨額財政赤字、貨幣供應量急速膨脹、巨額外債、持續的經常項目逆差,所有這些都是本幣貶值和長期通脹的充分必要條件。無可置疑,美國面臨長期通脹的巨大危險。第二,觀察美國通脹,不能僅看CPI,還要看GDP平減指數。今年一季度,美國GDP平減指數上升2.9%,是非常明確的通脹信號。第三,大宗商品價格尤其是原油價格持續震蕩上升,是美元貨幣擴張將誘發全球通脹的預兆。 中國美元資產面臨風險 ■余永定 近幾個月,為了遏制美國經濟迅速下滑,美國政府采取了極度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這種情況下,盡管由于信用危機嚴重,但世界上對美國國債的需求依然強勁,美國國債的價格并未明顯下降,且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也很低。應注意的是,由于美元供應急劇增加,我國所持有的美元資產實際已經貶值。當前我國儲備資產的價值主要依賴于一系列不確定、不穩定和不正常的因素。即便不考慮美國國債收益過低的問題,由于我國所持的這些資產都以美元標價,一旦美元貶值,我國外匯儲備必定要遭受巨大損失。而美國持續的經常項目逆差、貨幣供給量的急劇增加、巨額的外債和赤字,所有這些因素都指向了一個結果——美元的貶值和美國的通貨膨脹。 ■李向陽 美元的穩定與否不取決于美國領導人的決心,而主要取決于美國經濟復蘇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話,中國的美元資產就是不安全的。 ■房 寧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一直都存在風險,只不過現在的風險正在加大。美國說要保證中國購買的國債安全,但是沒有說具體將采取何種措施,如何讓中國完全放心? ■周 琪 美國所采取的應對經濟危機的政策,實際上會使中國手中握有的美國債券無形中貶值,但安全不安全很難說,貶值其實也是一種不安全的表現。資產是不能放置的,必須要投資,投資就面臨什么是最好的選擇的問題。我們可能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就目前來看,只有美元能投,而且現在中國已經和美國密切相關,所以支持美國經濟其實也是為了中國更好的穩定和發展?!?nbsp; “美元陷阱”如何解套 ■張宇燕 有人建議不購買美國國債,但是,不購買美國國債的話,購買什么?現在全世界的黃金儲備只有幾千億美元,中國全都買回來也不夠。歐盟經濟比美國更加糟糕,歐元下降的程度更大;而日本經濟下挫得也十分厲害,在發達國家中是最差的。因此,比較而言,購買美元的風險還是比較小的?!? ■丁一凡 歐元沒有統一的債券,日本經濟負增長比較厲害,而美元流動性強,還是比較穩定的。當然買資源、兼并企業是一種做法;在沒有選擇時,中國還可以進口黃金。買美國債券是因為技術操作的問題,是因為不想匯率上升太快,必須要買進,不只是有沒有風險的問題。盡管知道有陷阱,但我們現在還沒有逃脫的辦法,要兩害相權取其輕。 好在我們與其他一些國家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比如與巴西、俄羅斯。如果進口的石油不以美元計價,就會好得多。另外就是搞亞洲地區的合作,這樣都可以使我們的貨幣減少受美元波動的影響。 不必太在意人民幣升值 ■向松祚 現階段中國經濟的基本態勢要求人民幣匯率穩定。本來2005年人民幣升值的決策就是巨大錯誤,除了誘發熱錢制造巨大資產泡沫,以及將大量出口企業置于死地、讓中國出口產品在世界市場份額大幅度下降之外,人民幣升值沒有給中國經濟帶來任何正面效果。只要堅持穩定匯率的基本貨幣政策,只要符合我國現行外匯管理規定,外幣資金愿意進來就讓它進來,另外將人民幣大量放出去是好事,無需擔心。 必須馬上啟動結匯體制改革,流入國內的美元資金或外幣資金無需結匯給中央銀行,應該鼓勵民間持有外幣資產去海外投資,藏匯于民才是長期的正確決策。 ■丁一凡 德國和日本的經驗可以借鑒。當年德國沒有干預馬克對美元的升值,其經濟一直健康發展。而日元升值時,日本政府企圖通過較低利率的寬松貨幣政策規避匯率上升對經濟帶來的緊縮效應,反而引起通脹泡沫經濟。 這里面關鍵的一點是我們的經濟結構問題,必須生產出別人替代不了的產品,即使匯率上升導致商品價格上升,但生產的是獨一無二的東西,仍然可以銷售出去。 關鍵在于國內 ■余永定 盡管我國經濟目前所面臨的一些困難與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有關,但它們都不是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必然結果。例如,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并不必然導致我國選擇出口導向的發展戰略,更不必然導致我國的外匯儲備由10年前的1000多億美元猛增到現在的2萬億美元。 因此,對于我國來說,關鍵還是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對于調整經濟增長方式,中央已經出臺一系列有利政策,只要我們認認真真地把經濟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內需上,當前的暫時困難是可以克服的。 盡管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是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它對于解決我國當前所面臨的一系列緊迫問題也并不一定有直接幫助,但我國仍應積極參與在全球層面的以IMF為主要平臺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改革和G20旨在克服全球經濟危機的努力。除在全球層面的活動外,我國還應繼續推進區域金融合作,不放棄建立區域貨幣聯盟和區域貨幣的嘗試。最后,我國還應適當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區域金融合作和人民幣國際化是我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三個方面,這三方面工作應該協調推進,不可偏廢。 ——鏈接〉〉———————————————————————————————————— 彭博新聞社6月2日: 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資深貨幣分析師尚卡羅(Sean Callow)說:“中國如果在美國經濟復蘇上催得太緊,那么很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假如中國對美國經濟狀況過于擔憂,大量出售美元和美國國債,他們的損失將比世界上其他大多數國家都大?!?/p> 《金融時報》6月2日社評《美中要與他國共舞》: 在訪華行程伊始,美國財長蒂姆·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發表演講,闡述了如何讓雙方關系良性發展的計劃。不過,修復全球經濟,需要的不僅僅是雙邊會談。 從短期上講,中國和美國能做的只有這么多。兩國集團(G2)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占全球產出的31%,全球貿易的四分之一。但盡管它們的關系至關重要,僅憑這兩位巨人,并不能讓世界回歸正常。今天的全球經濟是一種多邊關系,眾國必須共舞。蓋特納及東道國都應牢記這一點。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