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0年:北大教授當保姆,一夜回到解放前
中國有句古話:“人離鄉賤”,過去,走出鄉村是一種離愁,如今不少華人放棄了國內不錯的社會地位和收入,遠赴重洋到海外從社會最底層開始謀生。在美國,就有這么一批中國的大學教授放下身架,當起了保姆。她們在美十分低調,難言之隱使她們成為隱姓埋名的一族,只有至親好友才知道她們在國內輝煌的過去?!董h球時報》的記者幾經輾轉,終于走進了幾位“教授保姆”的生活。
黎華與她的3個美國東家
上世紀90年代初,50多歲的黎華移民來美。出國之前,黎華是北京一所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出色的教學水平和優秀的科研成績使她小有名氣。然而來到美國后,她的學識派不上用場,英文口語又不好,年紀也大了,一直都找不到工作。一天,職業介紹所告訴她,一對華裔老夫婦家里需要一個保姆,不需要懂英文,問她去不去。一聽說是去當保姆,黎華的臉一下子紅到耳根,“我在北京的家早就請了保姆,好歹我也是個教授,怎能淪落到當保姆啊!”但她轉念一想,在美國總要賺錢過日子,而且這里有誰會知道自己是教授。她一咬牙,就接了這份工作。
黎華的第一個東家是一個來自臺灣的70多歲的國民黨退役中將,他的妻子當慣了闊太太,雖然只有兩個老人吃飯,但每頓飯都要有8個菜以上。不說洗衣打掃、整理家務,光是一日三餐準備8個菜,就讓黎華忙得團團轉。剛來的頭幾天難免會手忙腳亂,挑剔的女主人就站在黎華的身邊,雙手叉腰,兩目圓睜:“怎么這么慢!”黎華感嘆道:“真是一下子就像回到了解放前,有一種‘虎落平陽被犬欺’的感覺?!彼虤馔搪晥猿至讼聛?,買了一本中國菜譜,邊學邊做,變著花樣準備飯菜,終于讓挑剔的女主人露出笑臉。但黎華的當務之急是學好英文,在華人家里沒有英文環境,她決定換個東家。
新東家的主人是住在曼哈頓富人區的一個白人律師,黎華的工作除了管理家務,主要是照顧律師 80多歲的老母親。老太太很喜歡吃黎華做的中國菜,每次飯后都會對黎華說上一連串的 “Thank you very much (非常感謝你)”,可是當黎華給她端上咖啡,想陪她聊聊天,練兩句英語時,老太太就不客氣地說:“Stay alone。”幾次下來黎華才明白,老太太是讓她獨自待在屋里,說得不客氣就是叫她一邊待著去。黎華的心涼了半截,在這個看似平等的美國家庭,你常??梢月牭街魅藢δ阏f謝謝,而這個謝謝卻非常廉價。幾個月后,黎華謝絕了老太太和律師的挽留,又換了一家。
第三個東家是離曼哈頓30多公里的白人家庭。在這里,黎華每天要做一家四口人的飯,還要清掃豪宅里的十多個房間。主人有潔癖,全家人的衣服、床單、被罩每天都要換洗,僅此一項就夠她忙得暈頭轉向,加上其他家務,她“每天像一臺機器一樣不停地干,一天下來腰都直不起來,晚上倒頭便睡,更別說學英文了”。一次周末,東家要在家里請20多位客人開派對,讓黎華一個人準備膳食,她根本不可能干完,就炒了東家的魷魚?!爱斘要氉缘巧匣丶~約的火車,望著頭上的藍天白云,突然有了一種被解放的感覺。”
如今,黎華用當保姆掙來的辛苦錢在女兒的資助下開了一家店,當上了小老板。她常常幫助初到美國的新移民,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如今她已到了退休年齡,享受著美國的養老金和健康保險,過著平靜的退休生活。
余筠照顧3個小孩3條狗
采訪中,記者發現當保姆的中國教授有3種類型,一是過渡型,像黎華一樣,當保姆是找到新工作前的過渡;二是臨時型,利用來美的一年半載當保姆,掙點美元帶回國;三是持久型,長期當保姆,直到退休。
余筠就屬于臨時型。她畢業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在北京一家研究所做研究員。年近45歲的她獲得簽證來美探親,期限一年。她從報紙上看到一個白人家庭要招聘會英文的華人保姆的廣告,余筠動心了,前去面談,東家對她十分滿意,當即錄用。
她的東家住在紐約長島海邊的一棟別墅里,雇有3個保姆,一個負責做飯、一個負責整理花園,余筠則負責3個上學的小孩的接送和孩子課后的看管,另外還要照顧3條狗,其他時間打掃3層樓的衛生。“小孩和狗還好,最累的是清理房間?!睎|家的別墅為了采光好,大的玻璃門窗有十幾個,主人要求玻璃門窗隨時保持光潔明亮,一個指印也不能有。余筠告訴記者,每天光是擦玻璃就要花費她兩三個小時,再加上擦所有的地板和清潔6個臥室,工作的艱辛可想而知。
余筠每天工作8小時,一個星期工作5天半,周薪350美元,管吃管住,超過8小時另外付加班費。兩個月后,主人對余筠的工作很滿意,又將薪水提高到周薪400美元。一年后,余筠懷揣著辛苦打工掙到的1.5萬美元返回了北京。
安娜當保姆都是為了孩子
安娜是陳薇的英文名,她原是北京大學的教授,上世紀90年代初,安娜作為訪問學者來到美國,為了一對子女能來美上學,安娜留了下來。由于一直沒辦好工作許可,安娜干保姆一干就是10年。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安娜承認,當保姆后,自己很長時間都有心理障礙,對誰都不透露自己是北大的教授,怕給北大和家人丟臉。但時間一長,她也想開了,為了能在美國生存,更為了一雙子女能來美讀書,她豁出去了,“在這兒靠自己的勞動掙錢,不偷不搶,沒什么丟臉的”。
與別的保姆相比,安娜是幸運的,她碰上了一個好東家。主人是一對通情達理的美國老人,也是高級知識分子,安娜雖然每天都要照顧老人飲食起居,做很多家務,但老人并不挑剔,而且和藹可親,慢慢去除了安娜的精神壓力。時間長了,她與主人相處融洽,好像一家人。一年后,主人給她買了醫療保險,此后每年都給她漲薪水,還有兩個星期的休假。每年老人去佛羅里達度假一個月,也會帶上她。
安娜的收入成了家庭最大的經濟支柱,她供兒女們讀大學。直到孩子們來美讀碩士時,才知道自己的教授母親為了他們竟含辛茹苦當了10年保姆?!八麄儽е彝纯?,發誓一定盡快完成學業,讓我過上好日子?!?
安娜對記者說,現在,像她這樣在美長期當保姆的中國高級知識分子為數不少。據她所知,這些高級知識分子來自北京、上海、廣州及全國其他地方,其中有教授、學者、醫生、音樂家、舞蹈家……對于他們來說,不為人所知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