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5月21日
來源:法制日報
特約撰稿人劉必華 法制網實習生 唐慧薇
[提要] 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王益因涉嫌受賄罪已經于1月22日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此前,已有七名證監會官員先后落馬,且大多集中在發行部和上市部兩個部門。而4月28日,銀河證券總裁肖時慶被刑拘;5月13日,國金證券董事長雷波開始接受有關方面調查。二人的事發,被外界視為王益案的延續。
國金證券董事長雷波被調查 疑與王益有關
王益案之前,已有7名證監會官員先后落馬:上市部副主任魯曉龍、上市部副處長鐘志偉、發行部副主任劉明、發行部發審委工作處副處長王小石等。
證監會成立以來所有涉案官員,大多集中在發行部和上市部兩個部門,這兩個部門正是權力和市場的緊密結合處。
從王小石到王益 證監會“落馬”官員集中在權勢部門
5月13日,國金證券發布重大事項公告,稱公司董事長雷波因個人原因正在接受有關方面調查。
這是半個月內第二位接受調查的券商高管。4月28日,銀河證券總裁肖時慶被刑拘。
兩人的共同特征都曾供職于證監會,并與2008年落馬的前證監會副主席王益關系密切。兩人接連“出事”,在證券業界被普遍推測為“王益案”的延續。
券商高管接連落馬
就在被查之前一個星期,雷波還接受了數家財經媒體的專訪,暢談國金證券近年來的驕人業績和發展前景。
采訪過雷波的一個記者后來回憶,當時“他氣色很好,談笑風生”,并沒有被查的征兆。
然而,雷波被調查,在不少證券業內人士看來其實是“早晚的事兒”。
生于1958年的雷波,曾任職于證監會,是王益擔任證監會副主席期間的秘書,后投奔王益的密友——“涌金系”創始人魏東,2006年2月成為“涌金系”旗下國金證券的董事長。
2008年6月,王益在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任上被“雙規”,事涉資本市場多起要案。今年2月初,王益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王益案發后,外界就在猜測雷波或將被牽連。
對于此類猜測,雷波還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特意作了公開澄清,稱當初擔任王益秘書僅是組織安排,且是十年前的舊事。他現在與王益“并無任何業務往來,僅僅是作為昔日老下屬和老上級的私人情感聯系。”極力撇清自己與王益案的關系。
然而,離被指卷入王益案的肖時慶落馬才半月,雷波就步其后塵。
有報道說,王益、肖時慶、雷波三人在證監會共事多年,關系緊密。肖、雷均被認為是受王益一手提拔,是王益“鐵桿部下”。
國金證券公告發布的第二天,鳳凰網登出了關于“國金證券董事長被調查”的調查問卷,其中一項“國金證券董事長雷波被調查,您覺得是王益案的延續嗎?”的問題,截至記者成稿,選擇“肯定是”的比例高達88.4%,僅有2.6%的被調查人認為二者“不相關”。
肖時慶的被查,之前也無明顯征兆。按證監會的人事安排,肖時慶原本將回到證監會任上市部副主任。
45歲的肖時慶履歷復雜,曾兩進兩出證監會。肖在證監會工作期間,一直為王益所賞識,先后被擢升為副處長、處長,后來更被提拔為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2007年起,肖時慶擔任銀河證券黨委書記、紀委書記、總裁,大權獨攬。
4月28日下午,肖時慶接到來自證監會的電話,稱有事要找他談,讓他馬上去證監會。就在證監會的一間會議室里,肖時慶被司法部門當場宣布實施刑事拘留,成為王益案發后牽涉出的第一個證監系統內的干部。
幾乎與此同時,肖時慶在銀河證券的辦公室和住宅均被查封。事后,證監會內部傳出消息稱,司法部門從肖時慶家中搜出了超過千萬元的巨額現金。
5月13日下午5點,肖時慶因涉嫌受賄罪,已經被司法機關依法正式逮捕,目前羈押在河南省。
從刑事拘留到正式批捕肖時慶,中間僅有半個月時間,速度之快,出乎市場人士的預料。據知情者分析,肖時慶案進展如此之快,是因為紀檢部門對其涉嫌犯罪行為掌握已比較清楚。
正是在肖被批捕的同一天,雷波被中紀委派人從北京帶走接受調查。
王益案漩渦正在擴大。
至于該案的牽涉面還會有多廣,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券商人士表示,業內盛傳有一份王益案牽出的證監會及金融圈涉案人員名單,“雷波應該不是最后一個”。
“王益案”回放
2008年6月8日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這一天,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的博鰲現代物流與自由港國際論壇上,時任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的王益發表了演講。這是他最后一次公開活動。
從寧波返京的飛機上,王益被中紀委專案組控制,飛機抵達北京后,辦案人員隨王益至其辦公室,正式宣布對他進行“雙規”。
紀檢部門對王益一案初步調查后的定性是:其在擔任國開行副行長、證監會副主席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對不法企業主違規發放貸款、幫助企業發行股票等,收受巨額錢物,生活腐化。
據有關部門的內部通報,經王益本人供認確定的受賄金額達1000多萬元。
今年1月2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簽發逮捕令,以涉嫌受賄罪對王益實施逮捕。這意味著王益案已從黨內違紀審查階段進入了實質性的司法程序。
1956年出生的王益,在仕途上曾經少年得意。
從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后不久,王益進入中央顧問委員會辦公廳,擔任了副主任薄一波的秘書。
1995年,39歲的王益轉任證監會副主席,分管股票發行、基金等最為核心的部門,位高權重。關于他的“告狀信有一尺高”。
1999年,王益調任國開行副行長。
雖然被調離證監會,王益卻從未離開過證券市場,他仍與證券業人士過從甚密,并被認為對證監會和證券市場具有隱秘而重要的影響力。一個例證是,僅粗識簡譜的王益,近幾年在證券業界人士的力捧下,居然成為中國演出頻率最高、最能賺錢的“交響樂作曲家”。演奏會所到之處,經常有券商包場。王益被“雙規”的緣由,被認為與證券界的多起要案有關。
喜歡作曲的王益,為自己的人生譜了一曲先揚后抑的悲歌。
單向監管營造腐敗溫床
王益案所引發的連環震蕩,讓證監會又一次坐到了火山口上。
王益案之前,已有7名證監會官員先后落馬:上市部副主任魯曉龍、上市部副處長鐘志偉、發行部副主任劉明、發行部發審委工作處副處長王小石等。
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魯曉龍作為證監會涉案官員第一人被判入獄后,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曾對此事作了很長的一段批示,要求證監機構加強教育,嚴防行賄受賄行為。
不久,中國證監會上市部副處長鐘志偉又被逮捕,朱镕基大發雷霆,口頭指示說:“如果證監會再出一個,主席馬上下臺。”
鐘志偉案后,中國證監會內部氣氛一度十分緊張,紀檢部門不斷開會要求加強對員工的教育。但未出一年,證監會紀檢部門再次接到北京市檢察院的通知,時年30歲的發行部副處長高良玉涉嫌受賄。
至今為止,王益案尚未開庭,雷波、肖時慶接受調查也未有進一步的消息,一切尚無定論。但耐人尋味的是,盡管王益、肖時慶、雷波三人落馬之時,都已不在證監會,他們的“案發地”卻依然不約而同地指向了證監會。
“王益案還只是金融證券高管腐敗的冰山一角。王益案牽涉到更多證券業高官,由此將會刮起一場金融監管風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喬新生教授認為。
業內人士指出,作為從事監管市場工作的證監會,這個機構自身卻不需要來自市場的監督,這種單向的監管模式是造就王益的天然溫床。
資本市場本是市場化色彩最濃厚的市場,但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特殊的發展歷程,很大程度上帶有行政管制的色彩。證監會則擁有成熟市場體制下監管機構所不擁有的權力:決定哪類企業、甚至具體哪家公司可以上市、上市配額、股價高低、股權結構等等。
業內人士分析,巨大的權力就意味著巨大的尋租機會,但證監會自身卻缺乏外界監督。《證券法》賦予證券監管部門20多項權力,其必須遵守的義務卻只有“不得利用職務之便牟取不正當利益”以及“不得在被監管機構中兼職”,而且均無細則。
企業為進入市場,獲得融資的機會,對證監會工作人員大力進行“公關活動”。證監會的工作人員用以抵擋“公關活動”的武器,只有證監會的內部規定和個人的道德修養。
證監會成立以來所有涉案官員,大多集中在發行部和上市部兩個部門,這兩個部門正是權力和市場的緊密結合處。
王益正是在擔任證監會副主席期間,利用手中的權力幫助企業發行股票,即使他離開了這個崗位,因為握有人脈,也因為擁有資源,仍然能夠在證券市場上“呼風喚雨”。
“假如中國證券監管機構不能隨意干預證券市場,假如中國證券監管機構不再插手上市公司投資者之間的糾紛,那么,中國的證券市場可能會更加純凈。”中南財經大學教授喬新生如是感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