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我國外匯資產的選項
美元的正確使用原則應是當作流通手段,不待其貶值就及時買回各種需要的保值資源
文/嚴海波(中共中央編譯局中國現實問題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
央行副行長胡曉煉不久前表示,中國對美國國債的投資將繼續,因為其整體信用風險較低。中國將密切關注持有的美國國債價值的變化。
由于中國將巨額資產投入美國國債,中國巨額外匯資產的安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據美國財政部網站公布的新數據以及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地緣經濟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持有的外匯資產超過2萬億美元。這筆巨額資產的安全與否,已經關系到中國的國家與安全利益。
由于美聯儲已于3月宣布半年內將收購12500億美元國債及機構公司債券,以此方式放出基礎貨幣將使美元加速貶值。
美國巨額金融衍生品建立在以無力償債的超前消費基礎上。隨著債務危機加劇,以此形成的巨大資金黑洞絕非區區幾萬億美元所能填補。因此,美聯儲大量增加基礎貨幣供應才只是個開始。
英國《市場預測》由此發表文章說,“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擴張計劃導致了15倍的基礎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這對美國貨幣來說是一個驚人的貶值!”照此估量,中國外匯資產正面臨一兩年內損失巨大的風險。
在美元巨大的貶值風險面前,多國政府和私人投資者紛紛使出脫身之道減持美債。今年1月,除中國外所有外國投資者凈減持15億美元。
日本一年前還持有美國國債6000億美元,居世界首位。一年來,日本一方面采取大減小增戰術,即先減持幾百億美元,后又在美國壓力下小幅增持,如此數次,艱難地將美國國債減至去年11月的5771億美元;之后雖增持了一些短期美債,但今年1月份卻又以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注資的方式脫手了1000億美國國債。
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從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英國一年來將其所持美國國債從1805億美元減至1291億美元。加拿大一年來減持美國國債幅度也較大,從223億美元減至109億美元。
目前看來,特別提款權(SDR)作為超主權儲備貨幣,仍難擺脫其相對于大宗基礎產品不斷貶值的趨勢。這是因為:
貨幣為主權貨幣,必須由政府強力推行。只有在成立世界政府或聯邦對全球有效管轄的情況下,才會有真正的世界信用紙幣。因此,希望由彼此利益互相沖突的各國協商出一個統一的世界信用紙幣,這種等待會貽誤拯救我國外匯資產的時機。
另一方面,IMF一向為美國所控制,美國有一票否決權,很難進行任何對美國不利的改革。
為規避我國外匯資產損失,建議考慮以下幾點措施:
一是不再增持新的美債,將每月的順差全部用于進口金銀和其他戰略價值資源產品,實現月月外匯平衡。
美元的正確使用原則應是當作流通手段,不待其貶值就及時買回各種需要的保值資源,用其利而避其害。而不僅僅是當作財富儲藏手段,用其害而避其利。美元絕非只能買美債而不能買其他。
二是建立大規模金銀和戰略資源儲備。
金、銀等實物貨幣就是存在了幾千年實實在在的超主權貨幣。不管人們是否稱其為“世界(儲備)貨幣”,只要它能保值增值,并廣泛為世界各國所接受,可隨時兌換成各國貨幣,它就是事實上的世界貨幣。
正因黃金具有完美的世界財富儲藏手段功能,美歐諸國在其外匯儲備中黃金都占較大比例,尤其美國占76.1%,其他如:德國占63.2%,法國占56.9%,意大利占66%,瑞士占43%,荷蘭占55.3%,歐洲央行占24%,葡萄牙占77.4%。因此,在西方貨幣競相貶值中,黃金因反向變動而大幅升值,使美、歐足以對沖其外幣資產貶值損失而能有較大贏余。
我國黃金儲備在外匯儲備中比例非常低,遠不夠對沖各種外匯資產的貶值。因此,增加黃金儲備應是我國持之以恒堅定不移的長期戰略。
實行國家組織進口和鼓勵民間進口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對現行政策限制金銀進口,鼓勵金銀出口等規定應當給予調整。
除進口黃金外,我國每年的黃金產量應全部用于增加儲備。目前,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等多家黃金公司,在中國占有大量黃金礦權。因此應將黃金金礦開采列入國家戰略產業掌控。
除金銀外,石油及銅、鎳等金屬產品,糧、棉等既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也是特殊時期最具價值的一般等價物,因而也是規避美元大幅貶值風險的重要保值手段。
只要能將黃金、白銀儲備增加到占全部外匯儲備的30%,就可對沖掉美元大貶值造成的損失。再加上石油等其他戰略資源儲備,我們就能力保我國外匯資產周全。□
《瞭望》2009年19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