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實:仇富、仇官、仇窮并存
作者:張建
仇富已成為熱門話題,而仇官、仇窮卻少有人提及。沒有人提及,并不表示不存在,事實上,仇官、仇窮和仇富一樣普遍,一樣嚴重。仇官、仇富、仇窮的交錯并存,凸顯當今中國社會矛盾的復雜化。
官、富、窮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仇官、仇富、仇窮現象自古有之。
高調“為人民服務”、“三個代表”的口號下的中國,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社會結構和發展模式,封建、官僚特征依然明顯。仇富、仇官、仇窮現象仍然存在,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這些社會現象變得更突出、更嚴重了。
這主要是因為如今統治者,采取了比封建官僚體制更系統、嚴密的統治策略,制定了更嚴格的等級制度。在這些方面,生活在中國的普通民眾有非常深刻的體會,這里不做更多論述。
一、仇富
仇富已成為中國富豪們的心病,仇富表明窮人對自己的惡劣生存環境、不公平待遇的極大不滿。
仇富成為談論最多的話題,甚至于被搬到人大、政協兩會上熱烈討論。仇富受到最高權力機關——兩會的高度重視,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兩會是由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個體暴發戶控制的權力機關,而這些人就是中國現實中的富人。仇富思想和行為的存在和漫延,直接危及到這一強勢群體的地位和利益,讓他們感到害怕,惶惶不可終日。遏制、打擊、緩和仇富思想和行為,是財富擁有者——富人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所在。
基于這種共同利益,由富人控制的權力機關,高度關注仇富現象和行為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需要指出的是,富人控制的權力機關——兩會高度關注仇富現象和行為,并不一定表示富人們已經良心發現,更主要的還是為了維護富人們自身的既得利益。
當今中國社會仇富思想的形成,一是中國現今的富人,絕大多數都是通過官商勾結、貪污腐化、行賄受賄、巧取豪奪、利用權力侵占國有集體資產等等非正當手段,獲取財富,從而成為富人的,財富來的不正,這是誘發仇富思想的主要原因。二是富人們大都為富不仁,錢財成為富人們魚肉鄉鄰、欺壓百姓的資本,令人極度反感。三是富人們道德敗壞,生活糜爛,令人不恥。
富人們的種種惡劣行徑,讓人們不得不仇富。
二、仇官
仇官和仇富一樣,在普通民眾、甚至于無權無勢的富人中,已經普遍的存在。
在政府官員高調“為人民服務”、“三個代表”、“和諧社會”口號下,“絕對官權”為本的中國,“仇官”是一個令人避諱的詞,沒有人意愿、或者說是不敢把它挑明。避諱、不說,并不表示不有。
在當今中國社會,仇官實際上更勝于仇富。如今,中國普通民眾在提到當官的惡行時,無不破口大罵。沖擊政府機關、襲擊警察事件的頻繁發生,政府機關、官員保安措施的空前加強,都表示仇官現象和行為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
官員的絕對權力,讓官員為所欲為,肆無忌憚地掠奪財富、欺壓百姓。在普遍腐敗的現實下,對貪官污吏的仇恨、蔑視,已成為中國普通民眾的共同觀念。在目前的中國,普通民眾說到官吏時,沒有不罵的。
官員的貪婪、虛偽、為官不仁、凌駕于普通民眾之上,是造成仇官現象和行為的主要原因。
在人大、政協兩會上,只討論仇富,而不說仇官,是因為官也屬于富人,保護了富人,也就保護了官。
三、仇窮
仇窮,官員、富人對窮人的仇視也已經成為中國的普遍現象。
在中國,“仇窮”和“仇官”一樣,在高調“為人民服務”、“三個代表”、“和諧社會”口號下,也是政府控制的輿論工具避諱、不愿意指出的,我們聽到的總是政府如何關心、愛護窮人,保護窮人的利益。同樣,避諱、不說,并不表示沒有,并且在官員、富人階層的思想和行為中,仇窮也是普遍存在的。
事實上,仇窮現象和行為在如今的中國也是相當普遍的。在富人、官員中,把窮人罵為窮鬼、無能之輩、刁民、賤民也很平常。
許多所謂的政策,也是仇窮的具體表現,例如,今年北京兩會期間限制、驅趕上訪、無業人員,限制乞丐乞討范圍,限制農民進城打工、克扣工資,嚴厲制裁“惡意討薪”的提出,城市評比、衛生檢查時驅趕遣送無業乞討人員,不允許人力車、電三輪載客等等,都是對窮人的限制,都是政策性仇窮的表現。還有院士鐘南山在電腦丟失后,雖然在高官的特別關照下,很快破案,但仍然并不滿足,表示要恢復已經臭名昭著的對游民嚴格控制的收容制度,這些都是仇窮思想和行為的具體表現。
如果是有人看守的政府機關或者單位,一個衣冠楚楚的、看起來是官員或富人的要進去,不會被攔阻,但一個衣著破舊的、看起來是窮人的要進去,一定會被攔阻。這顯然也是對窮人的一種無名的仇視現象。
在如今的中國,在官員、富人群體中,仇窮現象也是相當普遍的。官員、富人的特權和窮人迫于生存而對官員、富人們的沖擊,讓官員、富人更加仇窮。
在中國,官即是富人,但富人不一定是官,官可以壓迫富人和窮人;富人可以用錢財買通官,也可以用錢財直接買官而成為官;窮人希望得到自己應有的權力和財富,對官員、富人的特權、惡劣行徑充滿仇視。官員有仇富、仇窮的意識,富人也有仇官、仇窮思想,窮人同樣有仇官、仇富的行為。
總而言之,在如今的中國,仇官、仇富、仇窮的思想行為是交錯并存的,并不是單方面的行為引起的。
官、富、窮的矛盾由來已久,仇官、仇富、仇窮的現象自古有之。在統治者的封建官僚本質特征下,高調“為人民服務”、“三個代表”的口號,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社會結構和社會發展模式,“和諧社會”的愿望也終將成為水中月,鏡中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