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實:宿遷沒有“后仇和時代”
時代周報
江蘇宿遷,一個被打上了深深的仇和烙印的城市。在仇和去職三年后的今天,他投射在宿遷的影響仍然存在。無論繼任者是誰,在宿遷,仇和仍是一個難以繞開的話題,媒體和公眾仍在爭論所謂后仇和時代的宿遷時,現任市委書記張新實接受時代周報專訪明確地表示:宿遷根本沒有所謂的后仇和時代。外界對于宿遷的誤讀是以一種定勢的思維拿固定的尺子和框框來衡量,而這是對宿遷的最大誤解。
特約記者 宋陽標 發自 江蘇宿遷
晚上9時,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送走最后一個客人后,張新實并沒有回家,而是把他的工作轉移到網上。
半小時后,他更新了自己的博客。
這位在2006年開始寫作博客的市委書記,借助網絡的力量,一躍成為中國著名的市委書記之一,被許多網友稱為“博客書記”。博客已成為張新實與民眾交流的一個重要渠道,成為他向民眾闡述施政理念的地方。
“我最擔心的就是把博客變成投訴的地方。我有自己的書記信箱,也有自己的投訴渠道。我們網上宿遷有自己的書記信箱,市長信箱、還有個投訴平臺。”張新實的擔心已經成為現實,對于那些需要投訴,有訴求需要表達的人而言,在網絡個人博客上,他們和執政者的距離最近。
在一些人看來,“蕭規曹隨”的張新實還沒有走出他前任,開啟一系列引起爭議改革、創造“宿遷模式”的仇和的陰影。當宿遷已成為地方政治改革的代名詞之后,張新實繼續著宿遷的改革之路,并正在形成自己的風格。
“宿遷沒有后仇和時代。”在他那看上去和很多鄉鎮黨委書記的差不多大的辦公室里,張新實坐在靠窗戶邊上的木椅上,身體筆直,皮膚黝黑。
“博客書記”的爭議
4月21日,一篇名為《江蘇省泗洪縣青陽鎮計劃生育指導站工作人員毆打、侮辱的事情陳述》帖子開始在網上流傳,文章詳細描述了江蘇省泗洪縣青陽鎮一位叫陳巍的女子是如何被當地的計生站工作人員毆打及侮辱的情況,描述的計生站工作人員手段之殘忍和行為之丑陋,遭到眾多網友的一致譴責。許多網友要求對此事進行嚴肅認真的調查。
這個帖子內容也出現在了宿遷市委書記張新實的博客跟帖里。許多網友留言要求張新實對此事進行處理。張新實在4月24日,以跟帖的形式回復:陳巍反映的問題,已電話聯系縣里,立即組織調查處理,會有結論,還事實真相的。
僅僅隔了一天,在中國泗洪網站的新聞欄目就出現這樣的新聞:青陽鎮黨委副書記劉懷陽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青陽鎮計生辦負責人朱芳華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并調離計生系統;相關責任人曾賽賽被刑事拘留,萬道通被治安拘留。
這僅僅是這位市委書記處理眾多來自自己博客投訴的一件事情。在宿遷市政府辦公大樓401房間,張新實接受時代周報專訪時,帶著苦笑來解說此次事件:“我不是博客書記,我最擔心的就是把博客變成投訴的地方。”
張新實對這起“婦檢門事件”的直接評價是:行為比較丑陋,影響宿遷形象,堅決進行查處。
但許多網民對張新實寫博客滿懷疑惑,他們認為張新實寫博客就是為了博名,也有很多網友也在質疑,一個市委書記每天那么忙,怎么會有那么多時間來寫博客?4月27日,網友“噗噗的風”在《抓緊推進康居示范村的規劃與建設》一文下留言:
大家別在這折騰了。張新實從來不寫BLOG,也不看BLOG的。這些都是他安排秘書寫,秘書處理的,為的就是名聲。
張新實笑著否認了這些:“我的博客都是我自己寫的,我的文章都是第一時間貼在網上宿遷的博客里,網上除了人民網的博客是經過我授權之外,其他的都是他們自己私自鏈接去的。我的文章都是在工作之外的時間內寫成的,有的是在晚上休息前,有的是在去開會的路上在汽車里寫下的,有的是午休時間。”
張新實希望那些鏈接文章做博客的網站,要嚴格管理。因為地方領導的博客是眾矢之的,不小心就會引起矛盾。
博客雖小,乾坤卻大,博客也是一個社會萬花筒,哪怕就是一件小小的事情,都可以折射出形形色色不同人的不同心態。
有件事情張新實印象很深刻,他曾經講過“干部就是為企業家服務的”,某門戶網立刻就把這說法掛在了首頁:“宿遷市委書記:干部就是為企業家服務的”。
張新實回憶這件事情時揮起手笑著說:“后面的跟帖詮釋就五花八門了,有的說什么現在的共產黨干部是為企業家服務的,企業家是什么東西啊,就是資本家啊,現在都是為資本家服務,不是為我們人民服務了。你看這話講的。其實我還有特定的前提,說了企業和企業家是社會財富的最大創造者。我們干部是為企業家服務,就是提供就業崗位,增加社會財富,網站刊登時沒把上下文標出來,造成了很大的誤解。”
張新實說,他還可以寫多方面的,但是他的身份不允許他這樣做。“人家說博客是思想的裸奔,個人的空間,但我不行啊,因為我是共產黨的書記,很多人會抓住你一句話大做文章。”
他認為,為企業家服務也不錯,現在的保增長、促發展,沒有那些企業家,就沒有企業實體,就沒有就業崗位啊。
博客中的政治
在4月26日晚上更新的那篇博客講述的是高效農業問題。張新實最近一直在關注高效農業,他正在籌劃的一個大項目就是引進荷蘭的一家蔬菜育苗公司,準備在宿遷建設一個國內最大的育苗基地。他認為,農業要做精致農業,集約農業,集約化就是規模種植,精致化就是高產優質。“解放出農民,減少農民才能富裕農民,減少農村才能繁榮城市。”
而他的夢想是要改變蘇北農村落后的生活方式。說到這一點,他有點興奮,身體前傾,揮著手說:“我發現,很多農村里的房子是沒有后窗的,不通風。我們這個地區,像宿豫縣、泗洪縣,手足口病發病率比較高,就是因為農村的房子沒有后窗,不能通風,預防手足口病就是要常通風,常通氣。”
改變千百年來落后骯臟的環境,環境整治成了宿遷的一個政治任務。“我現在還在搞農村康居示范工程建設,要他們過全新的生活。”
張新實對環境的要求細致入微:比如說那些豬圈就要把它拆掉,現在農民都不養豬了,廢棄的豬圈藏污納垢,以前農民把牛放廚房里,是防盜,現在的豬不像以前散養的運動量大,吃過飼料就不動,沒有抵抗力啊,容易生病;家庭最好不要養豬,要養就是集中養。
這件事情張新實在自己的博客里以《家庭衛生就是愛國衛生》(2009年4月22日)、《抓緊推進康居示范村的規劃與建設》(2009年4月24日)、《拆棄廢舊豬圈》(2009年4月29日)等3篇文章加以論述。他正是以這種方式告訴下屬官員及群眾,他在想什么。如同仇和在宿遷時,張新實很少露面說話一樣,即使他已經坐正位置,仍然不是一個高調的人,他只希望通過這樣平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張新實把自己的博客當成了第二個政令上聞下達的通道。“很多人都說我不干正事,天天泡在網上寫博客。我說什么叫正事啊?我就用這種方法,涓涓細流,和風細雨,和大家交流,把我的一些想法和一些要做的工作用博客的形式進行溝通交流,我不可能天天出鏡露面,大會號召,小會動員啊。”張新實說,不能老是習慣于用行政命令來解決問題,有了網絡媒體,各級干部和老百姓看到后,知道你在想什么,你要干什么,
“這不就是最好的動員和發動嗎?”
“你們對宿遷有誤解”
外界對宿遷市的質疑主要集中在醫療體制和教育體制改革問題,以及全民招商問題。而張新實明確地表達了對現行政策的支持。談及幾個問題,張新實提及最多的一次詞就是“誤解”。他認為,外界很少有人親自到宿遷去看看,所以不了解情況。
“醫改是宿遷實際的結果”
宿遷的醫療體制改革是成功的,張新實這樣總結。
他告訴時代周報:宿遷當時缺醫少藥,我們這是結合宿遷的實際,得出來的改革思路。改革的結果是醫療資源增加了。老百姓看病方便了,藥價降低了。我們這邊的藥價比周邊城市低15%。我們在不出一公里的范圍能看到病的人占到85%。過去是缺醫少藥,大醫院的好醫生都留在大城市,現在都可以流到了宿遷,現在南京鼓樓醫院、中大醫院、徐州醫學院等都要到宿遷來了。“政府加強監管,監管會更有力,如果你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反而不好解決。現在民辦醫院被政府盯得很嚴,它不敢開大處方、過度醫療,更不敢出醫療事故。”張新實說。
至于被外界非議最大的賣光問題,張新實解釋:在第一次醫療體制改革期間,宿遷市所有的鄉鎮醫院都賣光了,后來又重新建了一批衛生院,這不是重復建設,兩個職能不一樣,衛生院是公共醫療、公共衛生服務。以前鄉鎮醫院的公共衛生沒有錢來搞,醫生都忙著看病去了,以藥養醫,以藥養院去了,而真正的衛生防疫、婦幼保健、藥品監督沒人干,或者是一兩個人在做,抓不起來。衛生院是公共的,由政府來負責。我們現在是三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由市到縣到鄉到村都有。大體上我們民辦的醫療機構占50%左右,公辦的50%。
不過,時代周報記者在宿遷的醫院進行的隨機調查中,大多數人表示雖然現在的醫療條件變好了,但是看病變貴了。
“我們的教育在進步”
由上任市委書記仇和主導的宿遷教育改革,曾經受到廣泛的質疑和反對,但是由于仇和的強力推行,改革得以進行。但也引發了國內廣泛的關注和質疑,有人網上發文質疑:公辦教育民營化的一個嚴重后果是減少了公民接受良好教育服務的機會,導致嚴重的社會不公。剝奪了低收入者的受教育權利,最終對社會的發展不利。
張新實卻肯定地說:“我們的教育在進步。”
他說:我們政府是包九年義務教育,這是法定任務,一到九年級是政府辦,這是主體。所謂民辦,主要是高中階段、職業教育還有學前教育,這個可以放開辦,增量是民辦的,存量是公辦的。我們宿遷現在民辦學校生源大概占30%,如果政府全部來辦,政府也沒有能力。我們受教育的人口時間由7.6年增加到10.05年,這就是進步啊。
“全民招商的政策不能變”
時代周報記者在宿遷市幾個縣區的工業園區調查時發現,許多工業園區的廠房大量空置。
張新實對此則不以為然:你不能拿蘇南現在的水平來看我們來比我們。我們現在起點比蘇南好得多,蘇南也經歷過這個過程。空廠房也正常,老板資金鏈斷了,老板投資計劃受挫,你不能指望每個來的人都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外面有很多人對招商引資有不同的看法,其實不了解中國國情,我們這邊存量資產不多,過去就那么幾個廠,生活在宿遷就知道了,很多東西沒有只有眼睛向外了。老百姓窮,民間資產不多,民間資本不富,存量資產不多,老百姓整個存款加起來還不如蘇中蘇南一個縣,你叫他怎么創業啊?創業要有資本,不能光喊喊口號:你為什么光招商引資,不發動本土消費啊。他沒有錢嘛,他怎么創業啊。”
在國泰事件(本報4月13日《追蹤億元“逃商”毛偉國》曾對此做過報道)發生后,不少人質疑:浙商毛氏父女的外逃是否“仇和模式”—強拆強遷以招商引資發展房地產拉升GDP—已走入死胡同?
“出了國泰這個事情也正常,哪個地方不出這樣的事情?不能說國泰出了問題,整個招商引資就出了問題,不行你用什么替代他呢。來的都是客,我們都歡迎,都支持,一如既往地歡迎。”張新實說。
他對宿遷今后的發展充滿信心:宿遷這幾年干的最大的事情就是發展,2005年財政收入才25億,去年已經是92億了,每年都是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這是在全國沒有的,今年一季度,增長速度還是51.6%,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這就是改革的爆發力。宿遷也有陰暗面,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總體是前進的。希望大家多到宿遷來看看,事實會證明一切。”
干不過前任 就是沒本事
仇和,這個名字似乎注定與宿遷不可分離。外界提及宿遷,必想到仇和,提及仇和,必想到宿遷。對于離開宿遷的仇和來說,他在遙遠的昆明仍在繼續他在宿遷時的改革,而對于宿遷來說,媒體和公眾認為,宿遷進入后仇和時代,而后仇和時代的宿遷,前途未卜。仇和,為后任投下了長長的陰影。現任書記張新實,則成為被眾多目光聚焦的對象,對于他是否會堅持和仇和一樣的目標和行為方式,媒體和公眾都在各自解讀。
時代周報:很多人都在談論宿遷的后仇和時代,后仇和時代對宿遷意味著什么?
張新實:宿遷根本沒有所謂的后仇和時代!我和仇和是一個班子里的,那時他是書記,我是市長,宿遷不管什么事情決策都是集體的智慧,是我們班子的共同目標。仇和走后,《南方周末》登了2大版,《南方人物周刊》登了10頁,它們老說后仇和時代怎么辦。哪有什么后仇和時代,我們宿遷只是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年接著一年做。
時代周報:宿遷的一些干部這樣評價仇和和你的政策的相關性—“蕭規曹隨”。
張新實:你們都喜歡戴帽子,喜歡劃定框框,這不叫什么蕭規曹隨,我們本來就是一個班子里的,大家共同干的事情。制定政策不是個人心血來潮,不是標新立異,它必須要符合實際,必須要促進發展,它必須惠及民生。那我們過去這樣做了,為什么要改變呢,如果說要改變了,這和我們講的宗旨目的相悖;如果后來再改變,無疑是自斷后路,中斷你的發展。很多地方換領導就換思路,那是窮折騰,事業中斷,你個人也沒什么好的前途,凡是窮折騰的地方肯定發展不起來。
我不擔心宿遷,宿遷的做法是大家一致認同的。這個事業是大家的事業,相信后面的人干得比我們還好。我跟仇和說過,我跟很多報紙雜志也講過,我們宿遷的事業是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年接著一年干。如果后任干不過前任就是無能,就是沒本事。宿遷市的縣委書記今年調整了2個,他們都在下面干了七八年了。現在都是縣長接任,我說你們干不過原來的是無能,我要是干不過原來的,我也是無能。我就是要證明這一點,我們宿遷就是要敢于喊這一個口號,不是官場交替,后任否認前任。
時代周報:你治下的宿遷會不會有一些新的改革措施?
張新實:我還是那個觀點,我不主張刻意地去搞什么創新,我們在學習改革的基礎上,主要還是談發展,我上次跟記者說,你們不要盯著宿遷創新有什么新道道,創新有什么新舉措,最關鍵的是把市場經濟發展起來,改革不是目的,生產力的發展才是目的,改革是為了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改革是一個階段性的任務,如果我們改革的不能促進發展,那我們改革就失敗了。
時代周報:一位鄉鎮黨委書記認為仇和的政策過于生硬,認為他的政策是人治力量帶動的改革,他認為仇和以強行拆遷和威權行政為代表的壓縮餅干式的發展理念,是對我黨執政為民理念的偏離。而他對你的執政風格比較贊同,他覺得你這樣比較溫和的執政理念比較適合未來的宿遷的發展。
張新實:又戴帽子,其實我批評人很厲害的啊,如果沒有殺勁,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地方干部們都知道的。我認為,做事不一定得走極端,非要怎么樣才行。你把事情干成了,干部才服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