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積蓄自己的“次債危機”
全球金融危機加大了擁有巨量外匯儲備的中國的話語權,剛剛閉幕的G20會議顯示出,中國正在成為這個世界舉足輕重的國家。布朗和奧巴馬甚至在決議中承諾,將在今年9月在紐約召開的G20會議上,正式討論中俄聯手提出的“超主權貨幣提議”,一些國際研究機構也對中國的前景表示出了少見的樂觀,認為中國會在今年年底率先走出低谷。
但是,與國際一片樂觀的聲音相反的是,國內評論界對中國的經濟前景卻憂心忡忡,在一些一直在跟蹤中國經濟一線動態的研究者眼里,中國經濟呈現出來的是另一番景象,在他們看來,從2003年6月央行發出預警后,長達6年的時間里,中國經濟都沒有從房地產的陷阱中掙脫出來,即使在全球危機危機爆發,俄羅斯、美國、英國等國不動產價格已相繼暴跌,中國的商品房價格也因為寬松的金融環境,依然在高位徘徊,甚至部分一線城市出現了小幅上揚。而這意味著,中國正在積蓄自己數額驚人的次貸危機。
這其中的原因在于,中國大部分城市商品房在最近十年一直處于強勁漲勢,除了受益于中國連續多年的經濟增長和金融傾斜性支持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開發商利用金融政策提供的便利,通過與銀行串通,實現銷售的途徑是以違規交易等方式對投資進行套現。
早在2005年,就有當地媒體報道,北京市地產市場有超過5成的售房合同屬違規合同,2008年“深圳斷供風波”中,當地業內律師更爆出“深圳有6成合同違規”的新聞。不過,蹊蹺的是,盡管有關“開發商通過違規合同騙取銀行貸款”的說法幾乎已人所共知,但無論在北京,還是深圳,相關管理部門都沒有提出清查房地產的違規交易。
由于缺乏具體的數據,所以即使最熟悉房地產的專家,也說不清這些違規交易到底涉及多少資金,最多只能大致給出“數額巨大”的結論,而且,有跡象顯示,房地產正在充分利用這場經濟危機政府所急于保證的GDP增長速度,侵吞政府為刺激經濟而撥出的數萬億貸款——
為刺激經濟,自2008年11月以來,中國人民幣貸款已經連續4月高增。2009年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新增貸款計劃定為“5萬億元以上”。而2009年的頭兩個月,貸款規模已連續超過萬億,總額達到了2.69萬億元,但據稱,這些資金多數并未進入制造業。而在一些城市成為了開發商的盤中餐。北京有開發商甚至又開始出錢雇人排隊購房,通過制造虛假繁榮,掩蓋背后進行的違規交易。
針對最近幾年的房地產亂象,有激進的評論者斷言,如果中國繼續放任開發商利用傾斜性的金融政策進行違規交易,中國將在兩年內爆發嚴重的次貸危機。而這一危機一旦爆發,不但將使中國的經濟陷入較長時間的蕭條,也將把中國已經從國際社會爭取到的話語權喪失殆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