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今天的賣國賊們畫張像
------------------------------------------------------
為賣國賊們畫張像
求 真
在我國改革的大潮中,除了瀝練出一批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能正確理解與貫徹鄧小平理論的好干部外,也催化出了一批賣國賊,他們利用謀取到手的權力,大賣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國際壟資本集團勾結起來,一步一步地兼并、控制、搞垮我國的民族經濟和工業骨干企業,積極幫助國際壟斷資本推行新殖民主義。目前已控制了我國許多骨干行業和一些地方,成為國際壟斷資本蠶食我國的前沿陣地,控制我國經濟命脈的重要樞紐。
一、目前,外資企業控制我國一些經濟領域的狀況。
在全國上下竟相引進外資和外資企業的大潮中,外資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500強,已逐步有計劃有目的地掌握控制了我國一些重要經濟部門和行業,首先,表現在最賺錢的進出口貿易方面,據統計,外資企業完成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003年4721億美元,占當年進出口總額8510億美元的55。5%;2004年6632億美元,占當年我國進出口總額11546億美元的57。4%,2004年比上年增長1。9個百分點。其中2004年外資企業進口3246億美元,占當年我國進口總額的57。8%。出口占57%,進口大于出口0。8個百分點,這說明他們是里外賺錢的,不僅壟斷了我國進出口貿易,除了賺大錢外,還享受出口退稅待遇,而且是進口大于出口,他們可以借口進原材料,把一些不必要的原材料和一些短缺的商品帶進來,賣高價錢,同時又把外匯匯出國外,帶來的不是順差而是逆差。2006年7月4日的《參考消息》指出,“中國貿易在GDP中的比重,從1994年的42.3%升到目前的64.6%”也就是說,我國經濟的高增長,對外貿易占64.6%,其中外資企業又占57.4%,去年我國的GDP增長9.4,外貿占6.07,外資企業又占3.84,這充分說明我國的經濟增長是虛弱的靠不住的,一旦出現經濟危機,便會很快垮下來。
其次,在國內市場與流通領域,“占有主導份額的大型超市領域,外資控制的比例已高達80%以上,中國零售企業只能在中低端市場經營”,“在輕工、化工、醫藥、機械、電子等行業中,跨國公司子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已占據國內1/3以上市場份額”,“中國每個開放產業的前5名都由外資公司控制,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國家發改委體改所國有資產研究中心主任高梁研究員的兩篇文章,以下簡稱高文)。統計顯示,載止2004年底,外商在23個行業中注冊戶數242284家,投資總額13112億美元,按8。27:1匯率計算,折合人民幣108436億元,超過了原國有企業總資產十萬億元的大關。其中制造業170654戶,投資7913億美元;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4453戶,投資222億美元;批發零售10214戶,投資233億美元;金融業168戶,投資48億美元;房地產業12598戶,投資1660億美元等,(《中國統計年鑒》2005年648頁)。
目前,外資企業已在我國許多領域進行爭奪,如:從人們吃的開始,河南的“雙匯發展是一個跨地區跨國經營的大型屠宰、肉制品加工及鮮肉經銷企業,擁有70億元總資產,年銷售收入201億元,年利潤3.71億元,在全國食品工業中排行第一”,這樣一個營利高,效益好,關乎人民生活的大型企業,“今年4月26日以20.1億元將國有股權(占總股份的35.72%),賣給了美國的高盛集團,連同其收購的“海宇集團”25%的股份,高盛的股份達到60.72%,成了雙匯發展的控股人,另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已超過雙匯發展的‘雨潤集團’,高盛集團投資已占13%”(《大河報》2006年5月12日);高檔食品和保健食品也多為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控制,“醫藥行業,20%為外商控制。”(梁文);喝的奶制品,大部分為外商控制,“啤酒行業60多家大中型企業,只剩下青島和燕京兩個民族品牌,其余全部合資(梁文),飲料工業除娃哈哈外,全被外資企業兼并或搞垮;穿的高檔皮毛制品,高檔西服、襯衣、運動服、鞋類,也多為外資企業生產經營;用的家電“18個定點企業中11家合資”。(梁文),電視機產量居世界第一,但核心技術仍是外國控制。安陽彩玻集團,雖研制出一些自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但在彩電升級換代(模擬電視被液晶等電視替代)時期,2003年以近5000萬美元誤購了美國康寧公司即將被淘汰的模擬電視九條玻殼生產線,目前投產的只有3條(每恢復一條需再投資3000萬美元),其余6條,有的連包裝都未拆開就要報廢,該企業由盈轉虧,2005年出現5490萬元的虧損,有被外資兼并的可能,這也是跟著跨國公司爬行的結果;“汽車工業,外國品牌占銷售額90%”,“感光材料行業,美國柯達于1998年出資3.75億美元就實行在華全行業收購,2003年又收購了樂凱20%的國有股,加上富士公司,兩家占有我國市場的75%”,“美國微軟占有中國電腦操作系統市場的95%”“法國米其林占有中國子午線輪胎市場70%,在手機行業、電腦行業、IA服務器、網絡服務行業、計算機處理器等行業,跨國公司均在中國市場有壟斷地位”,“手機行業,絕大部分為外資企業控制”,“本土企業的上游技術,關鍵零部件及至生產線,大部分從跨國公司購買,它們早已賺夠了,近期又采用低價策略,擠壓國內手機廠商的利潤空間,意在趕盡殺絕,國內手機行業除了自有品牌外,2005年以來全部虧損,紛紛退出市場”。(梁文),民用飛機和軍用先進戰機及零部件,全部從美、歐、蘇進口,連日常用的洗衣粉,肥皂,香皂,洗滌用品,許多也為外資企業控制。
“業內人士指出:流通渠道可以控制工業命脈,如果放任外資企業占領我國的流通渠道,中國的企業終將淪為國外流通企業貼牌產品的加工車間。”(梁文),我國的流通領域已全部為私有企業控制,目前大型企業又被外資企業控制,公有制企業能不垮掉嗎?還有它發展的空間嗎?
其三,“跨國公司加緊并購我國骨干企業。我國裝備工業共有186個門類,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5。5萬家,從業人員1500萬人,2004年實現工業產值5。1萬億元,增加值1。4萬億元,利潤2650億元,裝備工業的主休是機械加工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增長很快,但大量依靠進口設備,我國投資占CDP的40%以上,其中設備投資占投資總額的40%,進口設備占設備投資2/3以上。我國100%的光纖制造裝備,80%以上的集成電路裝備和石油化工裝備,70%的轎車制造、紡織機械設備、數控機床依靠進口,重引進,輕消化吸收,陷入了‘引進一落后一引進’的循環,大量進口裝備養肥了跨國公司的同時,削弱了本國的裝備工業,非但如此,跨國公司在賺飽的同時,開始其用心險惡的徹底扼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計劃,在我國機械工業重要零配件、整機及重大裝備領域,出現了一系列合資合作事件,且有漫延之勢。如在工程機械行業,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在收購山工后,又把目光轉向柳工,三一重工和廈工;原大連電機廠和第二電機廠都是國家重點企業,先后與新加坡,英國伯頓合資,被外商控制了經營權和購銷渠道,連年虧損,巨額隱蔽收入流失境外,外資掏空合資企業后,收購了中方全部股權,僅三年就完成了‘合資、做虧、獨資’三部曲,造成大量國有資產流失,,一半的職工丟了飯碗,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國家多年來培育的行業技術自主創新的平臺被瓦解破壞;西北軸承在2001年與德國FAG公司合資,德方占51%的股權,在德方資金久不到位,德方人員決策的情況下,連續三年虧損后,德方全部收購了中方股份;佳木斯聯合收割機廠,其產品占中國市場份額的95%,1997年美國跨國公司約翰迪爾與其合資,到2004年改為獨資公司,我國失去了在大型農業機械領域的自主發展平臺;無錫威孚是國內柴油燃油噴射系統的最大廠家,2004年,德國博世與威孚成立合資公司,博世占據2/3控股地位,國家投巨資長期培養的技術中心被撤銷合并,技術人員全部收進合資企業,使威孚失去了核心技術和產品開發主導權,由于德方控制了銷售渠道,新公司將P型噴油泵產品的銷售單價由7000元提高到13000元;錦西化機是中國著名的化工設備生產基地,在葫蘆島市政府主持下,錦西化機被迫拿出透平分廠與西門子合資,外方占70%的控股地位,自此,錦西化工失去了自己核心競爭力的源頭和唯一的利潤點,這一合資案對國內化工裝備制造行業帶來巨大震動,影響到相關核心企業,—沈陽鼓風機集團、陜西鼓風機集團也在和跨國公司談合資;杭州齒輪廠是中國最大的傳動裝置、粉末冶金制品的專業制造企業之一,主導產品是船用齒輪箱、汽車變速器、工程機械變速箱,在其大股東杭州市蕭山區的主持下,今年年底前將與某外國公司簽約,外方控股70%,企業的著名品牌將銷聲匿跡,多年積累的技術成果將盡數收入他人手中,杭齒承擔的軍工研制任務立即面臨危機;在儀表領域,行業龍頭企業身不由己,大多已被跨國公司盯住。”
另外,“橡膠工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稅高利大,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眾多大型跨國公司涌入該行業,爭奪我國市場。自1993年后,國家定點的年產100萬套以上的重點輪胎企業,陸續被國外一些跨國公司控股,到2000年,外商獨資與已被外商控股的輪胎企業,其能力與產量已占到我國輪胎70%以上。”(梁文)。
其四,金融保險領域更是世界壟斷資本爭控的對象。隨著我國金融保險行業對外資開放時間的推移,若不加控制,上述被兼并控制的局面必將在金融保險行業重演。有報載2005年外企在保險行業的保資收入已首次超過中方。
二、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嚴重的面局
主要是一些領導對全球化形勢存在片面的錯誤的認識,對市場經濟存在片面的認識,對鄧小平理論的片面理解,主線是拋棄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
1.經濟全全球化是美國壟斷資產階級首先提出來的全球戰略目標,也是一種發展趨勢,它符全資本主義壟斷全球的規律,其性質是資本主義全球化,其實質是壟斷資本對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實施“文明”的剝削與掠奪,是以往帝國主義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武力侵略與殘酷掠奪在新時代條件下的繼續、變種,其方式由以往的武力侵略、殘酷屠殺、野蠻統治和公開的剝削與掠奪,變成當代的“橄欖枝”“支持”、“幫助”第三世界國家改變貧窮落后狀況等美麗的詞句,自由、自原簽約的方式,但其本質仍舊是剝削第三世界人民,掠奪更多的剩余價值和稀缺資源,把第三世界國家變為新型的殖民地。社會主義本質上不同于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利用資本主義有利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一些有利因素,如資金、技術,又要保持社會主義的獨立、自主性,既利用其有利于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因素,又不被其吃掉、重新變成其新殖民地。對其采取既聯合又斗爭的策略,聯合其對于社會主義有利的一面,斗爭其對社會主義不利的一面,諸如對社會主義采取‘和平演變’的戰略,美國中央情報局對我實施的《十條戒令》、對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的掠奪與剝削,以及對獨立國家采取的公開的顛覆與武裝侵略。對這些國際壟斷資本帝國的本質表現,必須針鋒相對地進行揭露、批判、斗爭,以團結教育我國與第三世界人民,孤立、打擊國際壟斷資本勢力。
2.堅持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市場經濟,反對自由化、私有化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前者是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有效的科學的形式和途徑;后者是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維持其生存、達到繼續統治、剝削、壓迫本國與世界人民的有效形式與途徑。世貿組織的游戲規則,是為維持國際壟斷 資本主義對第三世界人民進行剝削、掠奪的新秩序,實現其利潤最大化而制定的法規,是為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統治世界人民服務的,我們不應成為其模范的執行者和自覺的維護者,而應維護其正確的反對其錯誤的。
3.正確的理解和執行鄧小平同志有關引進外資和外企的講話。
鄧小平同志在南巡談話中指出:“特區姓‘社’,不姓‘資’,從深圳的情況看,公有制是主體,外商投資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資部分,我們還可以稅收,勞務等方面收到益處嘛!多搞點三企業不要怕,只要我們頭腦清醒,就不怕,我們有優勢,有國營大中型企業,有鄉鎮企業,更重要的是政權在我們手里………“三資”企業受我國整個政治,經濟條件的制約,是社會主義經濟的有效補充,歸根結底是有利于社會主義的。”,鄧小平講話的實質是我們有強大的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我們依靠自己的公有制經濟,引進一些必要的外資和外資企業不可怕,說深圳姓社不姓資,外資才占25%,公有制經濟還占75%,這便是一個合理的度,在任何時候,公有制經濟必須占絕對優勢,不能低于70%(即占2/3)這一數量界限。現在一些人無限度地竟相引進外資和外資企業,認為越多越好,目前外資企業在外貿中已占到57.4%,再過幾年就會達到70%以上,我們依靠什么優勢?如此發展下去,外資企業占了絕對優勢,社會主義中國不就變成新殖民地了嗎?這便是片面地教條式地理解和執行鄧小平理論的結果,是打著鄧小平理論旗幟反對改革開放的典型表現。
4.他們在哲學上是唯心的形而上學的,他們變改革為改制,按新自由主義的要求實行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場化,把“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變為改變社會主義的制度和方向,只準他們堅持錯誤的“改革”,不準人們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總結經驗教訓,他們就是以改革的名義達到在中國實行資本主義的目的。顯然,他們已完全背離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原則,立場,背離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特別是否認階級斗爭,不承認社會主義時期存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階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革命路線和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反革命路線之間兩條路線的斗爭,他們錯誤的認為“這些提法是過去極左的產物,正是毛澤東在世時堅持這樣做,才導致階級斗爭擴大化,現在再提這個口號仍會導致階級斗爭的擴大化”,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現在社會上混亂不堪的狀況,正是由于階級敵人破壞造成的,對社會現象不作階級分析,不做階級斗爭的估量與判斷,不僅使領導者自己,也使廣大人民失去了正確的前進方向,敵我不分,不知道依靠誰、團結誰打擊誰,以 至于許多人認為“有錢能使鬼推磨,”“富人光榮,”“富人說了算,誰的錢多誰說了算,”大資本家,大資產階級都是各級領導的座上賓、家中客,“成了團結依靠的力量、”許多領導跟著大小資本家轉,”等等怪現象層出不窮,這都說明我們的理論和實踐已距離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有多遠了,這是對所謂的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極大諷刺。你們不感到臉紅發燒嗎?
三、為賣國賊們畫張像
1.所謂賣國賊,滿清時代,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湃到島給日本,賠償白銀二萬三千兩,被人民稱為賣國賊。當代的賣國賊是指那些死心踏地為國際壟斷資本集團效力,為其收集我國的政治、經濟、技術情報、利用職權搜尋物色外資企業,為其收買、兼并、控制我國公有制企業和民族工業,并簽訂出賣公有制企業和大面積國土主權的協議,從中牟取巨額賄賂資財者,視為新的賣國賊。
2.他們打著鄧小平理論和改革開放的大旗,專干歪曲、反對鄧小平理論,販賣和推行新自由主義,破壞改革開放的壞事。
3.他們打著貫徹“十六大會儀精神”的大旗對十六大規定“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方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作用。集休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作用。”的重要決定置若罔聞,不貫徹不執行,無具體措施和步驟。而對第二個“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道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卻大張方鼓地、積極主動地貫徹推行,開大會、獎汽車、樹榜樣、提出具體要求,派各級領導參觀學習,以福建、廣東為榜樣,私有經濟要達到80%以上。
4.他們已控制了一些部門、地方和重要陣地,把其視為獨立王國,獨往獨來,自己說了算,聽不進不同意見。以引進外資、外企甚至假外資、假外企上報中央、大造輿論、欺騙上級,為自己升官發財創造條件。
5.他們大賣國企業,對國有企業和國有土地、資源,想賣就賣,想出租就出租,走到那里賣到那里,把一些省、市、縣管轄的國有、集體企業能賣的全賣光,如“曹賣光”、“陳賣光”、“連賣光”等等。
6.他們的多數已墮落為腐敗分子,還有一些隱藏在各級領導中,他們手中有的是錢,收買上層某些要員成為其保護傘,官運亨通、為非作歹,殘害一方百姓。
上述六個方面能否概括他們的本質面貌,望同志們補充和更正。
四、總的來說賣國賊是少數,但能量很大,對我黨我國和全國人民危害極大,他們是黨和人民的大敵,賣國賊與共產黨、和全國人民是敵我矛盾,我們要全黨共殊之,全民共討之。
在改革開放中出現的許多問題,除了極個別堅持錯誤者以外,絕大多數是認識問題,是在史無前例的改革大潮中、遇到的新形勢、新情況、沒有經驗的前提下發生的,屬于總結經驗教訓的問題,錯了就改,改了就好。當前的關鍵問題是要發動全黨和全國人民自下而上的總結,自上而下地堅持正確的、改正錯誤的,我們黨和人民的社會主義事業就會真正的興旺發達起來,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就會蓬勃發展起來。
2006年7月15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