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程度上,“工人”這個稱號不僅喪失了意識形態曾經賦予過的光榮感,而且正在被當成人生失敗的鏡鑒。如同阻止孩子啼哭時大人們的恐嚇一樣,現在,一個希望子女茁壯成長的家長,往往會以“不努力學習,今后當一個工人”作為鞭策上進的說法。
今天,工人意味著職業和收入的不夠穩定。仍有許多工人工作在惡劣的條件之下,即使工作在很好的環境里,即使可以獲得可觀的報酬,工人的社會體面也在減弱,良好的社會評價只屬于“工人階級”這個整體,而且更多地是紙面上的符號。
“工人階級”由很多的社會階層所組成。“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這一部分意味著先進的生產力,會得到尊重和重視;管理人員也是勞動者,當然也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同樣也是先進的生產力,責權利高度統一,得到了比知識分子更多的尊重和利益。藍領工人,即產業工人,在一般社會意識中,則是單純的被管理對象。
社會輿論的興趣過多地轉到精英身上。知識精英、管理精英和娛樂精英共同占據了各種媒體,他們的態度、感受、要求以及生活方式就是“成功”的代名詞,工人、農民最多只是被他們代言的一群人,而很難發出自己的聲音,當然,代言者首先會講自己的話,只有他們的同情心起作用時,工人、農民才會進入視野,工人已經成為被同情的對象,而且這種同情也只有良知得以起作用時才會發生,更多的人、更多的時候,社會精英習慣于認為“失敗者”的存在是社會發展的正常結果,一個人落于不利處境應當由自己缺乏競爭能力負責。這樣的社會氛圍,不利于社會進步與和諧。
在一定條件下,工人的勞動條件可以改善,勞動報酬可以提高,職業穩定性可以增強,但工人在社會層級上的位置需要得到重視和提升。在一個注重社會層級幾乎達到畸形的環境下,人人都尋求“上升空間”,沒有上升空間的崗位,就是沒有希望與前景的崗位,這就足以成為人們不想做工人的全部理由。人們無法為自己通過勞動獲取報酬而自安,無法為平凡的人生而驕傲,一種近乎資本崇拜的社會意識在左右人們的社會評價,大家都在仰望財富榜、權力榜、名望榜上的英雄,除了崇敬英雄,尋常生活并不受尊重,平凡的人生等于“無價值的人生”。現實的變化、觀念的變化相互促發,不僅正在使工人以及其他尋常人感到失敗,更重要的,它也剝奪了工人自身的榮譽感。
生活意義與價值的剝奪,是對一個人最徹底的否定。只要平凡的生活不能獲得價值上的認同,蕓蕓眾生的生活意義無從建立,日常生活就會成為失敗的標記,平凡職業就會成為被逃離的身份。作為個人,所有希望改善境遇的努力都是可理解的,但一個社會,只有人上人和人下人,沒有人的位置,在否定尋常人生基礎之上形成“成功崇拜”是病態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青木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