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弘揚井岡山精神 建設永遠的精神家園
——紀念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建館50周年
2009-03-06 14:42:27 來源:中紅網 作者:肖郵華、何小文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圖片為劉長生提供)
毛主席故地重游(圖片為劉長生提供)
雄偉壯觀的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位于井岡山茨坪,依山傍水,與茨坪革命舊址群隔湖相望。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周年的獻禮工程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是1958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興建,1959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的我國第一個研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斗爭歷史、宣傳井岡山精神的地方性、革命史類綜合性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2004年,黨中央決定在井岡山實施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一號工程”建設,井岡山“一號工程”是以新建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為主,以茨坪、黃洋界等11處革命舊居舊址維修保護為輔的大型建設和維修保護工程,從此,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經過建設者的共同努力,歷經兩年的建設時間,于2007年10月27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八十周年之際,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親自剪彩并正式對外開放。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新館整個建筑依山就勢,完美地融入了周圍的環境,并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成為井岡山地標性建筑。
50年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各級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井博人弘揚偉大的井岡山精神,一往無前,昂揚向上,以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寬闊胸懷,在中國革命搖籃、中國紅軍故鄉和井岡山精神的發祥地,譜寫了一部自強不息、與時俱進的壯麗詩篇,唱響了激越的時代主旋律。
50年來,傳承井岡紅色文化,鑄造永遠的精神家園是井博人一以貫之的堅守與堅持,也必將是今后永遠、執著的追求。
習副主席與情景再現工作人員親切交談(圖片為劉長生提供)
朱德在井岡山題詞(圖片為劉長生提供)
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是誰留下了熱切的企盼,是誰播下了希望的火種,是誰為建館創業的激情助燃?——
無比自豪的井博人,時時講述春天的故事
歷史是不能忘卻的,80多年前,在風雨如磐、血雨腥風的歲月中,在中國革命萬分危急的關頭,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偉大的氣魄,相繼率領秋收起義和南昌起義的部隊在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中國革命道路。井岡山道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篇,開啟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偉大征程,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譜寫了中國革命史的光輝篇章。
毛澤東、朱德等一批時代精英為什么能在這里嘯傲云天,是什么精神支撐一代人的奮進和崛起?
新中國建立以后,有著厚重的革命斗爭史的井岡山就這樣輕易地成了全國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
新中國成立以后,多少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戰士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陸續重上井岡山視察、訪問,并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重溫當年井岡山斗爭歲月的艱難歲月。
而有成千上萬的后來人,他們感佩毛澤東同志和他的戰友們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里創下的不朽功績,他們從四面八方踏上被譽為“中國革命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奠基石”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井岡山,尋找著答案,收獲著激勵前行的精神食糧,同時,他們也開始把探詢的目光投向這里,把熱切的向往寄托在新一代井岡山人身上。
如何保護和管理好革命先輩留下的珍貴歷史遺產,征集整理井岡山斗爭的珍貴文物和歷史資料,宣傳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設的戰斗歷程,弘揚井岡山精神,讓學習井岡山精神在新的時代發揮更大的作用?
如果說是歷史造就了井岡山,造就了井岡山道路,造就了井岡山精神。那么,歷史也選擇了井博人,選擇井博人為井岡山歷史的忠實記錄者,井岡山精神的忠實傳播人。
為了承擔這一歷史使命,1958年11月,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長王冶秋同志在江西南昌召開的省級地志博物館、革命紀念館館長會議上,鄭重宣布,由國家投資20萬元人民幣興建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于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在巍峨羅霄山脈的腹地——井岡山茨坪應運而生。
歷史鐫刻輝煌的歲月,人間彪炳韶日的光華。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建成后,數百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到井岡山,為大力弘揚凝聚中華民族之魂、具有民族原創精神動力的井岡山精神,幾代領導人都曾諄諄教誨。
歲月的滄桑,時光的流逝,井博的艱難創業史早已被樂觀的井博人淡忘。但眾多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各級領導的關心關愛卻在他們心中時時奔涌如潮——
1962年3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央軍委副主席朱德重上井岡山,參觀了博物館和各革命舊址,并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山”及“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館標。
1965年5月,毛澤東主席千里來尋故地,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毛主席不僅親自對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陳列大綱進行審定,還感慨萬千地告誡大家:“日子好過了,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要丟了,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丟了。”
1972年11月,鄧小平同志來到井岡山,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當他看到“八七會議”舊址的陳列能夠保持原狀時,表示滿意,并多次強調“井岡山精神不能丟”。
1989年10月,江澤民同志在井岡山揮毫題詞:“繼承和發揚光榮的井岡山革命傳統”。他還鄭重囑托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井岡山有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要好好管理,讓全國人民都來接受教育”。2001年6月,江澤民在江西考察工作時,又將井岡山精神高度概括為:“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
1993年4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在井岡山視察時說:“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無數英烈用鮮血與生命培育的井岡山精神,是我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和政治優勢。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要有一種精神。”當胡錦濤同志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參觀到陳列柜“朱德扁擔,不準亂拿”文物——朱德扁擔時,對博物館工作人員語重心長地說:這是我們革命的傳家寶啊!什么時候都不要忘記!
2003年8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江西考察工作時又強調:“偉大的井岡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我們要結合時代的發展,結合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任務的變化,結合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實踐,讓井岡山精神大力發揚起來,使之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諄諄教誨的分量何其之重!
2007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親自為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新館建成開放剪彩,并高興地評價道:“博物館主體建筑很有特色、很有氣勢、造型也很有意義,對整個展館建設和布展可以打90分,留10分是希望你們戒驕戒躁。什么時候都要始終牢記兩個務必啊。”同時他還強調:“要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逐步走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寓教于游、寓教于樂,讓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更好地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2008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同志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參觀時語重心長地說:“要讓井岡山精神在新的時代綻放出新的光茫。”
2009年春節,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時隔十六年,重上井岡山。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飽含深情地說:“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80多年前,我們黨在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中鑄就的井岡山精神。這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奪取中國革命勝利離不開井岡山精神,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樣需要井岡山精神。”
各級領導給予的關切之情,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井岡山革命傳統的的褒揚與保護,體現了中國人民對井岡山革命先驅的懷念和尊敬,體現了對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所取得成績的肯定和寄予的殷切期望,讓井博人享有無尚榮光,更讓井博人擁有長久的建館創業的激情。
是呵,井博人靠紅色走到今天,也必定將紅色推向未來,幻變的或許是時間,不變的是永遠的紅色情懷。解讀井博人的建館創業史,很容易發現正是井岡山精神對他們的激勵和鞭策,正是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的熱切關注,從而讓他們擁有持久創業的激情,也正是革命先輩培育的井岡山精神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諄諄教誨在新一代井岡山傳人——井博人的身上,有著與生俱來的傳承因素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任憑時光怎么嬗變,這種革命精神的力量作用和啟迪沒有改變,依然支撐著他們的思想靈魂,成為他們為事業奮斗的精神力量。
胡錦濤1993年在井岡山博物館參觀(圖片為劉長生提供)
是誰在默默的解讀井岡山的歷史,是誰在默默守望著這片歷史的天空,是誰在這塊紅土地上辛勤耕耘,是誰把這激昂的井岡之歌激情傳唱?——
勤勞執著的井博人,常懷綠葉對根的情意
雄偉的井岡山,連著中國共產黨輝煌的歷史;永遠的井岡山,寫滿中國人民的光榮與理想。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自1959年建成開館至今,一直承擔著弘揚井岡山精神,傳承革命傳統教育的光榮職責和神圣使命。50年來,井博人牢記使命,辛勤工作,收集和陳列了大量珍貴文物和圖片,生動地再現了井岡山革命斗爭歲月光輝歷程,為中國革命紀念館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50年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共接待了3000多萬國內外觀眾、數百萬僑胞和港澳臺同胞和國際友人,接待了數百位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萬余位各軍兵種的高級首長和中央各部、委、辦、局的領導人。作為一個地方性的革命博物館,承擔著如此繁重的宣傳接待任務,而且接待的觀眾之多,規格之高,這在同行業首屈一指。
在過去的50年中,是幾代井博人團結一致,精心耕耘,大力宣傳黨的優良傳統,弘揚偉大的井岡山精神的50年,是文博工作者在經受考驗、歷經風云變幻中走向成熟的50年,也是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為社會主義的精神、物質、政治三大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的智力支持的50年。在這50年中,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并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在文博事業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井博人勤勉敬業。在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勞動和不懈追求下,井岡山眾多再現歷史的革命舊居舊址得到了修復和保護。自建成開館后的那一天開始,井博人對井岡山根據地的革命遺址進行了多次普查,文物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全面掌握了不可移動文物的基本情況及其生存狀態,及時申報了一大批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此同時,井博人多次建言獻策,為國家和省級文物主管部門準確判斷井岡山區革命類文物的保護形勢,科學制定文物保護政策和規劃提供了可信可靠的事實依據。根據文物工作“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十六字方針,井岡山百余處的文物保護單位均得到了悉心護養,從而打開了一扇供人們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歷史、了解燦爛的井岡紅色文化、了解被譽為民族精神源頭的井岡山精神的大門。
井博人樂于奉獻。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無數的文物和圖片、圖表,默默地向來來往往的觀眾們講述著井岡山的斗爭史。然而,就在這些文物和圖片、圖表的后面,是一批扎根井岡山的井博人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他們潛心鉆研著這段光榮史,他們征集、整理和收藏了大批珍貴文物、史料,奠定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陳列展覽和科學研究工作的堅實基礎。50年來,井博人為了增加館藏史料,先后多次赴北京、南京、廣州、沈陽、上海、武漢、福州、南昌等地采訪當年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知情人,多次進中央檔案館、國家文物局、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和有關省的檔案館等收集當年的歷史文獻。而他們的足跡更是遍布井岡山斗爭時期的湘贛邊界各縣、鄉、村以及興國、瑞金、于都等地。經過他們50年來的努力,現在館藏珍貴文物有當年毛澤東撰寫《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時用過的油燈、硯臺和朱德在井岡山挑糧用過的扁擔等。還有毛澤東、朱德等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建國后重上井岡山的照片、題詞、題詩等。館藏文獻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3萬多份;收藏保存黨和國家領導人、著名書畫家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的墨寶真品千余幅;保存老紅軍戰士的電視錄像和毛澤東、朱德等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始人重上井岡山的電影資料數十件。同時負責管理保護黃洋界哨口、茅坪八角樓、茨坪舊址舊居群等100余處革命舊居遺址。數字背后,透出的是井博人的堅守與執著,為了后人永遠記住井岡山的輝煌,他們有相當一部分人獻了青春獻子孫,用井岡山精神來宣傳井岡山、研究井岡山,呵護著這些寶貴的精神食糧。
井博人心存感恩。如果說堅守靠的是一份毅力,而執著追求憑的卻是一份責任、一份感恩的心和他們特有的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情結。50年來,井博人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時代發展服務的宗旨,堅持以宣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為主旋律,充分利用博物館和革命舊居舊址這個獨特的陣地,通過參觀講解、陪同宣傳、巡回展覽、專題報告、文藝演出、音像影視或舉辦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等多種形式,向全社會大力宣傳井岡山斗爭的光輝歷史和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展示井岡山秀美風光和她的神奇神圣的魅力、展示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宣教功能和她的英姿。而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一號工程——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新館的建立,以其“紅色經典、現代表述”和現代先進“聲、光、電”的先進陳展理念,將中國革命進程的重大歷史階段濃縮組合在一起,讓觀眾在參觀游覽時,寓教寓游、寓教寓樂,深化對“井岡山斗爭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開創了中國革命嶄新的紀元”主題的理解,進一步提高了井岡山和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知名度。2008年,井博人成功的主辦或承辦了“全國革命文物工作座談會”、“全國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展陳藝術高端研討會”、“第三屆全國毛澤東紀念館聯席會”等高端研討會議,并派專家學者參加紀念湘南起義80周年、羅榮桓元帥與政治工作、南京陳列藝術與博物館環境2008中國博物館陳列藝術論壇等學術研討會。多年來,編著了大量的學術論文,承擔了多項課題的研發任務。2008年5月15日,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以及所轄的黃洋界哨口成功舉行了奧運火炬井岡山境內傳遞活動,2008年10月在文博廣場又舉辦的中國(江西)紅色旅游博覽會、中國紅歌會,精彩紛呈。諸多學術和節慶活動,使這個充滿魅力的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成為井岡山上的一個新亮點,成為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精神家園。
“幾多汗水,幾分收成。”在這50年來的辛勤工作中,該館精心培育了一支綜合素質高、結構合理的研究型、學者型、專家型、管理型的優秀人才隊伍和博物館的志愿者隊伍。他們無論身在何處,身處何崗都時時把深情的目光掛念著博物館,都會把關切關愛之情傾注在博物館。他們和依然癡癡守望在這片歷史天空的井博人一樣,時時在唱響那支屬于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人的大團結大奉獻大創業的奮斗之歌。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講解員張紅霞熱心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韓啟德講解(圖片為劉長生提供)
是誰為如春的事業暢想構思,是誰為構建和諧社會與時共進,是誰造就文博事業的輝煌,是誰為紅井岡鑄就永遠的精神家園?——
意氣風發的井博人,昂首闊步走進新時代
井博人至今仍記得,自改革開放以來,井岡山確定為革命傳統教育與旅游觀光相結合的旅游城市,“光輝業績,光照千秋,相互輝映,壯麗河山”是其功能定位。從此,井岡山從政治名山開始躍步旅游名山之列。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井博人及時抓住國家大力發展紅色旅游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他們以先輩創立的井岡山精神為動力,用自己的知識、智慧和汗水,在文博事業上更加銳意進取、敢于創新、扎實肯干,為服務紅色旅游和鑄就中國人民永遠的精神家園這個大局,為建設五彩井岡山,譜寫了井博創業史上光輝的一頁。
——為了更好地通過文化遺存來弘揚井岡山精神和展示井岡山紅色文化,乘勢而上的井博人,搭上了改革開放的快車。井博人在工作中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頒布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先后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60周年、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和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80周年等重大活動為契機,及時調整,充實陳列內容,修復舊居舊址,加強科學研究,強化隊伍建設,把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極其珍貴的文物史料有組織、有計劃地向全社會、特別是把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博物館各項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并且把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展覽和眾多的革命遺址形成一個宣傳教育的整體,成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成為人們陶冶情操、振奮精神的生動課堂,成為井岡山對外宣傳井岡山精神和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與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
——為了讓井岡山革命歷史真實重現,讓壯美的井岡山紅色文化永恒,敢于創新的井博人,善于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勇于追求。沒有常新的風景,但有常新的發現。他們曾多次創新展陳手法,積極做好井岡山精神及先進文化的傳播工作,使井岡山精神在新的時代放射出新的光芒。創新展覽形式,把“朱德的扁擔”、“黃洋界的迫擊炮”等井岡山革命文物運到北京、天津、杭州、上海等地舉辦井岡山精神大型巡回展,觀眾達到上百萬多人次,反響熱烈,被譽為“用紅米飯南瓜湯釀成的精神大餐”、“是生動、直觀、形象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課堂”。如今,井博人又順應旅游形勢,率先在茨坪毛澤東舊居、大井舊居舊址和黃洋界等景點創新展示宣傳手段、豐富陳列內容,著力對舊址群進行復原陳列和情景再現,增加旅游吸引力和文化表現力,讓久遠的歷史瞬間躍然眼前,觸手可及。
——為了創品牌,同時也為了提升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文化內涵和教育基地功能,積極進取的井博人注重塑形象、爭一流。井博人一方面進行全面維修舊居舊址,規劃保護舊居舊址的環境,繼而使這些文化遺存成為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富有特色的最重要的資源和教學點;另一方面大力培養編研陳列研究人才和宣教人才,努力營造井博文化。井博人的主動作為,不僅極大的提高了所屬景區景點的品位,同時也極大的提高了該館人員的素質,使井岡山成為全國如火如荼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重要陣地。
——為了營造“紅色搖籃,綠色家園,五彩井岡”的旅游環境,識大體、服大局的井博人,在大力開發紅色資源的同時,圍繞著把井岡山打造成“圣潔、純靜、和諧、精美、大氣、震撼”的旅游圣地,通過強化服務、優化環境、強化管理來達到全面提高該館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并先后籌得大量資金投入景區建設。近年來,該館對所屬景區包括游步道的改建、標識牌的設置、公共休息場所、觀景設施的完善、旅游購物點的布局等方面均進行了全面的擴建和改造,使之更加人性化,也使“紅花”和“綠葉”串珠成片,融為一體,形成了該館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獨特的風姿。
——為了打造中國人民永遠的精神家園,與時俱進的井博人,正把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鑄造成一方神圣的精神殿堂。“多年以來,該館充分依托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優勢,深入研究毛澤東思想和井岡山斗爭歷史,致力于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2007年10月中央‘一號工程’——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新館建成并免費對外開放后,充分發揮該館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通過現代化的聲、光、電技術,更為直觀、更為生動、更為藝術地再現了井岡山斗爭歷史場景,謳歌了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開館一年來,社會反響良好,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廣大游客的充分肯定。”這是各級領導對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高度評價。井博人正是致力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思路,積極應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博物館的公共服務體系;致力于建設“社會公益型、服務星級型、形象標桿型”的博物館;致力于用井岡山精神管理好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才開創出該館各項事業的新局面。如今, “朱毛會師”彪炳千秋,“八角樓的燈光”照亮心靈,“黃洋界上炮聲隆”見證歷史,“星星之火”燎原整個中國……這些耳熟能詳的紅色經典,在井博人的精心演繹中,穿越歷史的時空,依然閃耀著撼人心魄的光芒。
回首征程情滿懷,多少自豪心中來。從一個地方性革命紀念館到如今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從只有12名員工的井岡山綜合墾殖場基建辦到如今有著近200名員工、管理著眾多文化遺存的綜合館;從一個伴隨著新中國一起成長到如今走過50華誕、歷經風云變幻日益成熟的有著中國革命博物館(紀念館)之鄉美謄的“一號工程”。同時,還先后被命名為“首批對全國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全國優秀社會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先進單位”……如此翻天覆地之巨變,如此震驚業內之輝煌,緣于該館始終堅持以全面宣傳介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井岡山革命斗爭的光輝歷程和弘揚井岡山精神為重任,始終堅持傳承、傳播紅色文化和先進文化,始終堅持繼續保持和發揚打造精品、優質服務、注重社會效益的傳統,始終堅持把本館當作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主陣地來精心構建的結果。
回顧井博50年的成長歷史,井博人的腳步更加自信、從容。展望未來,井博人的信念更加堅定,步履更加堅實。因為,井博人永遠是井岡的兒女,井博人永遠與時代同行,井博人更多的是責任、信念、管理、和諧、創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