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車漲價:一番風雨幾多苦澀
張道生 陸文軍 裴文彬
5月20日起北京的出租車租價由原先的1.6元/公里上升到2.00元/公里,并建立起租價油價聯動機制。在北京之前,杭州、上海等地也對出租車進行了調價處理。然而,漲價真的能讓出租車行業告別“風雨”嗎?
■出租車司機得利幾多?
上調運費,對出租車司機的影響有多大?帶著這個疑問,記者在滬杭兩地走訪了一些司機。在上海徐家匯,一位姓楊的司機告訴記者,起步價漲了立后,自己每天的營業額確實有所上升。杭州的哥張寶華對記者說:“油價這一塊是補回來了,不過收入沒怎么增加,總的來說開出租車的收入還是很低。”
一些有著多年駕齡的哥回想前些年的風光無限時,總不忘自問一句:漲價解決根本問題了嗎?在上海強生車隊開出租車的孔師傅說,10年前出租車行業曾被列為上海10大最賺錢的行業之一,一名有經驗的老駕駛員,每月能輕松賺到5000元。在杭州開了十多年出租車的周泰生對記者說:“往前追溯十年,開出租車是有面子的行當,當時能和的哥相比的是空姐,如今的哥與空姐是兩個‘檔次’。”
孔師傅說,如今在上海開出租車,起早貪黑一個月賺2000元都很吃力。杭州市物價局此前的一份調查也給出了類似的結果。在杭州,一名每周工作44小時的出租車司機月工資為1321元,遠遠低于杭州市平均收入水平。
■消費者陡增幾分牢騷
漲價了,付出多了。對于這樣的結果,各地的消費者似乎都有牢騷,這一點的哥們感受最深。
杭州的哥張寶華不無調侃地說:“漲價以后,老百姓打車時罵我們罵得更多了。”不過在張寶華看來,當前的出租車運價調整對打車者的支出影響并不大,“主要還是心理上的影響,增加了一兩塊錢,老百姓認為吃虧了”。
對于漲價,杭州市民吳啟說:“支出雖然增加不多,但心里總覺得不舒服,憑什么將成本轉移到老百姓頭上。”
面對消費者的責難,的哥們自然也是有苦難訴。在南京,記者聽到該市某出租車公司的哥牛冬生說:”漲!漲!漲!南京老百姓收入又不高,哪舍得打的啊。現在出租車生意真是難做,前一天早上上班高峰期只做了一筆8元的起步價生意,再漲價,還有誰來打車。”
■“漲價”與“減份”整來不同反響
交足公司的,扣去買油的,剩下的才落進司機的腰包。相比于上調運價,的哥們似乎更希望通過減少交給公司“份錢”來應對油價上漲帶來的危機。
5月11日起,上海在“減份”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該市的出租車承包指標由此前的每月9800元甚至一萬多元,統一下調為9500元。在此之前上海出租車司機普遍反映,一個駕駛員每天至少工作14小時才能完成550元左右的營業額,剛夠抵扣當日上繳公司指標款和油費。
在杭州,2月份開始實施的運價調整方案中沒有包含減少份錢的規定,因此在運費調整之后,一些出租車公司的“份錢”隨之水漲船高。杭州市某出租車公司司機周泰生對記者說:“現在的出租車公司都算得很細,打的費漲了之后,我們公司馬上又每輛車每個班次每天多收兩塊錢。漲價?等于給公司漲了。”
■重建出租車行業的利益分配機制
即使不少地方已經對出租車的運價進行了調整,但是,對于出租車行業如何從根本上增強抗風險能力的思索并沒有結束,畢竟,如果油價再漲的話,誰也不能保證運價還能再有多大的上漲空間。
有專家指出,要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出租車行業存在的問題,應從源頭開始,重建消費者、出租車司機、出租車公司和政府都認可的利益分配機制。
采訪中,一些出租車經營者對記者說,目前的出租車行業已經成為一個微利行業,單單要求出租車公司降低份錢是不可行的。“如果政府也參與進來,相應降低出租車牌照拍賣價,降低份錢的可能性和空間會更大,整個行業承受風險的能力也會增強。”有業內人士建議。記者了解到,日前上海正規的出租車牌照拍賣價格不低于40萬元,杭州也要38萬元。杭州的哥周泰生這樣對者說道:“如果將38萬中的18萬拿出來補貼給每輛出租車,出租車行業就不會有這么多風雨了。”
(《環球視野》摘自2006年5月22日新華社杭州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