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現在買房,就是愛資本家
趙曉說自己以“不唯上,不唯書,不唯眾”為治學根本。可惜,他不唯上,卻不敢不唯上帝(趙曉是北京地下教會的骨干),不唯書,卻不敢不唯圣經,不唯眾,卻不敢不唯資本。說不唯上,不過是標榜自己敢和黨和政府唱反調。說不唯眾,也不過是想告訴我們,“俺趙曉就是精英,怎么能跟你們這幫土老帽一樣呢?”
在金融危機中,中國之所以受到這么大的影響,難道和任由房地產商貪婪地毫無節制地推高房價沒關系嗎?難道和長期以來盲目地把房地產這種低技術高消耗的行業當做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來發展沒關系嗎?“以房地產為主導的城市化建設投資增長很快,去年11.4%的經濟增長里面投資的貢獻就是4.3個百分點,這跟房地產有關。”這是房地產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還是破壞?正因為我們把這種低技術的行業當做國民經濟支柱,只滿足于毫無用處的GDP,才使我國喪失了產業升級換代的大好時機,才使我國的特種鋼、特種玻璃等高新技術產業遲遲發展不起來。而這,也正是我們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的原因——都是低技術公司,有農民工就夠了,誰用得著你大學生?
而作為我們同齡人的農民工們又從這個扭曲的行業里得到了什么呢?經濟危機一來,最先卷鋪蓋回家的就是他們。原本就是每天超過14個小時的高強度勞動,吃得最差,睡得最少,而且幾乎所有的房地產業的農民工都沒有簽勞動合同(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奇怪現象),他們是所有農民工中最沒有保障,受剝削最嚴重的一類。
還有我們這一代青年人呢?每個人都因為房價而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有幾個人從房地產業獲益了?買棟房子就得把自己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青春賣給資本家,高昂的房價成了讓年輕人安安穩穩老老實實受資本家剝削的最好手段——覺得工作不好想辭職?先想想你的房貸吧!你們根本沒有“自由”選擇職業的自由!房地產業就這樣成了總資本家的代表。
不錯,“房地產的問題很大”,房地產業的背后是銀行,房價跌了,受損失最嚴重的不是房地產商,而是銀行,所以任志強等人才可以叫囂“銀行會倒在房地產商前頭”,而趙曉等精英也才有“國民經濟約等于房地產(國民經濟≈房地產)),約等于民生”的高論。趙曉莫非是在告訴我們:“房地產資本家是你們的衣食父母,你們要愛戴啊”?有人說一個行業綁架了中國,難道不是嗎?一直在主導中國改革方向的精英們又來為這種綁架搖旗吶喊了。說綁架了中國還不完全準確,真正被綁架的是全中國的老百姓!
所以說,被資本家掌控的房地產業已經扭曲成禍國殃民的怪胎。
趙曉作為一個“經濟學家”,竟然得出“香港建了8.5萬套經濟適用房,導致了香港樓市崩盤”如此荒唐的結論。建設經濟適用房和香港樓市崩盤有直接關系嗎?香港房價不嚴重高企,價格嚴重背離價值,樓市會崩盤嗎?奉勸趙曉還是回去看看初中的政治課本吧。
“如果這9000億元全部用來修建保障住房,可能增加的只是短時間內的就業機會,但對于房地產市場而言,大量保障性住房的入市會對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帶來更大的沖擊,更多的房地產企業可能因此破產。”這句話徹底暴露了趙曉的資本家走狗的本質,如果我們可以通過修建保障住房來增加就業,使建筑工人以及相關產業的跟多的工人的生活得到保障,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這樣做,會對經濟產生什么影響嗎?不過是倒掉幾家房地產企業罷了。修建保障住房會使就業增加,有活干人民的生活就有保證,內需就能得到維持,進而經濟就會得到穩定的發展。雖然房地產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絆腳石,但是做為應對經濟危機的權宜之計,也未嘗不可。但在趙曉眼中,資本家可以蓋房子,政府就不能蓋房子。資本家可以賺錢,老百姓就不應該工作。這可真是“只許資本家蓋房,不許老百姓活命”。
趙曉說“不要死投,不要擠出民間資本。”此言差矣,難道經濟危機的發生不是因為民間資本過于貪婪,終于導致鏈條斷裂,運行不下去了嗎?不是政府要擠出民間資本,而是民間資本已經發揮不了作用,早就退出了。在國家出臺救市政策之前,房地產業不是已經茍延殘喘,如熱鍋上的螞蟻了嗎?任志強等人不是早就急不可耐得叫囂起來了嗎?萬科等房產企業不是早就先是半遮半掩,進而迫不及待地主動降價了嗎?現在即使國家不修建保障住房,房地產業就能活得下去嗎?趙曉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想說“把9000億補貼給老百姓,還不如直接給資本家來得實惠”。
沒錯,每次危機受損失最大的就是勞動者。但是,無產階級本身就是“無產”的,他們受的損失越大,反抗性就越大,得到的將會越多。香港工人之所以有今天的待遇,也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通過大罷工爭來的。馬克思說了,“他們失去的只是鎖鏈,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
附文1:
2008-12-16 12:08:26 來源:瀟湘晨報 作者:佚名 點擊:341
“現在買房,就是愛國。”在12月13日舉行,由招商銀行和瀟湘晨報主辦、陽光100承辦的陽光100財富大講堂上,以“不唯上,不唯書,不唯眾”為治學根本的經濟學家、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曉這樣表示。
在接受采訪時趙曉表示,“作為我國經濟增長較大原因的兩大發動機之一,房地產發動機不能停,房地產崩盤老百姓更買不起房子”。
“房地產發動機不能停”
“很遺憾全國人民好像都不喜歡房地產,不喜歡房地產也沒有關系,但你一定要認識到房地產的問題很大,如果把房地產市場砸了,問題會更大。”
趙曉首先講述了他對于這一輪金融風暴的認識。“這一次的危機可能不是一場常規性的危機,美國在技術上已經破產,美元在技術上也已經破產,這場金融危機的深度是我們很難想象的。”
如果把亞洲金融危機看成是1米的風浪,那么這場危機可能是100米的風浪,這就叫金融海嘯。這場海嘯對中國的影響不可低估。”
趙曉認為,我國經濟增長較快的原因就是兩臺發動機比別人強,一臺就是以出口為主的加工制造業,另外一臺非常重要的發動機就是房地產。“以房地產為主導的城市化建設投資增長很快,去年11.4%的經濟增長里面投資的貢獻就是4.3個百分點,這跟房地產有關。”
趙曉表示:“在當前中國經濟形勢非常嚴峻的情況下,兩臺發動機都不應該停,房地產市場不能砸。目前的實際情況就是國民經濟約等于房地產(國民經濟≈房地產),約等于民生。房地產崩盤百姓更買不起房子。當經濟進入下行周期,資本在保底的時候,往往會大量裁員,因此危機中最先倒下的是勞動者,最后才是資本,勞動者的工資增長比經濟增長下滑更快。”
“在目前情況下應該意識到,買房子就是愛國。”趙曉直言不諱,“經濟學家所提出的觀點都有一定的設定條件,我并不是說房地產市場沒問題,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不能崩盤,政府應該給予購房者更多的補貼甚至獎勵。”
“建保障房不如收購存量房”
“3年內全國9000億元建保障性住房既可以托市,也可以砸市。”
趙曉舉了個例子,如果這9000億元全部用來修建保障住房,可能增加的只是短時間內的就業機會,但對于房地產市場而言,大量保障性住房的入市會對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帶來更大的沖擊,更多的房地產企業可能因此破產。
而隨著經濟下滑,這些保障性住房并不能被市場消化。從長遠看,這是砸市,不是來救市的。
上世紀90年代香港建了8.5萬套經濟適用房,導致了香港樓市崩盤,樓市崩盤導致了香港經濟崩盤。
趙曉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教訓。“如果我來設計,9000億的住房保障資金可以這樣入市。首先是補貼的方式,擴大住房保障人群的范圍,給予補貼,二是政府出資收購市場上存量房,再進行分配。這樣才是真正有效率的方式。”
“這一次危機的深度、廣度、長度可能超出想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目前已經開出的4萬億投資也應該用得更加巧妙。”
財政要注意兩個東西,一是不要死投,不要擠出民間資本。二是要找準項目。比如說政府應該制定兩年內誰買房子,反過來給你全部房款的20%,政府最要考慮的是這種政策,不要死投,而是要更好地利用投資來撬動消費。”
附文2: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員趙曉2002年寫的一篇《有教堂的市場經濟與無教堂的市場經濟》曾經轟動一時,后來他便“一直思考市場經濟變革與市場倫理乃至與信仰的關系”,并在今年將“持續思考的結果寫成《有十字架的變革與無十字架的變革》一文”。趙氏表示該文“可以說是在那篇文章思維方向上的進一步擴展,目的是要從信仰尤其是基督教信仰角度建立一個對于變革(轉型)尤其是對于當代中國經濟、社會、政治變革(轉型)的一個新的一般性分析框架。”他認為中美市場經濟“最大的差別或者說本質差別是美國到處是教堂,而中國沒有教堂,中國到處是澡堂。教堂與澡堂的對比,再清楚不過地表明,中國的市場經濟主要是下半身驅動的,是人的自私、欲望、貪婪這些東西在驅使中國的市場經濟前行”,于是提出中國要進行“有十字架的變革”,即“以基督信仰作為核心理念或者受到基督信仰的影響,特別是有博愛精神與契約精神融入傳統文化,進而引發一系列重大變革的變革”。他批評中國幾千年的變革是“無十字架的變革”,其特點是“普遍沒有導引出現代文明,既缺乏市場經濟這樣的偉大經濟變革,更沒有現代政府治理變革所導致的長治久安”。因此,中國現在必須進行“有十字架的變革”,才能“進一步支撐中國的變動,把中國帶向真正的大國崛起”。[19]怎樣進行政治體制改革、進行怎樣的政治體制改革是當前全社會熱議的話題。“基督教民主論”就此發出聲音毫不奇怪。但擺在我們面前的史實是,西方國家確立當今政體,正是它們在長達千年的時間里不斷掙脫以教會為主導的政教合一體制束縛的結果。也就是說,西方的千年變革是戴著胸前的十字架從耶穌被釘死的十字架下走開的變革。所謂“有十字架的變革”的實質,是在百余年來幾代基督徒夢寐以求的“中華歸主”得以實現的基礎上照搬西方的政治體制。這顯然有違執政黨啟動政治體制改革的初衷,其作用只能是阻礙已經啟動的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
無神論是馬克思主義從18世紀法國啟蒙主義那里繼承下來的寶貴遺產,對無神論的妖魔化必然導致對馬克思主義的質疑乃至否定。然而,正如在上世紀的歐洲曾經出現過宗教家以神學“改造”馬克思主義一樣,現在也有許多宗教界人士或具有宗教情結的研究者試圖“調和”宗教與無神論的關系。上述趙曉文章的行文風格便引起了筆者特別的注意。作者大量引用執政黨的正式文本做他的“有十字架的變革”的論據。例如江澤民前總書記關于“以德治國”、胡錦濤總書記關于“八榮八恥”的表述和溫家寶總理談及“仰望星空”的事例便被他用來論證重建道德體系的重要性。殊不知他筆下的道德體系完全是以美國為藍本的基督教道德體系。也就是說,他以偷換概念的拙劣手法把中國共產黨領袖建設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其中完全能夠也應該容納無神論)的設想嫁接到他企圖栽培的基督教道德之樹上。他頗為煽情地說:“很顯然,如果中國傳統文化與基督信仰的文化融合成功,將帶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復興。中國有遠見卓識的政治領袖說得好,如果一個民族只是腳踏實地是沒有希望的,一個民族還要仰望星空,只有仰望星空的民族才有未來和希望――我想,也才能有資格談做世界的領袖,這樣的世界領袖才有可能給世界帶來的祝福。”[20]很顯然,在趙曉的文中,“腳踏實地”指“中國傳統文化”,而“仰望星空”指“基督信仰的文化”。實際上,溫家寶總理筆下的“星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21],趙曉企圖把它闡釋為“上帝”,從而將溫總理對青年學子的期望嬗變為一位共產黨領導人對上帝的仰望,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世界觀的問題了。
摘自:楚霖義峰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chulinyifeng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