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商務部否定可口可樂并購匯源案
邱林
大河網訊 一度備受市場關注的可口可樂并購匯源案仍無實質進展。12月2日,根據香港相關監管機構規定,匯源果汁發布進度公告。可口可樂公司也在第一時間透露,可口可樂已經按照中國《反壟斷法》規定向商務部遞交了相關申請,因收購仍在審批程序中,收購雙方正在全力配合商務部相關工作。(12月4日《上海證券報》)
可口可樂并購匯源案沉寂在3個多月后,現在又浮出水面。9月3日,可口可樂宣布計劃以24億美元收購匯源,此舉一度引起市場和輿論的軒然大波。一些國內飲料生產商指稱可口可樂此舉涉嫌壟斷。目前,該項交易雖然已獲匯源果汁逾六成股東的支持,但在中國新施行反壟斷法下,這宗備受關注的交易能否順利完成,仍取決于是否獲得商務部的批準。
由于匯源是國內飲料產業的龍頭和支柱企業,如今遭遇跨國公司的并購,自然受到國人的關切。在部分中國企業高調質疑并購案的同時,輿論調查也充分反映了民意。根據某權威財經網站調查,短短十天左右,46.2萬人次參與關于“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案”調查,反對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的比例高達79.4%。78%的受訪者認為此事涉嫌外資消滅民族支柱企業的可能。
我們注意到,迫于中國民眾的壓力,可口可樂在發給中國有關方面的函件中稱,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其中的一個承諾就是保留匯源品牌,同時,充分利用可口可樂的國際市場營銷、產品研發等資源,使匯源品牌繼續發展壯大。而中國的消費者將會享用到更多來自匯源的優質產品。
到目前為止,匯源的掌門人或經濟學界人士仍認為,可口可樂收購了匯源,其匯源品牌將得到保護并照樣留在國內,同時,還可為外資并購中國企業樹立一個好的樣板。這是十分天真的想法。大量事實證明,跨國公司并購中國企業后,很少能言行一致,他們往往把一個好端端的中國民族品牌逐漸冷藏、冰凍直至消失,最后用外國品牌取而代之。
例如,百事可樂并購天府可樂時,也有與可口可樂一樣的承諾。結果如何呢?百事可樂并沒有保留或發展天府可樂品牌,而是讓其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現在的天府可樂公司僅剩一個空殼,原有的與百事可樂合資的生產廠、品牌商標等資產均已被百事可樂據為己有,并將其當成一個代加工點。
事實上,一個成功的品牌作為一種無形資產,不僅是一個企業開拓市場、戰勝對手的有利武器,更是整個民族的財富和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征。在全球化時代,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優秀的民族品牌,它可能永遠只能充當他國的貼牌生產基地。在2007年公布的世界100大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中,美國多達54個、法國11個、日本7個、德國6個、英國5個、西班牙4個,而中國唯一上榜的只有中國移動。
如果商務部批準了可口可樂子對匯源的收購,表明又一個中國的民族品牌被外國品牌吞進“腹”中。只要是中國人,在感情上或多或少都有點難以接受這個事實。不過,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中國很難出現像可口可樂這樣的品牌?中國民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環境究竟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態?中國究竟該如何扶持和促進民族企業、民族品牌的發展壯大?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不妨把可口可樂的母國——美國作為參照,就好辦了。為了防止民族品牌的流失,美國制定了一系列完備的政策性保護和扶植措施。其中,對內有《購買美國產品法》,對外有著名的“301條款”,從而為美國本土品牌提供最為優厚的庇護,美國在世界100大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中,多達54個品牌,與美國著力保護民族品牌的努立是分不開的。
美國能,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基于此,我們迫切希望商務部此次在審批可口可樂并購匯源案時,對該案予以否定。二十多年來,由于外資收購或合資,造成中國大量民族品牌消失或被冷藏,這說明,政府對保護民族品牌的欠賬較多。現在,政府應把品牌戰略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以民族品牌“樹立中國的新形象”。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多年來把買可口可樂的錢去買匯源果汁,以我們13億人口的巨大購買力,今天被收購的主角可能就不是“匯源”而是“可口可樂”。
商務部贊成匯源被收購
http://www.shxb.net 第一財經
可口可樂收購匯源事件,目前仍是熱門的外資并購話題。2日正值可口可樂向匯源提出收購要約滿90天。兩家公司發布聯合公告稱,已按中國《反壟斷法》規定,將申請方案遞交商務部審核。
2日,作為政府智囊的商務部國際貿易研究院研究員王志樂則表示,政府應該批準。王志樂說:“大量案例表明,外資并購國內企業,或者中資企業并購境外企業,都是企業間的競爭。并購各方發生的矛盾,本質上是企業在股權、品牌與市場等方面的利益博弈,而不是民族矛盾,更不是國家之間的矛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