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者按:按照許多國家經驗,不是每個經濟漢奸都能最終暴露。以下是郭京毅事發前在主流媒體上發表的部分言論的摘編。當某種口號成為漢奸們反黨賣國的借口時,我們是不是該有點反思了?
高盛并購雙匯案獲批已無懸念
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岳敬飛 李雁爭] 來源: 2006-12-01
http://www.cnstock.com/stock/2006-12/01/content_1682392.htm
□本報記者 岳敬飛 李雁爭
涉及金額25.7億元的雙匯并購案,懸而未決長達近9個月之后,終于透出曙光。日前,商務部條法司副司長郭京毅表示,商務部很快將批復同意雙匯并購案。高盛集團和鼎暉中國成長基金將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購入囊中,只剩時間問題。
在解讀《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時,郭京毅對“外資并購威脅中國經濟安全”的觀點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不是每個行業都涉及經濟安全,一家火腿腸生產企業的并購,與經濟安全的關系不大。
因凱雷收購徐工案引發對外資收購國內龍頭企業的爭議,使得多家類似公司的股權轉讓審批工作遭遇反復論證,于是有部分業內人士猜測有關部門在立法導向上意在“對外資設限”。對此,郭京毅強調,商務部新出臺的相關規定,是為了完善相關法規,使得并購行為更加規范,不會以“對外資設限”為首要目的,吸收外資的積極性并沒有降低。
雙匯收購案,詮釋了以高盛集團為代表的外資收購中國行業龍頭公司的路徑。今年3月3日,雙匯發展首次披露稱,經漯河市人民政府批復,其第一大股東雙匯集團(持有雙匯發展35.715%的股份)的整體國有產權,將于當日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競價轉讓。同一天,雙匯發展公告稱,公司股改將與雙匯集團國有產權轉讓組合進行。4月29日,雙匯發展公告稱,雙匯集團整體產權轉讓招標項目,由代表美國高盛集團、鼎暉中國成長基金參與投標的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中標,中標價格為20.1億元。5月6日,香港羅特克斯又與漯河海宇投資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海宇投資擬將其持有的雙匯發展12838.87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5%)全部轉讓給香港羅特克斯。上述股份約4.38元/股,總價款約5.6億元。
高盛并購雙匯案將近期將獲商務部批準
http://finance.QQ.com 2006年11月30日 中國經濟時報
http://finance.qq.com/a/20061130/000343.htm
記者唐瑋11月29日北京報道 中國商務部條法司副司長郭京毅今日表示,商務部很快就會批準由美國投行高盛牽頭的對雙匯集團的并購案。針對有關外資并購威脅中國“經濟安全”的觀點,他指出,不是每個行業都涉及經濟安全,“一家火腿腸生產企業的并購,與經濟安全的關系不大?!?
郭京毅是在為外資投資委員會解讀《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時作上述表示的。
雙匯發展于8月17日披露,雙匯集團股權轉讓獲得國資委批準。由高盛集團牽頭的投資團在4月取得了雙匯集團持有的雙匯發展35.72%的股權,而高盛持股51%的羅特克斯公司又收購了雙匯發展第二大股東漯河海宇投資持有的雙匯發展25%股份,至此高盛控制了雙匯發展60.72%的股份。
郭京毅強調,商務部的出發點是完善相關法律使得并購行為更加規范,不會以對外資“設限”為首要目的,吸收外資的積極性并沒有降低。
商務部官員:規范外資并購并非限制引資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74587/74589/5066713.html
2006年11月14日
新華社溫州11月10日電(記者馮源 雷敏)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副司長郭京毅在此間表示,制定外資并購國內企業的規章并非限制引資,而是要繼續擴展利用外資渠道。
郭京毅在溫州舉行的“2006民營企業對話世界500強論壇”上說,對于凱雷并購徐工、國美并購永樂、法國賽博(SEB)并購蘇泊爾等近期廣受關注的并購案件,商務部正在按有關條例和規定審查上述案件,及時完成審查。
今年8月,商務部等六部委制定了《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郭京毅說,雖然有輿論針對這部規定而懷疑中國要關閉引資大門,但是制定規定的出發點是允許鼓勵外國投資者并購國內企業,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利用外資不動搖,制定方都認為將繼續擴展利用外資的渠道。
郭京毅說,這部規定整合了政府各部門之間的業務,為企業和中介機構從事并購創造了一個公開透明的平臺,為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與外國的資本、市場和管理經驗有機結合,奠定了一定的法律基礎和空間。因此,也為民營企業和外國的公司,雙向共贏提供了商機。
商務部談外資并購:政府不會輕易動國家安全閥門
--------------------------------------------------------------------------------
來源:中國新聞網 日期:2006年11月13日
http://www.heb.chinanews.com.cn/news/cjlt/2006-11-13/10965.shtml
中新網11月13日電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副司長郭京毅在11月10日舉行的“2006民營企業對話世界500強”論壇上表示,關于外商并購國內企業所涉及的國家安全問題,這既是一個風險又或是一個安全閥門,擰多了,自己就會壞,所以政府也不會輕易動它。
今年8月份出臺的《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在社會引起了比較大的反響,對此,郭京毅表示,“允許鼓勵外國投資者并購國內企業,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利用外資不動搖,這是我們的一個出發點。”
郭京毅說,中國不是要對外資關起大門,而是要通過這個規定繼續擴展利用外資的渠道,允許外國投資者用股權出資的先決條件,允許國內企業和國外的企業進行換股交易。“這個規定的出臺,為我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有機地跟外國資本,外國市場、外國管理經驗結合,奠定了一定的法律基礎和發展空間?!?/p>
“比起以前的現金購置,股權購置在操作上雖然顯得麻煩一些,但從長遠來看應該是一條非常便捷、低成本的路?!惫┮阏f。(薛黎)
北大發布研究報告闡述"戴爾效應"對中國的影響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2007年01月26日 16:22 來源:
http://discovery.cctv.com/20070126/104829.shtml
電腦廠商、IT產業日益成為支持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重要動力
2007年1月26日,北京——北京大學今天公布了一份研究報告——《戴爾與中國經濟增長》,闡述了跨國計算機制造商落戶中國所帶來的巨大且日益提升的經濟效益。
這份報告是由北京大學深圳商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項目研究小組經過6個月的研究而完成,海聞教授擔任項目研究小組的領導。
這項研究通過精確的量化分析,來衡量戴爾對中國工業生產、就業、稅收和GDP等方面的影響。同時,研究還從以下三個角度詮釋了戴爾對中國經濟效率提高的積極影響:加快信息技術擴散、提升供應鏈效率,以及引導本土企業與國際市場接軌。報告將這種綜合影響稱為“戴爾效應”。
該報告今天上午在由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北京大學和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聯合在京舉辦的“外商投資企業與構建中國和諧社會——經濟增長與社會責任”高層對話活動上正式發布。商務部服務貿易司司長胡景巖、條法司副司長郭京毅、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局長劉亞軍、北京大學副校長海聞、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治本、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戴爾公司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凱文×羅林斯、以及來自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科技部、信息產業部等政府部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北京師范大學、世界大型跨國公司、部分外國駐華使領館、商協會等機構的高層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動。
北京大學教授海聞談到這項研究時表示:“信息技術產業已經成為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的廣泛采用對整個經濟的發展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我們通過對單個計算機企業的深入研究來理解信息產業發展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全面影響。”
(來源:搜狐IT)
經濟增長與社會責任高層對話在京舉行
http://www.pcpop.com/doc/0/174/174849.shtml
今天,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北京大學和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聯合在京舉辦“外商投資與構建中國和諧社會——經濟增長與社會責任”高層對話活動。來自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科技部、信息產業部等政府部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北京師范大學、世界大型跨國公司、部分外國駐華使領館、商協會等機構的高層代表應邀出席了此次活動,并就外商投資企業對中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尤其在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
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局長劉亞軍在活動上對外資對中國經濟的貢獻表示了肯定,“積極合理的吸引外資,是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的發展,一方面促進了中國的技術進步、市場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中國開放型經濟的形成。”
北京大學副校長海聞在會上發布了北京大學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技術投資與中國效應-GDP、就業、稅收和生產力提高》。這份報告是在海聞教授的帶領下,由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深圳商學院組成的研究小組經過6個月研究完成。報告以戴爾公司在中國的投資為案例,通過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外商投資企業對中國GDP、就業、稅收和生產力提高等方面的積極影響。
商務部服務貿易司司長胡景巖、條法司副司長郭京毅、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治本、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等嘉賓也出席了活動并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并購時代”,本土企業如何應對?
http://www.zgxxb.com.cn/news.asp?id=7757
□ 初 曉/文 更新日期:2007-6-20
“外資過度并購將損害我國產業安全”、“跨國并購:中國企業不能再等了”、“正泰與施耐德:產權官司背后的并購與反并購博弈”、“娃哈哈遭遇達能低價強行并購?”……近一個時期,類似的標題常見諸于各主流媒體的顯著位置。
在一片外資“狼來了”的驚呼聲中,商務部外資司司長李志群對外資并購給予了客觀的評價。外資并購給中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帶來了新機遇,但當前社會上對并購交易的具體問題了解還不盡全面,相關部門在處理中比較謹慎,因此需要抓緊健全相關法規制度,鼓勵公平競爭,引導和規范外資并購健康發展,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商務部條法司副司長郭京毅表示,中國不是要對外資關起大門,而是要通過相關規定繼續擴展利用外資的渠道,允許外國投資者用股權出資的先決條件,允許國內企業和國外的企業進行換股交易。
中國利用外資增速放緩:從數量轉向質量
http://www.jrj.com 2007年09月10日 23:20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張望 廈門報道
針對業界和學界關于少數行業被外資通過并購形成壟斷的擔心,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指出,從現有調查看,有少數行業的確存在某個外資企業市場份額集中度高的情況,但還沒有真正形成壟斷。一個外資企業還難以在短期內形成對中國某個產業的壟斷。判斷是否形成壟斷主要看這個企業是否運用其優勢地位限制競爭。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則認為,未來外資并購案例在中國將繼續增加,要引導和規范外資并購行為,在國內企業短期內還不具備競爭力的一些產業中,至少要引進兩家跨國公司,使不同外商投資企業之間形成競爭。
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巡視員郭京毅透露,新時期外資立法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外資立法思路將更重視開拓外資進入渠道、擴大外資利用領域、便利外商來華投資。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