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人認為銀行股權被賤賣說明啥?
原載:東方網 作者:付瑞雪
人民日報所屬的人民網7月21日就國有銀行股權是否被賤賣問題作了一個網上民意調查。截止7月22日下午兩點20分,在“您認為我國國有銀行的股權有沒有被賤賣?”的話題中,96.3%的人認為“的確被賤賣,當初出售時銀行資產定價畸低,損害了中國人民的利益”;只有2.1%的人認為“沒有被賤賣,不同的時點價格也不一樣,就在當時的股份時點看來,談不上是賤賣”;還有1.3%的人“說不清”。在“您認為是否應該把中國的銀行股權賣給外國金融機構?”的話題中,87.3%的人認為“不應該,銀行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心臟,關系我國的金融安全,根本就不能拿來出售”;11.2%的人認為“應該,銀行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可以促進金融體制改革,增強競爭力,實現金融健康發展”;另有1.1%的人“說不清”。
國有銀行改制中引進戰略投資者時是否存在賤賣的問題爭論已久,并且經過了好幾輪反復。最新一次,事出2008年5月27日的一份建行公告,稱美洲銀行將以每股約港幣2.42的行權價從匯金公司購買60億建設銀行H股,會于2008年6月5日完成相關的股權交割。而6月4日,建行H股股價為6.78港元,A股股價為6.95港元。一時間,建行“賤賣”聲音又起。去年第四季度,美洲銀行盈利僅為2.68億美元,比前年同期下滑49.92億美元,主要原因是次貸危機等交易項目虧損54.4億美元。不過,美洲銀行在建行獲得的收益不但彌補了其他領域的損失,而且還出現了盈利2.68億美元。
建行的公開資料顯示,2005年6月,美洲銀行斥資25億美元,從中國匯金公司購入約174.82億股建行股份和認購股權;2005年9月,美洲銀行又斥資5億美元,再次購入約16.51億股;加上2008年6月5日完成交割的股權60億股,145.2億港元,目前,美洲銀行的總持股量約為251.33億股,約占股本的10.75%。根據其與中央匯金公司于2005年6月17日簽署的《股權及期權認購協議》,美洲銀行仍然可以繼續行使期權增持,把持股比例最高提高到19.9%。本次行權結束以后,美洲銀行所持建行股份的成本約為0.1933美元/股,建行H股6月22日的收盤價為6.32港元/股(約合0.81美元),則美洲銀行賬面盈利為約0.6167美元/股,至此總計賬面盈利約155億美元(約1054億人民幣)。3年時間賬面獲利達到了318.9%。
通過以上冗長的數字敘述,建設銀行股權是否賤賣就一目了然了。
那么,民意如何?民眾是如何看待國有銀行股權是否存在賤賣呢?96.3%的人認為“的確被賤賣,當初出售時銀行資產定價畸低,損害了中國人民的利益”;僅有2.1%的人認為“沒有被賤賣,不同的時點價格也不一樣,就在當時的股份時點看來,談不上是賤賣”。這是人民日報所屬的中國主流新聞媒體網絡—人民網所進行的權威網絡調查。其設計的問話題目一目了然,易于判斷;其表達的觀點涇渭分明,足以看出設計調查者對經濟的內行和對國有銀行是否賤賣爭論的長期關注。其權威性不容置疑。
當然,中國國有銀行在改制之初,確實沒有多少經驗,是在黑暗中探索前進。在今天看來既是出現了賤賣,筆者認為也情有可原,就算交了一筆不菲的學費,我想國人也會原諒的。問題是我們必須有勇氣承認事實,承認確實存在了賤賣。我們之所以對是否賤賣進行爭論,是為了今后的路走的更好些,學費少交些,吸取已有教訓,把今后銀行改制的更好。如果連賤賣的事實都不敢承認,弄一幫子所謂的精英,大肆批駁賤賣論,竭力佐證沒有賤賣,大唱贊歌,如何能夠汲取教訓呢?這些所謂精英非要毀了銀行改革不可。
96%的人認為銀行股權被賤賣是對那些所謂精英的一記耳光,是對今后銀行改革改制的最好提醒,更是對切實保護好國有資產安全的最為有力的鞭策。
http://comments.people.com.cn/vote_show/index.php?qid=615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