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古巴越南風云變幻:不能咬定青山“不動搖”
不久前,我寫過一篇小文,《拷問媒體傾向——有感于古巴和尼泊爾報道的視角》;無獨有偶,同一話題的新聞又來了:越南遭遇經濟危機。對此,一位經濟學家的文章標題是:《越南驚變:新亞洲金融危機最后警告》,強國一位“失蹤”版主的標題是:《越南經濟為何從天堂到地獄》,具體內容請讀原文,不掠美。
越南改革的報道一直是媒體的熱點。下面是關于“另一個春天的故事”一些代表性的文章標題:
“春天的故事唱響越南”,“十年天翻地覆”,“經濟改革繼續深化,開放程度逐步擴大”,“經濟增長趨緩,改革穩步推進”,“入世迫不及待,國際貿易竄升”,“勢成亞洲第五虎”,“轉型期出現三大陣痛”,“經濟騰飛的越南”,“快車道上再提速,政改效果逐漸體現”……
越南改革是“中國特色”模式的勝利,也是其正確性的最好印證。“在越南,一個廣為傳播的改革理念是:越南改革學中國,尼泊爾改革學越南(?)。”“市場經濟”、“姓社姓資”、“資本家入黨”等等問題,不過是中國走過道路的復述。
越南不僅是改革的后起之秀,而且還有點后來居上:
“越南改革已走在我們前面”:“其他改革力度也大 ——經濟改革魄力大。越南對土地“三權”進行大膽改革,私人除了沒有土地所有權外,使用權、轉讓權和繼承權全都擁有,這可謂改革的大動作。又例如開發區的稅收政策,越南實行“四免九減半”的政策。“在“政治改革”方面,更被精英譽為“破冰”——十大“差額選舉”,就曾是“皇甫平”們“輔胡”的啟發式教材。
如今,面對越南盛宴狂歡過的醉后頭痛——“越南驚變”,“從天堂到地獄”——主流媒體集體失語了。
我們媒體的著眼點的何其“厚彼薄此”也?
在拉美國家遭受新自由主義荼毒幾乎變成“第四世界”的時候,古巴經濟克服困難后一枝獨秀。古巴作為美國肘腋之下一直遭受野蠻封鎖無法“開放”的社會主義孤島,他們取得的輝煌成果,許多與我們相比許多極有針對性的借鑒意義。長期以來我們的媒體卻一直是諱莫如深。
卡斯特羅后任一個小小的政策調整,主流媒體馬上一片大嘩:
“一場發生在卡斯特羅身后的古巴改革,就從這里開始了。悄然而至的劇變將這個被譽為“加勒比海上社會主義明燈”的國度一步步推向了世界媒體的聚光燈前。”
同樣厚彼薄此!
蘇聯和整個東歐的龐大“改革”車隊墜入深淵,普京時代的改弦更張,我們一概視而不見,“居安”而不“思危”,堅持既定路線不動搖。
亞洲金融危機我們“融入世界”深度不夠而幸免于難,至今未能正視。
拉美遭遇苦難之后紛紛左轉,我們 “金融改革”,依然沿著他們的覆轍不動搖地一往直前。
一言以蔽之,還是一個“賣”字,“快賣賣光”!“姓社姓資”解決了,現在該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決“不問姓中姓外”了。中國金融業正在按買辦賣國方針向洋人敞開。
這世界的“普世性”的價值準則,就是爾虞我詐弱肉強食,弱勢而不想自立,一廂情愿地“融入世界”,開門揖盜的結果自然是羊入虎口。官僚買辦階級少數人可以分一杯羹,“先富起來”,墜入深淵的則是國家民族和人民大眾。
歷史的辯證法是嚴峻的,一廂情愿地對待生活是要受到懲罰的。那代價太可怕了。
與 “俄國特色”不同,“中國特色”不過是一個“漸進”。與越南的不同,僅僅是一個“小”一個“大”。“漸”也罷,“大”也罷,它只是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延緩釋放承受能力,不過影響結局的來早或來遲,但不能成為結果福禍迥異的邏輯根據和歷史根據。
誰敢擔保越南的悲劇不會很快在中國重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