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控股權:從銀行股權賤賣看“普世價值”的吆喝
云淡水暖
前幾天《北京晨報》報道,中國建設銀行的“戰略投資者”美國銀行購買60億股建行H股股份,增持價僅為市價的36%,該銀行本次增持的賬面獲利高達254億港元(約合226億元人民幣)。而且,此種“低價午餐”還繼續有得吃,在2011年之前,美國銀行可以隨時行使期權,最多可以將持股比例提高至19.9%,該行還有9.15個百分點的低價增持空間。美國銀行很可能“左手進,右手出”,即新購入60億股后,再賣出60億股舊股,既保持在建行的持股比例,又能套現226億元。
商場如戰場,在銀行控股權的“爭奪戰”中,中國吃虧是肯定的了,吃虧的關鍵,就在于西方制定的顯性或者“普世”的游戲規則,西方機構一開始就占據了制高點。據報道,西方投資機構的戰略設計幾乎是“天衣無縫”,當中國銀行業改制并吸引境外投資者時,國際信用評級公司和投資銀行一致唱空中國銀行業,安上“不良貸款包袱太重、管理效率低下、投資風險過高”的種種“劣跡”,外資機構均獲得了相當優厚的入股價。中資銀行成功上市后,外資機構紛紛“變臉”轉而唱多中國銀行業,推動中資銀行股價翻倍攀升,然后擇機減持,包袱甩給中國股市,利潤由西方機構拿走,這種把戲在中國的金融業一再上演。
有專家總結“當年面對加入WTO承諾日益迫近,中資銀行急需改革體制、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以提高競爭力。但由于缺乏經驗,中資銀行在引進外資股東時確實存在一些不夠理想的地方。”,言下之意是“今后”不會在如此“賤賣”了。我們從中抓取了兩個關鍵詞“急需改革體制”、“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在“急需改革”的訴求下,銀行獲利的控制權被轉移到“境外戰略投資者”一方,有了控制權,“境外戰略投資者”就吃定了“鐵桿莊稼”,不讓他吃都不行,因為還有一個關鍵詞“承諾”,“承諾”了就要兌現,這是不二法則。
提到“承諾”,草民引用《南方周末》關于汶川大地震的宏論“汶川震痛,痛出一個新中國”,其中有一個“驚世駭俗”的“論斷”【國家正以這樣切實的行動(抗震救災),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兌現自己對于普世價值的承諾】,言下之意,就是在這次天災來臨之前,“國家”還“欠著”一個對“全世界”的關于“普世價值”的“承諾”需要“兌現”,在遇難近六萬人、失蹤萬人以上的慘烈現實中,在舉國動員,全民相助,感天動地的抗爭中,“普世價值”的代理“中介”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吆喝了。
各位看官別小覷了這個“普世價值”,它并非沒有地界的東西,因為它來自“西方”,請看【“現在,圣火翻過壁壘,跨越海洋,帶著風一樣快的思想,再也不可阻攔地向東方來了。我們在人群之中,我們躁動。是看到西方來了嗎,看到普世價值來了嗎,看到人的自由嗎,人的權利嗎,人被點燃的理性嗎,人掙脫了綁縛的生命力量嗎,人所面向的更高的生存嗎。”(《南方都市報》“圣火”)。】,緊接著還要強調【“‘南方(報系)的立場’,其實應該是中國的立場,也是普世價值的立場”(《南方都市報社論精選第一集》鄢烈山)】
中國有句俗話“苦難見真情”,在災難面前迸發出來的主流價值觀,應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真正具有的本質的東西,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這些東西是本國、本民族自己通過長期的教育和樹立楷模,潛移默化形成的呢,還是“戰略投資者”們“帶進來”的。
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甘肅受災地區,與災區的孩子們一同“上課”的時候,在黑板上寫了16個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并且與孩子們一齊朗讀。如果要說價值觀,這就是社會主義中國在災難救助重建方面一以貫之的價值觀,“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一個新中國50幾年來耳熟能詳的災難救助原則和道德規范,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早在延安時期就由毛澤東提出且秉承至今。就是在這樣的價值觀指引下,汶川大地震中涌現出來無數的驚天地而泣鬼神的行為舉止,就是社會主義主流道德的復歸和閃光。而同時發生的一些丑陋行為,是物欲橫流、私利至上、爾虞我詐、自我中心的價值觀的表露,不否認有且在某些角落還較嚴重,也說明社會在物質至上思潮影響下的復雜和非一致性。
這個時候來放歌“向全世界兌現自己對于普世價值的承諾”,首先需要問一聲的是,這個“全世界”是指誰,有沒有包括在各次由精確制導導彈推廣“普世價值”的過程中,慘死的數以百萬計的冤魂們?是不是說在此之前,中國的災難救助就不符合“普世價值”了?如果時間往前推久了,有人不屑一顧的話,就拿1998年的抗洪救災、就拿今年開春的雪災來說,同樣是驚天地泣鬼神,同樣是軍民魚水情,同樣是舉國相助,算是對哪門子的“普世價值”的“承諾”的“兌現”?
這個時候來大講“向全世界兌現自己對于普世價值的承諾”,其實是因為前一階段達賴分裂勢力在拉薩策劃煽動打砸搶燒犯罪事件,西方以“普世價值控制人”自居,大肆造假、污蔑、歪曲、抹黑中國政府、中國人民,分裂中華民族,配合藏獨勢力破壞奧運火炬傳遞,毆打殘疾人火炬手,在海內外華人中引發舉世規模的愛國主義運動,“普世價值控制人”們被揭露出其虛偽、無知、無恥的一面,“普世價值”的牌坊在大多數海內外華人心目中被打碎,這樣的一種不堪場面,再借抗震救災之機“隆重推出”,卷土重來,再塑金身。
但是,為什么要如此不依不饒地,堅持不懈地,喋喋不休地,見縫插針地兜售“來自西方”的“普世價值”呢,如同前面的中國金融業在加入WTO過程中,被西方“戰略投資者”根據冠冕堂皇的“規則”下套,然后控制獲利權,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一直可以吃到2011年。草民以為,“來自西方”的“普世價值”實際上與來自西方的金融“戰略投資”一樣,是一種在道德層面的控制權的爭奪。比如,“來自西方”的主流觀點就頑固地認為,中國在道德層面沒有達到他們的“普世價值”標準,中國在意識形態、政治架構、文化形態上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只有與他們“接軌”了,在他們認為“合適”的架構和形態中運行了,才算是符合他們的“普世價值”了。
實際上,這就是西方政客和主流文化精英企圖控制中國軟實力的一種“戰略投資”,這種“戰略投資”與爭奪金融業的控制權一樣,目的是把大多數中國民眾的道德認同感改變,認為西方就是“文明、人道、人權、自由、民主”的楷模和典范,“西方怎么說,咱就怎么辦”。這樣一來,自50年前開始的,中國擺脫了列強蹂躪的、日益強大崛起給 當代“西方”們帶來的長期的焦慮和“威脅感”,就會隨著中國人國家自尊心、民族自尊心被當代“西方”的東西置換而“消失”。
從國際政治戰略上說,這是很“劃算”的,“成本”是很低的,你的經濟總量再大,再“強壯”,在思想道德上卻總覺得“矮西方一等”,成為一堆沒有脊梁的軟骨頭,不被別人控制都難。“普世價值”是什么,草民不知道,前兩天看一位在國外的網友說她美國的同事們誰也不知道。但有一點應該確定,在中國現行憲法的框架內,社會主義價值觀就應該是中國范圍內的“普世價值”,可以參考一下香港鳳凰臺的“時事評論員”邱震海所言的“社會主義是要求對人一種比較高尚的道德上的要求,…永遠不要忽略了原來社會主義體制當中,社會主義價值觀中對人性的一種追求,或者一種道德上的一種要求。”。
不妨把“普世價值”視為西方爭奪中國的道德控制權的一種戰略投資,通過“中介代理人”們在中國布道,總比出動數十萬大軍、花費數千億軍費、犧牲不計其數的雇傭軍去推廣其政治理念,獲取長期戰略利益,成本要低很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