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建議盡快給全國唯一艾滋病患兒小學“上戶口”
原載:中國政府網
http://gov.people.com.cn/GB/48377/7335278.html
全國唯一的艾滋病患兒小學――山西省臨汾市“紅絲帶小學”開辦已近兩年,引起各方廣泛關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但是這座艾滋病患兒小學至今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承認,生存和發展面臨較大的困難。
“紅絲帶小學”讓艾滋病患兒遠離歧視
在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縣底鎮村附近,有一個叫做“綠色港灣”的地方。這是山西省四家艾滋病治療定點醫院之一――臨汾市傳染病醫院設在郊區的艾滋病治療病區。
2006年9月1日,為了解決患者中間學齡兒童的上學問題,山西臨汾市傳染病醫院在“綠色港灣”創辦了“紅絲帶小學”,為艾滋病患兒提供免費的義務教育。這是我國第一家集中為艾滋病患兒建立的小學,當時參加開學典禮的共有8名學生。
目前,這所小學有9歲到13歲的學生13名,其中7人來自單親家庭,6人是父母雙亡的孤兒。這些孩子都是由母嬰傳播的渠道染上艾滋病的,并且全部進入了發病期。他們中間的多數人在自己的家鄉和學校受到嚴重的歧視,不僅治療得不到保證,連學也上不成,幾乎成了社會的“棄兒”。
面對這些不幸的孩子,臨汾市傳染病醫院的領導和“綠色港灣”的醫生們一邊精心治療,一邊讓他們免費接受義務教育?!凹t絲帶小學”使用國家規定的統一教材,分別教授一年級到四年級的課程。學校現設有小課桌15張,配備有代課老師和負責艾滋病患兒生活起居的生活老師。
這些孩子的所需費用幾乎全部來自社會愛心人士的捐助,他們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愛。例如,由于生長在內地,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沒有見過大海。今年1月份,在山西和海南兩地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山西省臨汾市傳染病醫院負責人和海南省旅游局取得聯系,讓12名學生圓了看海夢。
身份不明給學校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但是,“紅絲帶小學”創辦以來,一直未能解決自己的“名分”和“戶口”問題。他們也找過市、區的教育管理部門,得到的答復是: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類問題,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由于得不到政府職能部門的承認,“紅絲帶小學”目前仍是一所不合法的學校,是一個“黑戶”。
因為不是公辦學校,他們沒有正式教師的編制,目前只能從鄰村聘請一名臨時代課教師負責學生的語文、數學、畫畫、體育等各科教學工作。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一個人承擔多科的教學任務已經力不從心。
因為不是公辦學校,他們沒有穩定的經費來源。如果社會捐助情況發生變化,就只有靠醫院的營業收入來補貼。對于公立醫院來說,必然會把這一部分支出轉嫁到其他患者身上,這也是不合理的。
傳染病醫院負責人說,他們創辦這所小學的時候,只是基于人道主義關懷,沒有太多地考慮經濟方面的因素,但是現在的確遇到了怎樣把這件好事辦好并且堅持下去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單靠他們自己是不好解決的。
國家應承擔艾滋病患兒的義務教育
筆者認為,艾滋病患兒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弱勢群體,艾滋病患兒(特別是孤兒)的義務教育應該由國家無條件地全部承擔。
臨汾市傳染病醫院主動對社會負責、為政府分憂,辦起了全國第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應該得到國家的承認和鼓勵。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應該突破常規,特事特辦,不能因其規模過小、條件較差而不予承認,也不應將它作為一般的企事業單位辦學甚至民辦學校來對待。
鑒于“紅絲帶小學”的學生是來自山西全省(目前已有9個市)的艾滋病患兒,承擔的是山西全省乃至省外同類學齡兒童的教學任務,因此這所小學應該成為山西省教育廳直屬的公辦學校。筆者了解到,山西師范大學就在臨汾市,師范大學及其附中、附小的經費全部由山西省財政直接撥付,這說明山西省財政直接惠及地方學校是有現例可循的。
另外,民政廳既然可以辦孤兒院,也可以考慮在臨汾辦一所省直的孤兒學校,專門接收艾滋病患者中的學齡兒童。
總之,各級政府部門應該熱情支持,齊心協力把“紅絲帶小學”繼續辦下去,千萬不要讓它自生自滅,以致耽誤孩子們的美好明天。(方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