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調查玖龍紙業 血汗工廠變身福利工廠
[2008-4-28 每日經濟新聞]
廣東省總工會副主席孔祥鴻26日介紹,經過調查得出結論:張茵的玖龍紙業的確存在侵犯職工合法權益、“以罰代管”等管理問題,但這些問題并不代表玖龍紙業是“血汗工廠”,職工對于企業的福利待遇普遍比較滿意。
廣東省總工會的“問卷調查”夠不夠權威?被說成“血汗工廠”的玖龍紙業,怎么又變成了“員工待遇非常好,吃得好還不貴,宿舍也很好”?這些問題引起許多人的關注。
觀點1
給“血汗工廠”定個“國標”吧!
畢詩成
看了廣東省總工會對張茵玖龍紙業的調查結論,我迫切想提這個建議:給“血汗工廠”定個“國標”吧!
我們常講的 “血汗工廠”,究竟怎樣來定義?查半天資料,沒找到;網上搜索半天,也沒靠譜的。大家可能看過恩格斯1845年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描寫的血汗工廠悲慘景象,也看過夏衍先生描寫的“包身工”,總體感覺殘酷、壓榨、剝削、沒人性就是“血汗工廠”的代名詞。但在講文明法治的當今,恐怕除了“黑磚窯”外,沒有什么可以被認為是“血汗工廠”。
如果參照上世紀90年代美國民間發起的“抵制血汗工廠”運動的標準,主要是要對勞工采取極不“人道”的待遇上;或者按照廣東省造紙行業協會副會長呂永松的話說,用中國香港的工資標準來衡量大陸工人的收入,我們內地的企業幾乎都是難以達到的。這樣的門檻太高了,高到了幾乎讓所有的企業都摸不到邊。
中國內地企業基本處于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壞的階段,這個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是往好的地方看,它就是很好,要是往不好的地方看,它就是很糟——玖龍紙業正是一個活生生的標本。
SACOM看到的是以犧牲弱勢群體的利益來換取財富增長,存在“工傷及死亡事故頻發”、“工傷事故罰款斂財”、“經常無理巨額罰工人款”、“涉嫌長期違反勞動法規”等。工會調查組看到的則是玖龍的員工待遇非常好,每個月補助給工人150元錢的伙食費,吃得挺好還不貴,宿舍也很好,超過了廣東省職工宿舍人均不低于2平方米的標準,“這在目前物價高漲的情況下,很多企業是做不到的。”吃得好,住得也好,還想怎樣?
如此來看,玖龍紙業非但不能稱為“血汗工廠”,簡直就是“工廠標兵”!仔細對比SACOM列的“罪狀”和工會調查的“利好”,基本屬于雞同鴨講,各說各話。而對血汗工廠到底是應該集中在漠視弱勢群體利益,還是提供不了好的待遇上的認識差別,正是各說各話的根源所在。
當年出現的富士康 “血汗工廠”事件,我們已經明白,“血汗工廠”是會分成三六九等的。有的是直接非人道地壓榨工人,有的會體現工作與待遇不成比例,有的會體現在相關權益沒有很好保障,換句話說,有的屬于我們印象中“典型的血汗工廠”,有的屬于“非典型血汗工廠”,差別還是有的。
當代中國,經歷了30年的改革發展,那種打罵摧殘的“典型血汗工廠”幾乎絕跡,但損害勞工利益的“非典型血汗工廠”,應該是存在的。但在這個界定上,卻是邊界模糊、標準缺乏。工資水平沒法比,福利待遇沒法比,參照物也找不到,所以認定誰是“血汗工廠”,注定是徒勞的。
沒有“血汗”標準,又怎么能說是“血汗工廠”呢?沒有一個像樣的標準,就會出現這邊說侵犯了勞工合法權益,那邊說問題一點不嚴重,出現說不清理還亂的混亂局面。
觀點2
不深入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歐木華
廣東省總工會這樣的調查結果有點隔靴搔癢的味道。且不說調查樣本過少,反映不了問題的全部,單就“問卷調查”形式而言,就是逼著被調查者說假話。“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形式主義的調查,首先就很難贏得被調查者的信任,失去信任的基礎,被調查者敢于講真話的前提就不存在。廣東省總工會也就會得出了一個 “最美的結果”:職工對于企業的福利待遇普遍比較滿意。
調查組不深入工人之中,不和工人打成一片,而采取“問卷調查”形式,根本上就是一種懶惰的做法,這樣的調查是不可能保障工人權益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不顧被調查者的利益關聯,而讓被調查者“表態”式的調查,得到的往往是言不由衷的溢美之詞。筆者認為,廣東省總工會應該派調查者以打工者的名義進入工廠,和工人吃住在一起了解事情真相,這樣的調查才是卓有成效的,才能發現真正的問題。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廣東省總工會的這次調查,和沒有調查區別不大,不過是走了個形式而已,用這樣的調查來下結論是很輕率的。雖然“血汗工廠”本身并不是一個精準的概念,糾纏于這種說法意義不大,但拋開“血汗工廠”叫法上的爭議,我們看到問題的實質是廣東省總工會的“調查”讓玖龍紙業從“血汗工廠”變成了“福利工廠”——雖然廣東省總工會也不是一味叫好,也談到了罰款等小問題,但估計這些小問題在廣東省總工會眼中,還是“瑕不掩瑜”,成績是9個指頭,問題是1個指頭。
膚淺的調查往往得到的是假相和謊言,深層次的調查才能最大限度發現真相,我們的目的不是非要給玖龍紙業扣上一個什么帽子,也不是要以整垮明星企業家張茵為樂。而是希望有來自官方詳細、嚴肅的調查來說明問題。這樣的調查對于玖龍紙業也是有積極作用的,能促使它改進企業管理制度,嚴格保障工人的權益,也有助于它的可持續發展。出于護犢心態的保護,擔心玖龍紙業被證實為“血汗工廠”后就從此垮了,未必是對玖龍紙業真正負責的態度,把問題掩蓋起來,最終只會造成更大的問題。
不久前香港大學生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女富豪張茵的玖龍紙業存在“工傷及死亡事故頻仍”、“借工傷事故罰款斂財”、“經常無理巨額罰工人款”和“涉嫌長期違反勞動法規”等問題。日前,廣東省總工會副主席孔祥鴻稱,經初步調查顯示張茵的玖龍紙業存在侵犯職工合法權益、“以罰代管”等管理問題,但還不算是“血汗工廠”。(4月27日《北京青年報》)
工會常被說成是工人的娘家。在工人維權問題,工會不應失語。廣東省總工會此次的調查與回應,原本應是一件嘉許的事。只不過,這個認為玖龍紙業不算是“血汗工廠”的判斷,因為很難經得起公平與正義的考量,又讓這樣的回應生出一種怪味來。
不算“血汗工廠”,這種判斷很有吊詭的意味。畢竟,什么才叫“血汗工廠”,目前根本就缺乏明確的界定標準。不過,在一個講求法治的年代,界定“血汗工廠”,至少也離不開法律這根準繩的吧。很遺憾,此次廣東省總工會的判斷依據竟然是調查時看到玖龍員工“待遇很好,吃得不錯,宿舍也很好”。顯然,以這些現象來衡量工人是否獲得合理的工資回報,權利是否遭受侵害,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離開勞資關系平等以及勞工法律權利得到保護的語境來談待遇、福利,怎樣的水平都是不合理的。這是最起碼的權利與經濟理性。
誠然,香港大學生的民間調查斥責女富豪張茵的玖龍紙業為“血汗工廠”,其依托的標準很有可能也并不是內地的法律。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愿意依照法律來看看女富豪張茵到底有沒有在內地“點血成金”。然而,現在廣東省總工會竟然完全是“跟著感覺走”。盡管廣東省總工會副主席孔祥鴻也承認,張茵的玖龍紙業存在種種“違法”行為,但是,這只是所謂的“管理問題”,只是“不足”,不能成為界定“血汗工廠”的標準。這種缺乏標準只憑感覺的判斷,讓人悲哀,使人顫栗。
世界上所有的“血汗工廠”的形成原因,都不外乎勞工缺乏自己的工會,無法真正實現與資方平等談判;法律執行在約束資本行為上處于失靈狀態;此外還有政府為勞動者提供的制度保障不盡合理等等。此次張茵的玖龍紙業陷入“血汗工廠”爭議,廣東省總工會的此番回應相信會令所有人大失所望;而那些香港學生可能依托的標準,在“國際慣例”經常被某些部門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今天,看來又不足以拿來說事了;再聯想起張茵委員曾提出的那些諸如廢除勞動合同法中“無固定期限合同”規定的提案,這一切,都讓我們無比悲哀地看到一片很適合生長“血汗工廠”的現實土壤。
說到“血汗工廠”,相信許多人都會想起山西黑磚窯事件。不需要再做任何闡述,所有人都不會懷疑黑磚窯是典型的“血汗工廠”。現在,面對一家“工傷死亡頻仍”、“長期以罰代管”、“違反勞動法規”的企業,連總工會都辯稱這不算是“血汗工廠”,想想真是令人顫栗的事。說到底,這不就是因為它還沒有像黑磚窯那樣流出顯而易見的血和骯臟的東西,成為典型的“血汗工廠”罷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因為這種一再逾越了法律底線的非典型的“血汗工廠”越來越多,維護勞工權利的制度越來越麻木與冷漠,就一定會有更多的像黑磚窯一樣典型的“血汗工廠”,被死寂地深埋于中國大地上。
張茵為何不澄清“血汗工廠”事實
唐朝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8-04-28
“走錯大門罰款300元!”看到這個規定,可能大家會問:“這是什么門啊,走錯了就罰300元?憑什么呀?”這決不是什么笑話,這是“玖龍紙業”的廠規。全國政協委員、女首富張茵就是這家企業的董事長。
日前,香港大學生團體組織發起的“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在這份名為《2008年首季香港上市企業內地血汗工廠報告》中,“玖龍紙業”不僅榜上有名,更被稱之為“港企之恥”。
引發社會強烈關注的是,就在今年3月份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張茵的“提案”就很耐人尋味。她在提案中提到,“法律過于保護勞工的話,企業就很難運作”,建議取《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無固定期限合同”。
在4月16日爆發了“血汗工廠”事件之后,張茵對媒體聲稱“2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澄清事實”。就在全國媒體等待張茵澄清事實時,張茵又“忽悠”了全國媒體一次,“發布會改期了”。
“玖龍紙業計劃向全球投資者發售3億美元的債券,所募集的資金用于購買造紙機等擴大產能設施。”這就是張茵言而無信的理由。我們從張茵的這番話中可以發現她的邏輯思維:“‘血汗工廠’事件雖然是臉面問題,但是,3億美元債券是錢的問題,為了錢我可以暫時先‘不要臉’。”
“香港那個很厲害,歐洲給錢的,他們給很多人都發了(報告),通知我們的大客戶抵制我們。他們是沖著奧運來的,準備搞幾家企業,我們是其中的第一家。我手頭已經掌握了很多證據資料,一定給大家講清楚。”4月23日晚間,張茵主動致電首發“血汗工廠”事件的某門戶網站財經頻道時說。
這次張茵又混淆了一個重要因果關系:首先你必須確認,人家在報告中陳述的是不是事實?如果是事實,與沖著誰來沒有任何必然聯系。更沒人會企圖搞垮一家急著靠發行債券購買生產設備的企業。你也不必把奧運會與“血汗工廠”聯系在一起,因為“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富豪榜上曾經叱咤風云的企業家牟其中、楊斌、仰融都先后成了流星,自我標榜為“中國最廉價CEO”的著名企業家宗慶后也因為涉嫌偷稅3億元而顯得“非常可樂”啦。我們從很多敗落的企業家事件中能找到一條相同的規律:當一個企業家的財富指數和道德指數成反比的時候,首先會造成個人與企業的信譽破產,然后會被以強制執行的最低道德標準——法律,來出面清算。
因此,筆者認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在主動學習商業技能的同時,首先必須意識到:“有財無德導致信譽破產,信譽破產必將傾家蕩產!”作為首富的張茵應該懂得用回饋社會的形式來化解勞工之間的矛盾,而不應該為了錢就可以暫時“不要臉”,因為“血汗工廠”不僅是你本人的臉面問題。
諱言“血汗工廠”的潛臺詞
(2008-04-28 燕趙都市報)
廣東省總工會經初步調查得出結論,內地女富豪張茵的玖龍紙業“存在管理問題”,但還不算是“血汗工廠”。(4月27日《新京報》)
然而,香港大學生組織SACOM前不久公布的《2008年首季香港上市企業內地血汗工廠報告》得出的卻是另一樣的結論:張茵的玖龍紙業是“血汗工廠”。
廣東省總工會的調查結論,何以與香港大學生組織的調查結論有如此大的出入?
從進入企業調查的方式看,二者不一樣。香港大學生組織SACOM,是一家主要由香港地區大學師生組成的民間團體,它“以監察企業不當行為為己任”,與企業不存在任何利害關系,因而對玖龍紙業的調查采取的是悄悄“潛入”、“暗訪”的方式。而廣東省總工會帶有半官方性質,“代表工人的利益”,卻與對地方GDP有貢獻的企業更有利益關聯,調查顯得過于皮毛———派調查組,查看檔案,隨機問卷調查。如此不同的調查方式,焉能不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
從“血汗工廠”判定的參照物來看,二者也不一樣。香港大學生組織顯然是以香港乃至國外企業員工的一般生存狀態為參照物,由之得出玖龍紙業是“血汗工廠”的結論;而廣東省總工會的結論,是依據“職工對于企業的福利待遇普遍比較滿意”來作出的,而職工對于企業的福利待遇的滿意程度又可能只是以當地打工者勞動狀態作參照物。不同參照物下的員工生存狀況,用“天壤之別”比擬或許不為過。判斷的參照物不同,又怎能得出一樣的結論?
調查方式不同,判斷的參照物不同,或許可解釋為方法問題。但讓人不解的是,既然廣東省總工會調查后也認定,玖龍紙業“在社保等方面的確存在侵犯職工合法權益”,存在“以罰代管”,違法地讓數百勞務派遣工“從事的都是非臨時、非輔助性的工作”問題,這說明香港大學生組織的揭露并非無中生有,為什么在此之前工會卻對玖龍紙業的無良一無所知?如果玖龍紙業這樣嚴重違法、盤剝工人的工廠,還不算是“血汗工廠”,那么在廣東省總工會官員的心目中,怎樣盤剝工人的工廠才算是“血汗工廠”?
顯然,“不算是‘血汗工廠’”的論斷,背后有句潛臺詞:類似玖龍紙業刻薄盤剝工人的工廠比比皆是,“血汗工廠”的標準只能放得低一些。
可這是將“血汗工廠”侵害員工權益輕描淡寫地歸為“存在管理問題”的理由嗎?
“血汗工廠”存在,是無可諱言的事實。它不但阻礙了廣東,也阻礙了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該是我們矯正“血汗工廠”定義的時候了:只要企業長期存在違法用工,存在用工和待遇的歧視,拒絕依法承擔社會保險的責任,勞工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差,健康、生命和人權缺少保障,勞動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大,而工資卻極低,不但被嚴重拖欠,并經常以各種名目的罰單“吃”掉工人血汗錢的工廠,就是不折不扣的“血汗工廠”,就理當受到法律的追究,社會的譴責!
■李北陵
“并非血汗工廠”的結論該由誰下?
2008-4-28
簡要內容:近段時間,媒體和網絡有報道稱張茵的玖龍紙業是“血汗工廠”,引起了各方強烈反響。記者26日采訪了廣東省總工會副主席孔祥鴻,據孔祥鴻稱,廣東省總工會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張茵的玖龍紙業存在管理問題,但還不算是“血汗工廠”。
【新聞背景】近段時間,媒體和網絡有報道稱張茵的玖龍紙業是“血汗工廠”,引起了各方強烈反響。記者26日采訪了廣東省總工會副主席孔祥鴻,據孔祥鴻稱,廣東省總工會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張茵的玖龍紙業存在管理問題,但還不算是“血汗工廠”。
匯溪流:廣東省總工會入駐調查之時正逢香港大學生調查報告一事之后而不是之前,首先讓人感覺有點“被動”。誰又能擔保這種“調查”不是事先“打招呼”的結果?
網友來自:123.115.3.*廣東省總工會的調查全面嗎?此前香港的大學生是暗查,接下來是工會大張旗鼓的查,中間有沒有玖龍資方作手腳很難說?我想,要是真正的調查,就應該把企業的勞資雙方都進行全面公正的走訪,有事實有數據,以理服人,讓事實說話。
雨水:經過此次“初步調查”,實際上證實玖龍紙業蔑視職工權益的問題并非空穴來風。廣東省總工會副主席孔祥鴻一方面承認,張茵的玖龍紙業在社保等方面的確存在侵犯職工合法權益、“以罰代管”等管理問題。另一方面卻得出結論,這些問題并不代表玖龍紙業是“血汗工廠”。難道這些問題都是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缺點?“初步調查”涉及“工傷及死亡事故頻仍”的問題,被掩蓋在“初步調查”結果顯示,職工對于企業的福利待遇普遍比較滿意之中。從中不難解釋,這有些像是辯護詞,至少在規避著什么。
單擊:現在誰在說慌?省總工會?香港大學生組織?我們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但是,作為廣東省工會副主席的孔祥鴻代表的是什么樣性質的組織應當是明確的,面對香港大學生組織的質疑,孔祥鴻不是到工人群眾中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走訪,而是迫不及待地拋出初步調查結果來為存在侵犯職工合法權益、“以罰代管”等管理問題的企業說話,是否有點猴急了?
“并非血汗工廠”的結論該由誰下?
悟宇:為什么是廣東省總工會作證?為什么調查一天就得出結論了?為什么不讓玖龍紙業全體員工作證?是不是作為廣東省工會副主席的孔祥鴻一說話就是對員工的壓力啊?告訴員工張茵有工會給撐腰,不要妄想什么公平權益。
久泰平:我認為東莞玖龍紙業涉嫌違反勞動法規事件不能就這樣了結,而應該正視上述存在的問題,作進一步深入的調查,調查最終結果如何,不能光聽一家之言,還應該讓員工們出來評判。如果真的想說明“玖龍紙業并非血汗工廠”,就應該公布調查報告的詳細內容,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然后讓公眾評價究竟應該得出什么結論。
網友來自:123.115.4.*既然到玖龍紙業進行了調查,工會和紙業協會就應該將調查的情況全面予以公布。比如,調查范圍、調查層次、工資情況、勞動環境、合同簽訂、勞動保險、福利待遇、養老保險等等,都應全面作以介紹,以便于公眾作出自己的判斷。
常安常樂:即使玖龍紙業被冤枉了,省工會副主席也沒必要搶先表態,因為工會的法定職責是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不知道工會主席聽到大學生們提到的受傷、挨罰職工的話沒有?希望能見到內容周全的調查報告,讓“局內人”玖龍紙業的廣大員工站出來說句話。
半山雨夫:玖龍紙業是不是血汗工廠?最有發言權的既不是香港的大學生,也不是廣東省總工會、廣東省造紙行業協會等部門,而是玖龍紙業的員工。玖龍紙業的工資、待遇如何,只有員工最清楚。
工人的“娘家人”在為誰說話
珠江商報 評論員
2008-4-28
簡要內容:近段時間,媒體和網絡有報道稱張茵的玖龍紙業是“血汗工廠”,引起了各方強烈反響。新華網記者26日采訪了廣東省總工會副主席孔祥鴻,據孔祥鴻稱,廣東省總工會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張茵的玖龍紙業存在管理問題,但還不算是“血汗工廠”。
近段時間,媒體和網絡有報道稱張茵的玖龍紙業是“血汗工廠”,引起了各方強烈反響。新華網記者26日采訪了廣東省總工會副主席孔祥鴻,據孔祥鴻稱,廣東省總工會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張茵的玖龍紙業存在管理問題,但還不算是“血汗工廠”。
一紙《2008年首季香港上市企業內地血汗工廠報告》,不僅給玖龍紙業帶來了無盡麻煩,也讓相關工會組織平添了不小的“工作量”:先是東莞市總工會“感到驚訝”后“一條條記錄記者反映的問題”,接下來是廣東省總工會派出6人的調查組介入調查。不難看出,“不告不理”抑或“告訴才處理”儼然成了某些工會最常見的行為準則,無怪于一些事關“血汗工廠”、“點血成金”之類的曝光和控訴,其“始作俑者”不是一些極具正義感的民間組織,就是一些以社會責任為己任的新聞媒體,從來就難得看見工會的身影。
“存在管理問題,但還不算是‘血汗工廠’”,這樣的判斷無異于我們耳熟能詳的“主流是好的,但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之類的正面定性。不知道廣東省總工會派出的6人調查組有沒有走訪過“已習慣玖龍工人受傷”的當地醫院,是不是需要門口保安“驗明正身”后才能進入廠區,但可以肯定的是,僅憑“查看了工人檔案后,對其中100名職工進行了隨機問卷調查”,就得出以上“瑕不掩瑜”的結論,也未免過于輕率。
就前一個環節而言,由資方保管和控制的工人檔案,就有那么真實可信?就那么不容易被篡改或修正?更何況這個資方正處于“血汗工廠”、“點血成金”指責的風口浪尖。換言之,雖然調查組“絕知此事要躬行”地查看工人檔案,但看到的未必就是工人遭遇的“原生態”。就后一個環節來看,問卷調查涉及的內容雖然既全面又具體,但調查組卻忽視了一個最關鍵的事實———工人會否又不敢講真話。“他們在接受我們的調查時顯得很害怕,害怕被工廠開除。”SACOM發言人丘梓慧就曾這樣描述過工人接受問卷調查時的心態。
玖龍紙業被爆“血汗工廠”、“點血成金”,無論真實情況如何,作為“娘家人”和工人權益代言人的工會組織,本應站在工人權益的角度,以“控方”的視角和思維,依循普遍的輿論質疑和已暴露出來的蛛絲馬跡,“疑罪從有”地對這類企業進行近乎苛刻的審視和調查,但我們卻非常遺憾地看到,有關方面非但沒有這樣做,反而僅憑一個極其輕率和漏洞百出的調查,就輕易得到一個既不能讓人信服又不利于“指控”的結論。
相關專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