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燕無力縫合斷裂性利益表達機制
阮思余 刊發時間:2008-04-07 光明網-光明觀察
據媒體報道,首個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胡小燕3月20日通過媒體公布自己的手機號碼后,陸續有農民工反映其手機已設為中文秘書而無法接通。佛山市三水區政府有關人士向媒體透露,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幾乎將胡小燕的手機打爆,給她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現在她的手機基本處于關機狀態,一個小時仍有上千個未接電話。
曾幾何時,農民工代表曾經作為學界期待與媒體炒作的對象而占盡了鰲頭。畢竟,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就是,不管是什么樣的權力機關,也不管是什么樣的民意機構,界別利益代表現象始終存在。農民工代表理所當然地要代表農民工階層的權益。可是,當胡小燕高調代表(為方便和廣大農民工聯系,她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其手機號、QQ號,集團也為其開博客)登場之后,為何突然消失了?
誠然,我們可以從人大代表、從人大制度本身去檢討這一現象。然而,這恐怕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而且這還只是關涉一個非常有限的人大結構與功能的問題。更深層的問題在于,胡小燕的個案折射了我們整個社會的利益表達機制極度不暢的問題。
當下中國的利益表達業已呈現出了一些自有的特征,其中一個主要的特質就是:斷裂性利益表達。其斷裂性主要表現在:法理規定的制度與現實運轉的規則差距太大、根本無法吻合、甚至背道而馳。
從規范和理論上來說,我們有相當多可以表達的途徑與機制。人大、政協、信訪機構、媒體、協會、工會、青年團、婦聯組織、網絡等等。不僅我們的憲法,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組織法,而且上述每個組織的規程上都清晰地規范了如何維護群眾、如何捍衛公民、如何保障信訪人的利益。如果單單就這些法律法規而言,我們看了都會很過癮,也很興奮。因為有這么多的組織和機構在維護和捍衛我們的切身利益。我們沒有理由不為之歡欣鼓舞。可是,當我們放眼現實,深入利益表達的現場與個體之時,我們不能不油然而生這樣的質疑:這些組織到底能夠發揮多少實質性的作用?
一般而言,如果有申訴的問題,我們首先會想到去信訪機構。當我們去信訪機構的時候,我們好不容易折騰到信訪機構,結果卻被信訪機構的人用類似“你這個問題啊,還是要回去解決”這樣的三五句話打發走人,即使有信訪登記,結果卻往往是從此沒有下文或者下文不明。有時我們從基層信訪機構顛簸到高層信訪機構,結果發現,接待我們的都是同一副面孔。有時當我們走向我們原以為可以充分表達自己利益、且位于天子腳下、足夠權威的信訪機構時,我們卻要智勇雙全地躲逃過一波又一波的截訪隊伍。此外,有多少人因上訪而被當局以各種莫須有的理由與借口(經常用的是擾亂社會治安)軟禁、刑拒?我們壓根無法統計。
在信訪機構受挫之后,于是我們想到還有人大可以替我們當家作主。可是,當我們想起人大的時候,我們找不到人大代表。我們不知道我們的人大代表在哪里?我們甚至不知道誰是我們的人大代表?當我們踏破鐵鞋找到人大代表的時候,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她)們也不一定愿意幫我們表達、更別談去維護我們的利益。時至今日,我們破天荒地好不容易找到類似胡小燕這樣就在前不久的人代會上被溫家寶總理表揚過“這個代表選得好”、且愿意向社會公布自己的電話和QQ的農民工人大代表,結果是今天的遭遇:電話關機、QQ加不上、手機鈴聲成企業廣告……
當我們發現無法在體制內尋求合理合法的解決之道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尋求社會的救援。于是我們想到了媒體。可是,當我們去找媒體的時候,我們的有些媒體張口就是要解決經費問題。你找我們報道可以,但是我們的差旅費等相關費用你得要負責解決。問題在于,當我們盤算一下這樣做是否劃算的時候,我們發現,我們幾個月的工資還敵不過一次給付媒體的款項。更何況,就算你媒體報道出來了,如果地方政府或者相關組織對之冷處理,先涼一涼你,等風頭過去了,也就萬事大吉了。那我這不是白搭嗎?
其結果是,我們發現我們的申訴步履維艱,最后我們別無去處。因為,我們所遭遇的是這樣的一個斷裂性的利益表達機制。所以,當我們很欣慰地找到了我們的法理依據,甚至手持相關法規、口含法條振振有詞去申訴的時候,我們也無法真正表達我們的利益。對于農民工群體來說,尤其如此。
正因為我們遭遇的是這種斷裂性的利益表達機制,所以我們才會對那種可以直接對話、可以直接申訴、可以直接敞開心扉的組織和個人抱以無比的期待與玫瑰色的幻想。甚而希冀一定要把他們當作救命稻草一樣牢牢抓住。公布電話和QQ的胡小燕就扮演了這樣的期待性角色。現在幸得個別代表,而且是農民工代表公布電話勢必成為農民工友們的希望與寄托所在:不管怎么樣,哪怕是最后的渺茫希望,也要搏一搏(撥一撥)。因而就有電話暴打,胡小燕關機之必然邏輯。可是,在整個利益表達機制沒有根本轉變的情形之下,人大的地位尚未得到有效扶正的前提之下,人大代表代表民意也原本就相當艱難。
更莫談個別商家趁機搭人大代表的便車做企業廣告這種使人大代表變質變味的不良行為。正如三水區政府一工作人員所指出的,胡小燕的手機彩鈴成為新明珠集團最好的、沒有成本的宣傳廣告,要知道她一個小時就有上千個來電。鐵的事實業已證明,期待必定落空,救命稻草必定抓不住。如果說胡小燕是一次彌補這種斷裂性利益表達機制嘗試的話,那么,其也就必然只能成為這種斷裂性的利益表達機制之下的溫柔點綴之一。唯其如此。
(本文原載2008年4月4日《羊城晚報》,發表時有刪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