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時寒冰:“再融資”的殺傷力

時寒冰 · 2008-03-13 · 來源:烏有之鄉
平安疑云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再融資”的殺傷力


——《南風窗》2008年第6期(3月11日)


 時寒冰


  在2008年開春,中國能稱得上“門”的事件有兩個:一個是香港地區的“艷照門”。另一個是“再融資門”。前者引發社會對華人道德和價值觀的反思。而后者,則引發社會對再融資制度乃至整個資本市場一系列制度的追問。
  無論哪個門,在2008年的這個制造出雪災的寒冬,都顯得似乎難以穿越。但是,中國資本市場要發展,必須得越過“再融資門”。
  
  一.再融資的殺傷力
  
  次債危機導致的全球性股市下跌,最終“感染”了中國股市。1月15日,美國最大銀行花旗集團公布該行2007年第四季度業績,竟然巨虧98.3億美元。1月17日,華爾街巨頭美林公司宣布第四季度虧損98.3億美元。這兩大公司的虧損額都遠遠超過了此前的市場預期。全球股市當即暴跌。
 就在人們開始討論中國股市能否抵御住次債危機的影響獨善其身的時候。1月21日,多家媒體在首頁重要位置刊登了中國平安擬公開增發不超過12億股,同時擬發行分離交易可轉債不超過412億元的新聞。
以當時的股價測算,中國平安再融資規模接近1600億元,是其2007年3月IPO規模的四倍多。中國股市應聲狂跌,滬深兩市總市值當天蒸發1.68萬億元。滬指從5200點跌到4200點,強度超過了“5·30”。
  雖然許多人不解中國平安為何能冒天下之大不韙,但中國平安的底氣并不難于理解。當滬指接近6000點,監管層停止了新基金的發行,新股不斷上市,再融資不斷獲批,此時股市改變方向,步入調整階段。在這個時候推出再融資計劃,既能配合監管層調控股市,又能趁機圈錢。事實上,當中國平安再融資計劃推出后,有評論就認為中國平安此舉獲得了監管層的授意。直到浦發銀行再融資計劃推出,這一說法才逐漸被淡化。
    而面對股市的狂跌,在調控與救市之間痛苦地找尋平衡點的監管層又忙碌起來。2月1日下午,封閉式股票基金在停批5個多月之后重新開閘。2月15日,開放式股票型基金在停滯近6個月后重獲發行。新基金放行被市場解讀為監管層的救市意圖。滬指重上4600點。
  但是,2月20日,浦發銀行再融資400億元的傳聞彌漫于市場。股市再次暴跌,短短四天時間,A股2.8萬億市值“蒸發”,跌幅是受深受次債危機影響的美國股市跌幅的兩、三倍。
 再融資的殺傷力來自哪里?放下美國次債危機的影響、龐大限售股的解禁,單就再融資本身而言,2007年,中國共有188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再融資,實現募資約3657億元,超過2001至2006年6年間的再融資總額。而今年前兩個月,上市公司提出的再融資計劃就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再融資總和。 倘若中國平安、浦發銀行的再融資模式被其他上市公司效法繼續,那么,再融資將演變成一場場轟轟烈烈的圈錢游戲。

  二.富者的游戲

  中國平安在推出龐大的再融資計劃時,其公告中對資金用途并未進行詳細披露,只是表示將全部用于補充資本金、營運資金以及有關監管部門批準的投資項目。《人民日報》刊發的評論指出:“如此大的融資規模,卻具體項目不定,回報預期不明,只是一味地叫你掏錢,難怪會讓投資者反感。”
 其實,真正的問題在于,在“具體項目不定,回報預期不明”的情況下,這樣的融資報告怎么就能堂而皇之地推出來,且上市公司絲毫感受不到有什么不妥呢?答案在于再融資制度過于隨便了。
    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金額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過量融資現象普遍,并且再融資資金投資項目隨意更改。以2007年為例,公告變更募集資金項目投資計劃的上市公司有81家之多,變更絕對額度超過億元的上市公司有40家,占到總數的50%。而2007年以來,上市公司涉及委托理財的業務公告總金額高達123億元,再融資資金浪費嚴重。在2001年,平均每家上市公司閑置的資金數高達3.11億元,閑置資金占總資產的比重達到了7.96%。 不少上市公司在實現再融資計劃后,面對低成本圈來的錢不知如何處理,有的將自己用于購買國債,有的存到銀行,有的去打新股,有的干脆拿去委托理財。
     2006年5月7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了《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該辦法取消了配股前3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6%的限制,僅要求最近3年連續盈利,并將過去對凈資產收益率的要求從10%降低到6%。從此開始,再融資規模急劇擴大。
  可是,在現實中,有些再融資的上市公司不但不缺錢,甚至為了再融資才不得不將上次募集到的資金“突擊”用完。
  具體到中國平安,據wind統計,僅2007年7月至9月,中國平安就動用2458億元參與新股配售;2007年11月28日,中國平安又買入9501萬股富通股票(富通集團是歐洲一家以經營銀行及保險業務為主的國際金融服務提供商),占富通總股本的4.18%,成為富通第一大股東。這筆交易花費18.1億歐元,約合199億元人民幣。而在2007年3月份,中國平安才從A股時候募集到382億元的資金(這些資金的使用計劃還未完全付諸實施)。今年1月29日,中國平安發布的2007年度業績預增公告中,預計2007年度凈利潤比上年度增長100%以上。 與其他公司相比,無論是現金流還是盈利率,中國平安都是相當“富裕”的。
    2007年中期,中國平安每10股派2元(含稅)——這是中國平安給股民的現實回報。2008年2月22日有媒體引述有市場人士的分析:“中國平安此次再融資是為了購買匯豐控股的相關金融股份,并為匯豐控股在次級債風波中遭受的巨大損失買單。”且不論此信息的真實性,中國平安2007年11月投資18.1億歐元購買的9501萬股富通股票,平均每股19.05歐元,而截至1月24日,富通收報14.62歐元,這意味著中國平安投資的18.1億歐元已出現約4.2億歐元(約44億元人民幣)的浮虧。但是,就是這樣的“戰績”,并不影響中國平安推出1600億元的再融資計劃。
 
   三.流言下的利益

     2月22日,又有兩只股票基金和兩只債券基金獲批,市場認為監管層意在化解浦發銀行帶來的恐慌情緒。但是,當天早上馬上有大秦鐵路再融資傳聞發出,利好因素被化解,恐慌情緒反而得到了強化。大秦鐵路跌停,大盤猛跌。隨即,大秦鐵路發表澄清否認謠傳的聲明。2月23日,市場上又傳出中國聯通再融資的消息,中國聯通跌停,滬指創下4182.77點最低點。中國聯通隨后發表近期無再融資計劃的澄清聲明。投資者似乎已經不再去分辨真相,只要有關于哪個公司在融資的傳聞,就立即瘋狂拋售其股票。
   發展到現在,再融資實際上已經成為一些人惡意制造恐慌氣氛、渾水摸魚的工具。事后的數據顯示,在一些股票被再融資傳聞壓倒在跌停板的時候,卻有大筆資金趁機買進,增倉跡象非常明顯。事實上,如果對照這波的調整就會發現,再融資計劃的推出及再融資傳聞的散播,幾乎是在以“接力”的方式實現對股市的瘋狂打壓。
     再融資傳聞與對股市的打壓配合得幾乎天衣無縫,不能不引發人們的聯想:
 其一,QFII。QFII額度從100億美元提高到300億美元的協議正式獲批時,中國股市處在接近6000點的位置。QFII有必要尋找一個合適的建倉點。
 其二,熱錢。隨著中國連續加息和美國連續降息,中美兩國基準利率倒掛,且幅度越來越大。國際熱錢不僅受到升值收益的吸引,同時還將受到利差的吸引,“匯差”加“利差”所形成的疊加效應,將對國際熱錢進入中國產生更誘人的吸引力。但根據日本當年的經驗,國際熱錢更喜歡投資收益更高、變現能力快的股市。而一旦國際熱錢打算進入,就提前就會唱衰中國股市,炒作中國股市的風險性,以推動股市下跌,在低價位完成建倉。
 其三,如果再融資獲批,根據規定,增發價格要由前20個交易日平均價決定,股市下跌將使一部分人以更低的價格增股,這部分收益無疑是直接的。比如,花旗銀行持有浦發銀行4.20%股份,但是,根據浦發銀行與花旗達成的《戰略合作協議》、《戰略合作第二補充協議》,花旗承諾將繼續增持浦發銀行股份至19.9%。如果股價下跌,對花旗增持股份是有利的。
 其四,提前出逃者。無論是中國平安還是浦發銀行,在傳出再融資消息以前,機構主力就已提前逃遁。數據顯示,中國平安的105家機構在暴跌前夜已經逃離中國平安。浦發銀行也一樣,有媒體引述一位銀行業研究員的話說:“這次浦發尚未發布增發公告,得到消息的基金經理就提前減持,以應對增發預期。”提前出逃的資金,同樣寄希望股市下跌以待機進入,賺錢更大差價。
 雖然無法斷定誰是流言的“始作俑者”,但是,從利益的角度來分析,卻可以找出誰是股市下跌的最大收益者,或者說,誰是最喜歡股市下跌者。而當強勢集團通過這種原始的工具左右中國股市時,市場監管者卻無能為力。
 
     四.從調控到救市的錯位

     在這個時候,監管層突然發現,它竟然沒有能力消除流言,也沒有能力阻止“再融資門”的影響不再蔓延和擴散。
     根據規定,上市公司應先向中國證監會提交再融資申請,證監會在正式受理發行人融資申請后,視市場情況以及融資方案的可行性、合規性,依照法律法規要求對發行人的融資申請進行審核,然后才能決定放行或叫停。而在中國平安與浦發銀行都沒有把申請遞交到證監會的情況下,面對再融資負面影響的急劇擴散,監管層似乎突然感到了一種“無奈”。
     監管層的職責本是建立并完善制度,通過制度的正常運轉保證資本市場的公平、公正和透明。但是,在A股這里,監管者卻被賦予了調控與救市的重任,這種角色的錯位延續至今,以至于它幾乎成了監管部門的本職工作。但是,在全世界找不到另一個類似的以調控和救市為主要任務的市場監管者。
    強有力的制度化監管是資本市場得以健康發展的最重要保障。安然和世通等一系列財務欺詐丑聞案,曾導致美國資本市場8萬億美元市值煙消云散,但是,在美國于2002年推出嚴厲的薩班斯法案后,市值很快就恢復了將近一倍。 薩班斯法案的核心是有效防范惡意欺詐,規范上市公司行為,最終目的是保護投資者利益。一些上市公司因監管過于嚴厲而退市,這確保了市場的規范和健康運行。而在A股,只要能夠進來的上市公司,無論多么糟糕,就能高枕無憂,倘若會炒作題材,還能生存得很滋潤。
     在這次的監管中稍有變化的是,弱化再融資負面影響的是稅務部門。在再融資壓得股市抬不起頭來的情況下,國稅總局突然決定于3月3日全面進駐中國平安集團以及下屬各省、市、縣級的所有公司,進行為期4個月的稅務稽查。這個時機選擇非常微妙。因為中國平安的計劃是在3月5日提交千億融資計劃在公司臨時股東大會上討論。
     為了調控股市,監管層可以連續五六個月停止新基金發行,也可以通過新股一個接一個上市加大供應;為了救市,有關部門又可以通過各種路徑介入其中。所有的這一切,都緊緊地圍繞著股市走勢展開。股市漲到多少點有泡沫,跌到多少點到底了,監管部門像是一個小心翼翼的裁縫,總希望所出臺的調控措施正好合身,但是,舉著一個伸縮自如的尺子,面對一個隨時可以變形的身材,監管層甚至不知道自己最后裁剪出來的到底是什么。
 “中國式”的調控與救市,相互交替,來來回回走不出去。而“再融資”,只不過是這一困局下的有特色產物而已。

瘋狂打壓股市意在逼政府救市


時寒冰

 

    2000億美元,美國政府又救市了。
    中國股市又下跌了。
    這是一組令人傷感的對比。
    救市難道很丟人嗎?國內的一些官員即使在新基金放行的時候,也不忘補上一句“這不是救市”,而我們的股市下跌已超過30%;深受次級債困擾的美國,其股市最多的時候也只是下跌10%多一點,但是,美國政府已經坐臥不安,連續出臺救市措施,而且,每次都誠實地宣布是要救市,要保持資本市場的穩定。
    這次,美聯儲又救市了,一出手就是2000億美元。避免股市大起大落,我們說到了,而美國卻做到了。
    美聯儲救市,令國內投資者深感凄涼。一些強勢主力繼續打壓股市,以逼迫政府出臺利好政策,這種博弈隨著兩會的臨近結束,變得更加白熱化——他們必須趕上兩會結束前完成這一戰役。3月10日夜,我在《什么能讓中國股市止跌》一文中寫道:“已持續悄悄建倉的機構,正在以股市的下跌逼迫實質性利好政策出臺。代表、委員中也有許多是投資者,在這種時期打壓股市是催生利好政策出臺的最佳時機,雙方的博弈正處在白熱化狀態。”
    最近幾天正是決戰之時。
    做空中國股市者,正在發起總攻,而且,為了制造強烈的恐慌氣氛,必然主打權重股,加速股指的下跌。
中國平安、浦發銀行的再融資,使得投資者對再次爆出龐大再融資計劃的可能性心有余悸,這也加速權重股的下跌。
    可以想見,如果政府不出臺利好政策,如果一些官員繼續死抱著那個冰冷的牌坊不松手,拒不救市,那么,慘烈的暴跌很可能持續,4000點擊破后,仍無底可言。而國內散戶投資者將成為最大的犧牲品——因為許多機構或上市公司所持有的原始股成本低得微不足道。
    這正是對散戶不公之處。
    不妨舉出一例。3月12日,鋅業股份發布公告說:3月3日至3月11日,它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累計出售中國平安股份1795556股,回收資金11952萬元。減去初始投資成本后獲得利潤11692萬元,占公司2006年經審計凈利潤的48.56%。公司還持有中國平安191000股。
    鋅業股份減持中國平安的均價為66.56元,而它每股的成本只有1.45元,每股凈賺65.11元,投資收益4490%,接近45倍!哪個散戶投資者有這種機會?一些官員無視制度的不公,反過來指責散戶不正視風險,不注重價值投資!——可憐的散戶有可以翻40多倍那樣的價值投資機會嗎?果如此,散戶投資者還用為增加財產性收入整天提心吊膽、擔驚受怕嗎?
    救市就等于救散戶投資者的血汗錢,救市也關乎民生,絕對不是什么丟人的事。目前,唯一能夠拯救股市的,只有信心,而信心只能依托政策性利好才能重塑。
    現在,A股猶如身在喪鐘之中,悲觀的氣息彌漫,最承受不了壓力的散戶可能含恨割肉,而很多籌碼必然落入熱錢手中。無論是從民生角度考慮,還是從經濟安全角度考慮,都應該盡快出臺政策,穩定市場,以防止股市崩盤給無數脆弱的投資者帶來難以承受的傷害。更何況,此次股市下跌,本身就與個別官員對中國平安等瘋狂再融資行為的麻木不仁及中國股市的固有制度缺陷有關。
    值得強調的是,中國股市下跌越慘烈,對熱錢的吸引力越大,這可能危及中國經濟安全。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現金市場與新興市場正在引來創紀錄的資金流。在這一前所未有的資金流動中,投資者從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轉向了新興市場,美國投資者去年創紀錄地對新興市場基金投入了400億美元資金,幾乎是上一年的兩倍;與此同時,他們從美國、歐洲及日本的基金中凈撤走了570億美元的資金。
    另一個數據同樣說明了這一問題。
    3月12日,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實際FDI(外商直接投資)為181.2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75.19%。其中2月份實際FDI較上年同期增長38.31%,1月份增幅更是高達109.78%。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刺激國際游資紛紛通過虛假貿易、投資及地下通道等各種方式大規模流入中國,追逐中國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和資產,加劇國內流動性過剩局面和通脹壓力。
    熱錢隱藏在FDI項目下是遠遠比隱藏在貿易順差項下更重要的渠道,但是,這至少還是可以計量的數據,那些通過其他途徑進入中國的熱錢是無法計算的。 中國股市跌得越慘,對熱錢的吸引力越大。至于額度從100億美元提高到300億美元的QFII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聽任股市下跌,將為一些人趁亂打劫脆弱的散戶投資者提供便利。寧給洋人不給家奴的悲劇不能再重演了!
    日本的教訓值得汲取。1985年的“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在10年間里升值近3倍,國際熱錢大量涌入日本股市,日本股市暴漲,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指數達到其歷史最高點38915點。一旦國際熱錢撤退,股市崩盤。日本股市到2003年4月,跌至7607.88點,1989年創下的高點時至今日仍可望而不可及。這對日本經濟造成了重創。我們應該避免重蹈覆轍。
    救市,等于救散戶的血汗錢。
    救市,等于拯救民生。
    救市,等于兌現政府之前的承諾。
    救市,等于救政府的公信力。
    救市,等于救中國經濟。
           于2008年3月12日夜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4.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5.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6. 特朗普奪島,劍指中國?
  7.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8. 泰緬綁架更多內幕公布,受害人都是貪心自找么?
  9.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10. 雙石|大勢已去,無力回天——西路軍基本解體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耥 | 香蕉久久高清免费 |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一在线观看AV | 亚洲欧美码在线H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