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反思:從新電線桿的問題說開去
蘇文洋
上周五,《北京青年報》A4版的報屁股上登了一封讀者來信,題為《雪災中新舊線桿提出的問題》。“報屁股”一般是指報紙版面右下角的位置,這是一句行話。根據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總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地讀報,就一個版面上的文章而言,報屁股上的文章往往分量最輕,甚至帶有填充版面的補白性質,可看可不看。
這封讀者來信,非看不可。從頭到尾,我讀了幾遍。因為一直在思考這次天災中的人為因素,進而為災后重建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就不能不關注所謂的負面報道。實事求是地說,長篇累牘的正面報道有鼓舞人心、凝聚人氣、萬眾一心戰勝困難的積極作用。但是,要減少今后災難中的損失,改進我們的工作,那一定要報道問題,一定要看問題報道。而問題報道決不是所謂的負面報道,其作用至少不亞于正面報道。我一直堅信,對我們工作中的問題,哪怕能夠找出最微小的問題加以改進,對未來遇到天災減少損失、對人民群眾的幸福安康都有最大的社會效益。倘若我們不是這樣提出問題和認識問題,我們也許就會在天災面前永遠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
讀者來信的作者唐虞,是江西的職員。他寫道:“筆者老家的所在地,有兩種輸電線桿,一種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架設的工業線桿,一種是前幾年‘農網改造’架設的‘新線桿’。新舊兩種線桿,在此次雪災中表現截然不同,舊線桿昂然挺立,而農網改造后的新線桿則倒塌折斷達90%。這些倒塌折斷的新線桿姿態各異,有的齊根折斷,有的攔腰折斷,有的折斷數截。雪災中的農民,看著這些折斷的線桿惟有搖頭嘆氣。這是他們戶均出了300元錢架設的線桿啊,怎么就在大雪中成為豆腐渣!要是這些新線桿不折或少折一些,他們就可以早日恢復用電了?!?/p>
“是什么原因導致新線桿大量折斷呢?”作者一針見血地說,“是大雪的凝凍,也是質量問題,那些折斷的新線桿里露出的是骨瘦如柴的8號鐵絲,而不是相應規定的鋼筋,這樣的線桿就是豆腐渣。這樣脆弱的線桿怎經得起沉重的凝冰?怎不齊根、攔腰折斷?”
假如沒有這場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天災,這些豆腐渣新線桿就混在四五十年前的老線桿里濫竽充數。批準使用、安排生產這些豆腐渣新線桿的電力部門大大小小負責人,也沒有任何責任可負。電影《無間道》中有句話,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天理昭昭。干了壞事,人民也許不知道,老天爺知道。老天爺一發威,8號鐵絲生產的新線桿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新線桿的質量問題,歸根結底是個腐敗問題。而腐敗問題歸根結底又是制度問題。去年底,一陣風把北京長虹橋東南角的一桿電線桿刮倒,也是露出了鐵絲,大概比8號還不如吧,造成人員死傷,當時本報在12月11日今日快評曾以《查一查有問題的電線桿》為題,提出善意的忠告,電力部門的領導們充耳不聞,幾至泥牛入海無消息。一個月后,電線桿問題就在南方大面積暴發了。我們并非有先見之明,只不過多年的愛崗敬業,讓我們有了見微知著的感覺。
當代的中國人能夠讓衛星上天,“嫦娥奔月”。五十年前的中國人能夠生產出抗擊50年或百年一遇災害的電線桿。而今天一些地區的一些中國人卻只會制造風一刮、雪一凝就倒下的電線桿,問題何在?建議當地的檢察機關介入,認真查清問題,給人民一個交待。我最為擔心的是,還讓那些主持8號鐵絲生產電線桿的電力負責人,借著災后重建之機又栽上一批8號鐵絲生產的電線桿,那老百姓將來還是要受苦受難,電力工人還是要抗冰斗雪英勇犧牲。我們那些記者同行,在報道災后又一大批新電線桿重現大地光明一片時,能否捎帶著告訴人們這些電線桿使用的是鋼筋還是鐵絲,這才真正的是人民之福,國家之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