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國債“特別”質疑
朱大碌
發行1.55萬億人民幣特別國債,用于購買美元,進行境外投資。這是在中國外匯儲備突破萬億美元的大背景下出臺的一項“特別”大動作。不僅數額特別大--1.55萬億,而且用途也很特別--購買美元境外投資。
如果不是中國外匯儲備突破萬億,超過日本成為世界頭號債主國;如果不是美國人老拿此說事,嘮嘮叨叨不斷對中國“施壓”,中國恐怕未必想起來搞這樣一個“特別”的大動作。畢竟這是中國從未做過的。
敢于運用國債,特別是在“萬億”級的數量上運用國債,對中國應該是一件好事(所有崛起的發達國家都曾運用巨額國債)。但用來購買美元境外投資,卻并非中國國債該用的地方。
因為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美元正在走弱,而人民幣正在走強。以強勢貨幣換取弱勢貨幣,還想保值增值?這不是南轅北轍嗎?
到美元的老家炒股票,近似于班門弄斧,保值增值難矣(人家隨便都能玩死你)!
如果“值”都難保,其它什么“降低外匯儲備”、“減少流動性過剩”等理由,更屬牽強附會。
外匯的真相
我們知道國際貿易本質上都是以貨易貨,貨幣不過是結算媒介。當兩國之間的貿易一國出超,一國入超,出現了順差和逆差的時候,出現順差的國家就有了外匯結余,這實質上是逆差國給順差國的一張“白條”(未能以相應的實物交換,先欠著)。
減少“白條”(外匯儲備)的方法很其實簡單,只要出超國少出口,入超國少進口,“賬”就能很快擺平。
只有當入超國不愿少進口,出超國又不愿少出口的時候,才會出現“白條”長期擺不平的局面。
現在美中之間出現的正是這樣一種局面。
美國人雖然嘮嘮叨叨不斷“施壓”,但最容易做的“減少進口”他卻不干。由此可見美國人的聰明之處,得了好處還賣乖,其實對逆差根本不在乎(白條換實物誰會不愿意?)。
但中國如果不減少出口(減少和取消出口退稅,增加出口關稅,增加國內工資福利,人民幣升值等,都對減少低價出口有一定效用),而是想用其它方式,如用國債把外匯從民間轉到政府口袋,就說是“降低外匯儲備”,則談不上是聰明之舉,只能用聰明的反義詞來形容。因為外匯只要還屬于中國,只要還沒有兌現實物,就算是存在美國的銀行里,不還是屬于中國的“白條”(外匯儲備)嗎?何來“降低、減少”之說呢?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的外匯儲備雖然名義上超過了日本,但實質卻大不相同。因為日本的外資企業只占1%,而中國的外資企業超過30%,外資在外貿中的份額超過60%,可想而知中國的外匯相當大的部分還是屬于外國人的。這是與日本很大的不同。我們切不可以為海關的統計數字就是中國擁有的外匯數。
什么是“突出問題”
解決“流動性過剩”也是發行特別國債的一條理由,據說“流動性過剩”已成為我國經濟中的一個“突出問題”,但實際上這個“問題”只是“突出”在某些人的“臆想”之中。
世界上貨幣發行量最大的美國都沒有這樣的“問題”,中國怎么會“突出”這樣的問題呢?
“流動性過剩”、“央行對沖壓力”、“外匯多少”等,在經濟運行中充其量也就是傷風感冒之類的小問題(至今連標準都沒有,隨個人信口說)。
中國經濟當前真正的“突出問題”,“心臟病”、“癌癥”之類的大問題,則是內需和國內投資雙重不足(大量人沒事做,大量事沒人做),結構失衡,本末倒置。老百姓該得的沒得到,國家該投的沒有投,該熱的不熱,該冷的發高燒。
如房地產熱的是少數高價房,大量勞動大眾需要的廉租房、平價房還冷得很;為外國人謀福利的投資已經過熱(外貿超過國內產值的70%,外資超過外貿的60%),為中國勞動大眾造福的投資還缺很多;賣資源、耗能源、損環境的末流產業太熱,當前中國最需要的綠色產業(綠色能源、循環經濟)、高技術產業、環境整治、公共服務等真正“主流”產業(這些才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主流,經濟學家不要搞錯),投資都嚴重不足。這難道不是當今中國經濟的現實嗎?
只有這樣認識問題,我們才能看清當前中國為什么會出現“黑煤窯”、“黑磚窯”、“黑奴工”、“血淚工廠”這樣的“突出問題”。我們的視線切不可被“流動性過剩”、“投資過熱”之類似是而非的說法所轉移!
國債應該投向哪里
中國需要使用國債,作為人口大國中國更需要大量使用國債。
因為中國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又有太多需要做事的人,為什么不把他們結合起來呢(這是經濟學大師凱恩斯的理論)?
錢不是問題,按照凱恩斯的理論,使用國債,還是財政赤字,還是打白條,還是以工代賑,都無所謂,只要有政府信用保證把事情做起來就行(當年德國一次大戰戰敗之后就是以代幣券解決了800萬人的就業問題)。
現在通行的做法多是用國債,如美、日等國都有人均數萬美元的國債(美國國債5萬多億美元,日本國債7萬多億美元,中國加上這次的1.55萬億國債也只有5萬多億人民幣,相比之下作為人口大國中國國債太少啦)。
國債基本不用考慮還的問題(債權人即是債務人,無人逼債,資金鏈不會斷),所謂“還”可以發新債還舊債,循環往復以致無窮。所以不必急功近利在賺錢上斤斤計較,可以用來做金錢不能衡量的最有價值的事。
如果把1.55萬億的國債投向國內的綠色產業(比如風力發電,目前中國不但遠遠落后于歐洲小國德國、丹麥、西班牙,甚至還大大落后于并不發達的印度),將能帶動其它數萬億社會資金投入相關產業,將能創造數十萬億的“黃金產值”(不損耗資源破壞環境的綠色產值)和千百萬人“黃金就業”(綠色長期穩定就業)。
這與買美元搞投機(本都難保,且不說腐敗風險),結果將有天壤之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