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最低保護價是保護農民利益還是保護誰的利益?——順便說說國家戰略儲備糧
千里夜行人
糧食市場放開之后,糧價一直很低,打擊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于是國家就制定了糧食最低保護價政策,說是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這樣的說辭大家都相信了,當然我也是深信不疑??墒?,最近幾天,當我知道一些內情之后,我就不信了。
計劃經濟時期,都是國家收購糧食,糧食市場放開之后,國家就不收購了,而是全部由私人收購,國家的糧庫也就成擺設了,都空空如也。為了維持職工生活,一些糧庫就出租給私人使用,也有的糧庫自籌資金收購糧食,然后再賣出去,賺些利潤,這樣的收購也屬于私人性質的收購。在這種完全由私人收購的情況下,當然不會有誰去執行國家制定的糧食最低保護價政策。假如你是一個老板,你收購糧食,假設糧食的市場價是6毛一斤,國家制定的最低收購價是6毛1,那么你會自覺地以6毛1的價格來收購嗎?你不會的,如果這樣,你就不是商人了。所以,這時,國家制定的最低保護價也就成了一紙空文。
去年,不知道國家是出于什么原因,可能是想讓自己制定的最低保護價能得到執行吧,國家開始委托“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簡稱中儲糧)以最低保護價代其大量在市場上收購水稻和小麥,資金由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出,要多少有多少,充分保證。 收購水稻的情況我不清楚,我就單說說收購小麥的情況。小麥的主產地是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湖北、山東六省,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近80%?!爸袃Z”接受國務院的委托后,它又命令它的各分公司,并委托這六個地方的各儲備糧管理公司以及各糧庫在以上六個省以最低保護價代其在市場上收購小麥,這在行內成為“托市收購”。去年,白麥的最低保護價是每斤7毛2,紅麥和混合麥的最低保護價是每斤6毛9。每收購一斤小麥,它給各委托點的管理費是4分錢,也有說是3分5厘的;勞務費是2分5厘,共是6分或6分5厘錢。當然,這些錢都是政府出的,它不需要出1厘。小麥收購上來后,它就在糧食拍賣會上加價拍賣出去。目前,中國設的糧食拍賣點有三處:鄭州、合肥、武漢。
這就是去年的情況。今年,又到了小麥收購的季節了,這可是塊肥肉啊,誰見了都讒,都想伸手,它們又開始忙了。6月之前,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糧食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儲糧六家聯合發了《2007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發改經貿[2007]1140號),該預案主要內容如下:
【 一 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重要舉措,是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調動種糧農民積極性,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措施。
二 白麥的最低保護價是每斤7毛2,紅麥和混麥的最低保護價是每斤6毛9。
三 收購期限自6月1日起,到9月30日止。在此期間內,如果小麥的市場價格低于最低保護價,則各受委托點應按最低保護價收購;如果小麥的市場價格高于最低保護價,則各受委托點應停止收購。
四 中儲糧公司極其相關分公司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收購的小麥,糧權屬國務院,未經國家批準不得動用。由國家有關部門按照順價銷售的原則,在糧食批發市場或網上安排公開競價銷售,銷售贏利上交中央財政,虧損由中央財政負擔。 】
看完上面的內容,你看出什么來了沒有?
第一條是先給自己戴頂高帽子,沒啥意思。
第二條,07年小麥的最低收購價竟然和去年一樣,這就讓人難看出來它們是怎么保護農民利益的。 難道從去年到今年,中國的通貨膨脹率是0?如果不是0,那么其它商品都漲價了,為什么就不讓糧食漲價呢?讓糧食價格保持平均通貨膨脹率也行呀。難道是想犧牲農民的利益來維持市場的穩定?農民就這么倒霉?
對此,中儲糧是這么解釋的:今年的生產資料價格和去年基本持平,所以小麥價格沒必要提高。這樣的解釋我聽不懂。就算今年生產資料的價格和去年基本持平,可是生活資料的價格呢?農民的生活資料,油鹽醬醋、醫療、學費、建房等的價格增長了,難道糧食的價格就不應該增長嗎?公務員可是無本生意,可是為什么生活資料價格上漲,公務員的工資也跟著增加呢?
其實,它們壓制糧食價格的目的,下面就可以看出來,是為了保護它們自己的利益。
第三條,說“當市場上小麥價格低于最低保護價時……高于最低保護價時……”,這其實是在故弄玄虛,好象它們是在保護農民利益。它們是全國最大的買主,收購全國60%以上的小麥,小麥價格完全受它們壟斷,它們說多少就是多少,根本就沒有什么其它的市場價格,在它們收購期間,根本就沒有什么當市場價格低于和高于最低保護價的事。例如,假設一個商人以7毛錢一斤收購混麥,可是他的收購量是很小的,馬上就收足了,農民還得賣給中儲糧它們,所以這個7毛錢一斤不能成為價格主流,還是它們的6毛9決定著市場價格。
第四條 說糧權屬于國務院,這個我看不象,買和賣都由中儲糧它們決定,怎么能說糧權屬于國務院?
里面還有個“順價銷售”,這是個新詞,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在網上查了半天,才知道是“在收購價格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定的利潤銷售出去的意思”。原來做這個生意是有利潤的。那么利潤歸誰呢?后面說利潤歸國家,虧損也歸國家。要說虧損歸國家我相信,要說利潤歸國家,打死我也不相信。
這個《預案》,本應該是由國務院發布的,可是竟然由那六家聯合發布出來,就很有意思。后兩家,本身就是贏利逐臭的企業,前四個部門和它們兩個糾集在一起,大家想想能有什么好事。而且我從哪里也看不出來發改委和收購糧食有什么關系,竟然也插進一只手來。這其實是它們幾家合伙做生意,私人性質的。
下面是摘錄的一段報道:
【這些麥子一旦入庫,誰都無權動用。
之后整整一個月,市場在消化民間的存量麥子。很快,面粉加工企業們發現自己的庫存日漸減少,以往上門求他們買糧的各糧管所(糧油貿易有限公司),如今緊閉大門,按兵不動。市場看緊,一些地方有面粉漲價跡象。
?。保痹拢橙?,中儲糧終于現身,在鄭州、合肥兩地開始試探市場。首次公開競價銷售100萬噸最低價收購小麥,結果出乎意料,成交量不足一成。
洛陽面粉廠業務員牛志安參加了那次競銷會,牛志安原以為“政府開倉放糧,銷售價格會比收購價低一些”,但價格公布出來后,發現政府不但對糧價不再補貼了,還在收購價基礎上加了2分錢——順價銷售,所以“那次來了很多人,都選擇了觀望”。牛志安的廠不大,一個月只加工400噸小麥,他們還有一個月的小麥存量,他也選擇了觀望。
成交量不足,意味著小麥市場的饑餓度不夠。在其后的3周內,中儲糧再度選擇了“閉關”,與小麥貿易加工企業展開“對峙”,市場可供流通的麥子越來越少。
政府試圖用“市場饑餓法”,“硬生生地把小麥市場托起來?!编嵵菁Z食市場一位人士說。
年關將至,正是小麥銷售旺季。市場一方終于挺不住了。在第一次小麥競價交易結束6天后,山東省小麥市場價格率先走高,緊接著幾個小麥主產省的市場行情開始了一波快速上漲行情。
鄭州當地一家媒體在11月21日寫道:往年這個時候鄭州小麥的收購價為每斤0.68元,而這兩天卻漲到了0.9元。
?。保痹拢玻等眨袃Z開始二次“放糧”,在鄭州、合肥推出120萬噸小麥。
像一塊骨頭扔進狼群中。此次成交率高達91.2%,平均成交價為每噸1499元。沒有成交的4萬多噸小麥,多為品級較高、存儲地點較為偏遠的混合小麥。
這次的競價銷售吸引了河南、山東、河北、湖北等8個省份的218家企業、近2000人參加交易。驟然增加這么多人令鄭州交易所始料不及,他們不得不把樓上的辦公室騰出來,臨時增加60多個場外交易席位。
?。保苍拢保慈丈衔纾谖宕闻馁u會現場,鄭州糧食市場前臺接待陳小姐告訴記者,小企業主來得越來越多了,經??吹睫r民打扮的人,夾著破破爛爛黑膠袋來報名,膠袋里裹著現金。以前他們可能就近購糧,或有人上門送糧,現在他們必須到這里來買了?!斑@說明政府完全控制住了小麥市場?!?
在連續數次的小麥拍賣后,目前,鄭州小麥價格逐漸回穩,維持在每斤0.75元左右。此后,鄭州、合肥糧食市場每周都可能舉行一次糧食拍賣會,但這個“行規”并未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明文認可。也說是國家仍在有意控制銷售節奏。這為許多糧商增加了很多不確定的預期。 】
大家看到了吧,所謂的保護農民利益,其實這幾個部門還是為了獲得利潤。利用國家給它們的機會,大肆壟斷市場,囤積居奇,以獲得最大利潤。前面說它們壓制小麥收購價格和去年的一樣,目的還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使自己的利潤更大么。要說利潤歸國家,誰信?它們能白忙活嗎?
說到這里,我又想起了國家的戰略儲備糧。
按理來說,國家的戰略儲備糧,應該由國庫出錢,收購糧食,糧食歸國家,儲備起來,以備戰爭、災害發生時的需要。戰略儲備糧是不能拿來賺錢的,不管糧食的價格多高,國家都得收購,不管利潤多厚,都不能賣。只能拿新糧替換陳糧,即確保新糧能收購上來時再賣掉陳糧。
可是,現在國家還有戰略儲備糧嗎?沒有。前幾年,都是私人收購糧食,現在雖然是中儲糧它們收購,好象是國家收購,其實是私人性質的,做生意的,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的戰略儲備。國家連戰略儲備糧都沒有,國庫(國庫包括錢庫和糧庫)空空(現在糧庫里的糧食雖然不少,可是都是私人性質的),從三皇五帝以來都沒聽說過。國家把本應該是國庫的糧食都放開讓私人做生意,私有化和市場化到這樣的程度,也從來都沒聽說過。
為什么國家不收購戰略儲備糧了呢?可能是連年的豐收,使國家麻痹大意了吧?也可能是國家舍不得掏這一筆錢吧?真不知道國家的稅收都花到哪里去了。不是說稅收有幾萬億嗎?
一旦將來發生災難,我真不知道那時國家能怎么辦。即使有個清正如包公的官員,想來個陳州放糧,也沒糧食可放,老百姓只能花高價買商人的糧食了。誰買不起,餓死拉倒。
可笑的是,國家連戰略儲備糧都沒有,卻號稱有戰略儲備肉。前一陣子,豬肉漲價,國家就聲稱要拿戰略儲備肉出來抑制豬肉價格,真不知道這個戰略儲備肉是儲備在哪里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