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還會大幅度下跌
何必
上周等了一個周末也沒有預期內的利空消息放出來,25日股市又跌了150個點。當日大盤平開后出現一撥放量的跳水行情,隨即向上反彈,但成交量卻逐漸萎縮,午后開盤,空再次占據了主導,尾盤更是放量加速下跌,很多老股民害怕股指二次探底,有的已經清倉出場了。老股民:“在暴跌之前五六天,清倉了,就等著有感覺我再做了,現在絕對不做了。”上證指數最終跌破4000點,收于3941點,繼上周五后再次下跌150點。大量個股在盤中跌停。上周末沒有利空出臺,那么今日大跌的原因是什么呢?廣發證券首席分析師朱哲:“從3400點的反彈吧,反彈到上周三四的時間,市場沒有創出新高,市場有恐高癥的問題。另外一方面呢,反彈行情中領漲的品質還是我們在前期節目中提到的優秀上市公司,包括一線二線藍籌,那么這些品質隨著盤面上漲,積累了一些獲利盤。我們說在這個位置向下調整也是一種必然。”另外,大盤在6月13日后,走出一撥縮量行情,證明目前市場交投并不活躍。朱哲:“意味著一些中線或中長線的資金,對于后面的市場相對于比較敏感,進行一個減倉為主的操作。”專家提醒投資者,4000點左右機構投資者會選擇安全邊際高的品質進行投資,前期炒作過高的題材股,會因為失去巨額資金的給養快速回落,因此投資者應盡量選擇優質的上市公司謹慎投資,以規避大盤寬幅震蕩所帶來的風險。(2007年6月26日北京電視臺《首都經濟報道》)
記者在建議觀點里寫道:目前市場上資金不夠活躍,說明投資者還在猶豫。多空雙方的分歧也會不斷加大,股票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大家應該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繼上周三開始的下探,周五達到了幅度擴充的格局。我周五那些上周初剛剛清倉的家伙,看著泛綠的大盤樂不可支,念叨著“綠油油,綠油油,小白菜……”并安然自得地分析著,最高委府對大盤點位的預期,應該在3300到3400點之間,所以調整是必然的。
上周連續的政策出臺,密集于調整出口退稅范圍,治理信貸資金進入股市,等等。
進入今年,隨著經濟形勢的日益復雜,各界對于走勢的判斷也各執一詞,形成了莫衷一是甚至針鋒相對的預期。與此對應的是,政策接連不斷出臺,讓人領教到行政權力在中國經濟當中越來越大的分量。
王未名給我發來BBC的相關報道。
2007年06月05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9:25北京時間 17:25發表
轉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國股市先跌后升
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80%由普通平民擁有
中國股市星期二(6月5日)經過大幅度波動之后,在下午反彈,以超過2.5%的升幅收盤。
上海證券綜合指數在星期二大部分時間持續下滑,投資者擔心北京可能采取進一步措施來冷卻股市。
上證在下跌了7%之后,反彈回升到3767.10點收盤,上升了2.63%。
深圳成分股指數今天也低開,其后回升,以12017.71收盤,上升了549.25點。
香港股市也跟隨中國股市出現波動。星期二以20842.15點收盤,上升了0.54%。交易商說,由于中國股市波動,一些投資者繼續把資金轉移到香港,令香港的股市得到支持。
日本股市沒有受到中國股市波動的拖累,反而受惠于華爾街股市創出歷史性新高,出現三個月來首次超越18000點的水平。
日經平均指數以18053.81點收盤,上升了80.39點。這是2月27日以來的最高。
在美國,道瓊斯指數在星期一以13676.32點收盤,上升了8.21點,創出歷史新高。
中國證監會在上星期三(5月30日)調高股票交易印花稅率,股指應聲下跌,當日跌幅達到6.5%。
而星期一股市跌幅甚至超過上周,上證綜合股指狂跌330.34點,成為10年來一日內跌幅第二大的交易日。
在規模較小的深圳股票交易所,綜合股指在星期一下跌954點,跌幅為7.76%。
而上周的劇烈震蕩,也使得BBC對此給予了關注。
2007年06月22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45北京時間 18:45發表
轉寄朋友 打印文稿
新增股計劃令中國股市下跌
中國股市降溫,交易所數據板上一片慘綠
中國大型國有公司宣布下周發行更多股票的消息后,中國主要的證券交易指數下降了3.4%。發行更多股票會稀釋現有股權。
上證綜合指數下降到了4,088.377,損失了137.7點。不少股民擔心被套牢,拋售獲利。
近月來投資者蜂擁入市,使中國股票交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加劇了人們對股市泡沫的擔憂。
分析家說,中國政府一直試圖為股民熱情降溫,使股市保持在更現實的水平。
不過許多觀察家說,盡管股價短期下挫,但是流通性股票增多從長遠來說會增強企業管理,而且也應該使股市受益。
在周五宣布計劃在國內股市發行更多股票的公司中最大的兩個是中國石油和中國建設銀行。
經濟過熱
此前中國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稅后,中國股市下跌后隨即回升。
投資者對流動資金緊縮的擔心除了公司增發股票的原因外,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國政府周二宣布減少對數千種出口產品稅收優惠。
中國有關部門宣布,從7月1日起中國將對包括玩具和水泥等2,800種產品取消或減少稅收優惠,以遏制出口行業和高耗能企業的過度增長。
面對中國外貿盈余、固定資產投資以及通貨膨脹一起上升的局面,中國總理溫家寶上周對中國經濟過熱發出警告。
其中的說辭,與摩根大通的看法有著相似之處。后者最近認為,看好中國A股市場有三大理由:目前,對于A股市場的估值存在一定的爭論和分歧。龔方雄認為,不應僅限于對估值本身技術性的爭論,而應更加注重一些基本層面。支撐中國股市持續向好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企業的盈利增長仍然會持續,而由于市場對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一直處于被低估的狀態,所以,至少未來兩年,中國企業盈利增長加速的態勢仍然會繼續保持,并好于市場的預期。二是增長的盈利性大為改善。三是中國的經濟增長具有很強的持續性,尤其在美國經濟放緩過程中,中國的出口不但沒有放緩,反而是加速,而且這種加速是在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6%左右實現的,出口企業邊際利潤也在改善,這表明中國經濟可持續性實際上非常強。
但是,人們還是注意到,類似摩根大通這樣的機構,也時不常放出一些障眼法,為其自身在市場上渾水摸魚制造輿論。這種套路,從吳儀在美國向米國人增加200億美元額度QFII、緊接著國內股市就大幅度下跌讓QFII們抄底獲利的情形如出一轍。
至于具體到A股市場的向好,企業盈利能力、增長質量和整體經濟持續性,這都是似是而非見仁見智的喋喋不休。
不久前,南方都市報載文認為,泡沫之爭掩蓋股市真問題。中國股市最大的風險不在于投資者的不成熟,不在于股市過熱,而真正在于投資者對監管層能力缺乏信心,以及本土機構和專家研發能力的匱乏而導致股市話語權的旁落。
被金融界經常笑稱為“悲觀主義者”的謝國忠,一向因敢于發表警世危言而站在風口浪尖。最近的一次,是因為他發表了《警惕股市泡沫》的署名文章。在他看來,市場對金融股的估值已經陷入瘋狂。中國股市的長期平均市盈率大約在15至20倍之間。當市盈率超過25倍時,就很可能存在泡沫。他預測,在未來,中國股市可能會經歷一次痛苦的調整,如同2001年后所發生的那樣。
在我看來,謝國忠和易憲容應該是一個類型當中的人。從2004年開始,這倆主兒就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及其破裂后可能引發的結果大言不慚,鬧得中國那些大名鼎鼎的房地產開發商咬牙切齒地發言說,不怕政策,就怕像這倆家伙張嘴說話。
雖然,房地產泡沫并沒有像謝國忠預期的那樣在半年之內破碎,可市場上泡沫的存在卻逐漸讓越來越多的人形成共識。也正因此,坊間對于長痛不如短痛的判斷也甚囂塵上、普遍認為泡沫被強行穩定的事件越長,破碎后所導致的危險越大。目前人們意識到,房地產市場問題遠遠不是什么經濟問題,而是社會問題,更是個政治問題。就像郎咸平所表述的那樣,房價高企本質上就是腐敗造成的。可也因此,在目前全方位失控的情況下,房價的合理化卻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從這個意義上說,謝國忠、易憲容們的危言聳聽,還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經濟學者里面還能夠有如此看空唱衰者,畢竟也算是幸事,雖然因此易憲容被拿下了行政官職。
與摩根大通那種精心謀算當中對股市的擊節叫好不同,也有西方媒體對中國股市里蘊藏的危機憂心忡忡。路透社就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股市在一片叫好聲中節節高攀,但積累的風險也越來越大,極易形成資產泡沫,信貸資金大規模進入股市,歷來是政策管理部門嚴格防范的,因其極易形成資產泡沫并會在泡沫破裂后傷及投資者并累及銀行。而這種極具風險的投資方式也常常被定義為賭博。但不幸的是,這種危險的賭博方式,可能正在中國上演。居民戶貸款增速按理并不應該出現快速上漲,唯一可解釋的,是這些以原有房產或汽車抵押而借貸來的資金正悄悄地流向股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苦果自己遭殃。投資者也好,監管層也罷,縱容信貸資金大規模進入股市,無異于殺雞取卵。
而如果按照南方都市報的看法,市場恐慌本身就是來源于對監管層的不信任,以及股市研判能力低下所帶來的話語權的拱手相讓,這已經在核心層面上決定了中國股市必定是個萬劫不復的泥沼。而在目前委府權力無限大責任無限小的大背景當中,監管不力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與民爭利成為委府生存常態,我們也就只能眼睜睜看著“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卻無可奈何。
英國金融時報還用了中國觀眾熟悉的冰海沉船的典故來說明今天中國的股市。倫敦《金融時報》報導說:
搭載9000萬中國股民的“泰坦尼克號”目前似乎是如此安全:17萬億左右的市值,每天幾萬人的涌入,而且近兩日每日以100個點的速度前進,這正是電影《泰坦尼克號》海難前的狂歡。但是,在巨礁林立的風險海洋中,這艘巨輪還能行多遠,每個人都在觀望。與電影不同的是,在這艘隨時都有可能沉淪的巨輪上,你將看不到少年畫家杰克舍命救富家少女羅斯的情節,也將看不到婦女和兒童在海難前的優先逃命,更多的是,投資者在利益面前爭相逃命的恐慌。當然,也許一些人可以全身而退,但更多的人將是從一無所有轉為極端貧困。
倫敦金融時報認為,今天的中國股市,已經無法用金融市場的曲線漲落來描述,“現在更多的是人性的舞臺:無知、希望、貪婪和恐慌將是后面演出的主角,并輪番推動市場的演繹。”
*政經風險 多方防范*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一篇文章也提醒說,萬一中國股市真的崩盤,那不只是股民倒霉,沒有進場的12億非股民的利益,以及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都可能連帶受損。同樣不可忽視的,是股市泡沫里蘊含的政治風險。一名財經分析師私下告訴本報:“中國股民不只會跳樓,他們還會去天安門廣場靜坐,去自焚,外國記者趕去拍照片引起國際輿論,中國政府就怕這個。”
海外媒體報導說,中國政府對股票市場暴跌也做好了一些緊急應急措施。據報導,一些城市的醫療單位要求醫院和救護站做好準備,及時搶救因為股票崩盤而在股票交易大廳里昏厥的股民。教育部最近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個高校保證飯菜質量,穩定飯菜價格。防止發生學潮。
教育部在緊急通知中,還要求各高校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加強對學校校園網的管理,及時刪除有害信息,防止不負責任的炒作。
*“會出現大蕭條嗎?”*
《華爾街日報》發表一位讀者的意見說:“只有那些經歷過大蕭條后又重新依靠自己的力量崛起的國家才能成為一個成熟的國家,一個偉大的國家。 這真的會是一個規律嗎?中國經歷過政治上的動蕩,卻從未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大蕭條。中國會出現大蕭條嗎? 我不知道。但是有一點似乎有些清晰:沒有經歷過大蕭條的國民必然是幼稚的。”
……
本周的開始,又被稱作是黑色星期一,股市暴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可中國社會可否捫心自問,如果真的股市崩盤,所有的中國人(當然包括12億非股民)是否做好了應對的準備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