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蜂擁來華搶民營油企殼資源 官員稱不影響石油安全
來源:上海證券報
本報日前獨家披露的“國內民營油企醞釀打包賣外資”一事有了下文。記者昨日(19日)從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下稱“中商石油”)會長趙友山處獲悉,一家來自美國的石油公司已經和國內15家民營油企簽訂了意向性協議,擬斥資1000萬美元“打包”收購后者的石油資產。
無奈選擇出售
由于油源很難保證穩定,大部分民營油企生存艱難。
“這是無奈的選擇。再不賣,民營油企這些僅有的資產都會變成廢銅爛鐵。”趙友山告訴記者,只要還有生存的希望,民營油企并非不愿意在國內繼續做下去。但現在看來,這種希望已經越來越渺茫,他們是被逼得走投無路才會出此下策。
據他透露,目前有意向收購國內民營油企的外資石油公司不在少數,除了歐美的一些石油巨頭外,更有來自新加坡、韓國、泰國的石油公司蜂擁而入,希望乘國內石油大局未定、而民營油企退意萌生之際“撈一把”。
記者了解到,中商石油在今年5月寫給國家發改委的一份報告中曾這樣形容:“(民營油企)‘捆綁’外賣已成燎原之勢”。
此外,中商石油還于上月將一份名為《關于全國民營石油流通企業因無成品油而生存困難、面臨倒閉的緊急情況反映》上書國務院。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非中國民營油企首次“上書”。早在去年6月13日,中國三家地方石油商會與7家民營油企就曾聯名上書商務部,懇請對目前油氣流通領域準入政策進行調整。此后,全國工商聯石油商會曾形成一份材料送交發改委,對民營油企所面臨的困境和問題作了詳細闡述。
對此,政府也并非坐視不管。據趙友山透露,在他們不斷寫信上訪反映情況后,有領導還專門批示要求予以解決。本月初,發改委曾召集兩大集團、商務部外貿司、商改司、中商石油等匯聚北京召開協調會。在會上雙方仍然分歧很大:民營油企只希望能拿到一點油源存活下去,而兩大集團則極為抵觸。
“他們有人在這次協調會上宣稱,把油源讓給民營企業是國有資產流失?!壁w友山頗為憤懣地說。
“用不了多久,你在這個市場上將再也看不到民企了。盡管我們一直呼吁反對民企這么做,但現實是,不這么做更沒有出路。這對中國的能源安全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據我了解,目前有意向收購國內民營石油資產的外資企業都希望全資控股,未來市場上將只剩下它們和國有石油企業兩大陣營?!彼麑Υ瞬粺o悲觀。
據他吐露,原本他自己的企業還能搞到一點油源,但自從他當上中商石油會長后,因為不斷為民企呼吁,結果自己的油源也被掐斷了。“再這樣下去,我也只能選擇‘打包’賣外資了?!?
不會影響石油安全
但發改委一位官員認為,不必對這一趨勢過分恐慌?!罢缃鹑谛袠I對外資放開一樣,民營油企愿意‘打包’賣外資只是一種市場行為,不會對國家石油安全造成太大影響?!边@位官員說。
作為中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大“怪象”,民營油企的生存困境問題由來已久,且伴隨油價倒掛、批發收緊等情況的出現而愈演愈烈。
上月,曾有一位全國工商聯石油商會的前任高層向記者獨家透露,上海、浙江、福建、山東、陜西等地有很多民營油企都在私下運作“打包”出售給外資油企,“打包”的目的是為了在和外資談判時更有優勢。當時他曾表示,最快再過個把月,談判就會有結果。(記者 陳其玨)
看不到市場前景 部分民營油企醞釀打包賣外資
來源:上海證券報
本報日前曾率先報道了“成品油企業本年度年檢啟動、民營油企面臨生死大限”的消息。記者昨進一步從全國工商聯石油商會一位前高層處獲悉,由于看不到市場前景,國內部分民營油企已在籌劃以“打包”方式出售給外資石油巨頭。專家稱,如果這一趨勢蔓延的話,中國石油行業國資、民資、外資“三分天下”的格局可能演變為國資、外資“兩強相爭”,前者的競爭壓力將顯著加大。
遵照WTO協議,中國石油市場自今年1月1日起已正式對外開放。但對數以千計的民營油企來說,預想中的黃金時代并未就此出現。由于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至今尚未理順,加上《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并未觸動巨頭們的利益格局,這使得民企在市場上仍然郁郁不得志。以前不久商務部公布的今年首批8家成品油批發經營資格企業名單為例,只有1家民企的結果彰顯了其被邊緣化的現實。
在上述背景下,不少民企選擇斷臂求生,如中國最大的車用潤滑油生產商統一石化日前就被殼牌收編。而隨著經營壓力的增大,今年以來一些民企更祭出了“打包出售”這一招。
“據我所知,目前上海、浙江、福建、山東、陜西等地有很多民營油企都在私下運作‘打包’出售,出售的對象則是外資石油巨頭?!比珖ど搪撌蜕虝晃磺案邔酉蛴浾咄嘎?,這些民企有些擁有油庫、有些擁有加油站、有些從事油品運輸、有些則做“地煉”。如果分開來“賣”,可能每一家都賣不出好價錢;但如果“打包”在一起就等于占據了石油產業鏈的一小段,在和外資談判時就很有優勢。
“目前各方仍在談判過程中,參與談判的外資巨頭包括殼牌、BP、美孚等。最快再過個把月,談判就會有結果?!边@位高層說。
記者隨即從福州興隆石化公司董事長騰風興處證實,當地的確有幾家民營油企在進行“捆綁出售”的運作。
“前段時間汽油很緊張,這里的民營加油站經營都非常艱難,正好另一些做油品貿易的企業準備‘轉行’,于是就萌發了‘捆綁出售’的想法。”騰風興告訴記者,由于利潤微薄,當地有不少民營油企都在考慮“轉行”,也有的則先嘗試把加油站租出去,期待以后“東山再起”。
河南規模最大的民營油企之一中原石油董事長孫玉明則告訴記者,很多當地的民營老板去年起就抱著這樣一個觀念:寧可暫時停業,也不并給中石化或中石油。他們一直在期待WTO大限之后與外資聯合。
對此,BP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層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置可否。但他表示,中國能源多元化的關鍵在于市場主體多元化。而目前之所以出現這一趨勢,可能一方面是由于中國石油行業的門檻的確比較高,另一方面則由于市場開放需要一個過程。
“這一現象證明中國民營油企中有一部分已做不下去了。伴隨它們的退出,中國石油行業的格局將日漸從國資、民資、外資‘三分天下’演變為國資、外資‘兩強相爭’。從維護能源安全的角度出發,這并非是好事?!敝袊l展研究院院長章琦對記者說。
在他看來,“三分天下”的格局是一種健康的市場經濟格局,而演變到“兩強相爭”的話就意味著市場經濟在某一特定領域是失敗的。一方面,這可能給外界留下中國市場經濟不完善的“口實”;更危險的是:一旦當市場主體只剩下國資和外資時,前者的競爭壓力將驟增。
“這是因為外資無論在體制機制、資金實力還是在市場經驗、服務意識上都超過我們的國企。當它們掌握了原本由民企擁有的市場資源后,對國企的競爭優勢將顯著增強??梢灶A見,一旦這個趨勢蔓延開的話,國有石油巨頭目前占據的絕對優勢將不會永遠保持,未來甚至可能喪失一部分主動權。中國的能源安全也可能因此受到威脅。”章琦最后說。(特約記者 陳其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