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人民服務統攬改革開放全局 全面建設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楊連旭
2007-4-5
“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是最大的民主,改革錯誤的改革是最大的改革!
以為人民服務統攬改革開放全局,就是改革開放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必須有利于提高“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
這是時下最大的改革,最大的民主、最大的經濟、最大的政治!理應成為中共十七大的主題。
(一)
主題表明立場,立場決定動機,決定方向,決定政策。所以,中共十七大以什么為主題,標志著胡主席、曾副主席、吳委員長和溫總理此后站在什么立場上、替什么人掌權、為什么人執政,將把中國帶到何方。
這關系到中國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每個中國人的前途和命運。
正因如此,中共十七大以什么為主題,成為了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各色各樣的人物粉墨登場、形形色色的思潮風起云涌,都在試圖以各自的利益理論影響胡主席、曾副主席、吳委員長和溫總理,左右中共十七大的主題!
改革開放不過是個方法問題、形式問題、名稱問題,為什么人的問題才是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胡錦濤同志在2003年“七.一”講話中深刻指出:
“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p>
所以,建議中共十七大的主題實際最好確定為:
完整理解、準確掌握鄧小平理論 徹底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以為人民服務統攬改革開放全局 全面開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局面
其意義在于:
第一、表明了胡主席、曾副主席、吳委員長和溫總理的政治立場,明確了黨指導思想的總綱。長期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發展才是硬道理”產生了嚴重的重物輕人、忽視人民利益,重財輕物、忽視生產力的副作用,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雖然提出了“以人為本”等一系列戰略思想, 卻并沒有十分明確以什么人為本,于是什么保護富人、發展中產階級等等奇談怪論就甚囂塵上了,甚至還成了地方政府的文件,這樣的社會是根本無法和諧的。那么,以為人民服務統攬改革開放全局,就明確了為人民服務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具有綱舉目張的作用。
第二、統一社會思想,令各色各樣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思潮啞口無言。當今世界,不管是什么黨,無論那一派,不管是什么人,無論實際怎樣做,凡是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在社會上有所出路的,就沒有敢公開反對為人民服務、與人民為敵的!
第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更是中共執政掌權的法理基礎。中共老一輩憑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打天下、坐江山,即便有重大失誤,這讓人心悅誠服也能獲得人民的理解;當今中共領袖是后來人,沒有打天下的老本,只是子承父業坐江山,于是就有人提出了執政法理基礎的問題。
其實,無論什么黨,不管什么人,在和平年代就只能憑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有資格坐江山。
毛澤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論既是中共的宗旨,更是中共的傳統政治優勢。
所以,為人民服務這桿大旗中共最有理由高高舉起,也最應該高高舉起。
(二)
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江澤民同志指出:“旗幟問題至關重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p>
這話不錯,但是卻也不全面。旗幟來源于立場,站在什么樣的立場上就必定打什么樣的旗、說什么樣的話、做什么樣的事。立場不明確,旗幟就不鮮明;旗幟不鮮明,就會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各取所需、各行其是。
正是因為中共十五大以來,只是強調了旗幟問題,沒有突出立場問題,只強調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發展才是硬道理,沒有突出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發展生產力,也就導致了在改革開放的實際工作中,人民政府的許多政策背離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發展生產力的綱領,嚴重異化!
背離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發展生產力的綱領,人民政府幾乎蛻化變質成了追逐利潤最大化的商業機構。不僅如國家銀行、煙草專賣局、電業局、電訊局等大批社會管理機構公開轉化成了壟斷經營的商業機構,而且實現了生產資料和大部戰略資源的市場化;不僅實現了絕大部分原有社會福利的市場化,而且出賣了大多數的公有制企業;尤其是,不僅悍然把國家主人變成了勞動力商品,而且催生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生產方式,在一個相當不長的時間內,就把中國變形成了生產力發展落后、貧富嚴重兩極分化的社會:
1.波士頓咨詢公司的《2006全球財富報告》顯示,在中國大陸,富有家庭的管理資產額2005年比2004年增長18%,0.4%(約150萬)的家庭占有了70%的財富。
2.另據商務部2005年統計,外資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占全國的28.5%,出口占57.3%。據估計,外國投資商拿出30%的資本,就擁有了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潤。
3.依據各個國際組織公布的統計結果,有同志指出:
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增長世界第一,豪華大廈的崛起世界第一,豪華轎車的消費世界第一,政府大樓的豪華程度超越所有西方發達國家世界第一,中國官員周游世界,中國富豪縱橫天下。
可另方面,中國醫療排名世界倒數第四,教育投入比重世界倒數第二,工資占GDP比重卻是世界倒數第一,有10%的最窮人口的收入絕對下降。如果按照收入對學費、醫藥費、房價和撫養后代的承受能力來計算,無論共和國歷史上縱向比還是世界橫向比,現在的中國老百姓都是最窮的。
4.依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有同志指出:
1980年至2005年,扣除物價因素后,國家經濟總量增長了6.6倍,國家財政收入增長了4.2倍,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了3.2倍;,農民收入增長了2.3倍,25年來,城鎮居民只是GDP增長的2分之1,農民的收入增長只有DGP增長的3分之1。
這也就意味著,一個時期以來,官僚資本通過國家機器利用權力、國內外私有資本通過投資利用剝削,他們享用和占有了經濟增長的多數成果。
5.2005年6月17日,新華社發布的一幅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材料繪制的圖表顯示,2000年國家財政收入是1.3萬億元,2004年上升到2.6萬億元。僅四年時間,財政收入就翻了一番,而工資占GDP的比例,1989年是16%,2003年則下降到12%,
6.據中國勞動學會統計,工資總額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1980年、1990年和2000年分別為17%、16%和12%。2000年到2003年,這一比重雖略有上升,但依然徘徊在12%-12.5%之間。與之相對的一個可比數據,美國的工資總額占GDP的比重,近年來一直穩定在50%左右。
7.2007年1月,美國旅行雜志《國際生活》公布了2006年度“全球生活質量指數”,法國在綜合評比中連續第二年高居榜首,而中國(內地)在195個國家或地區中位居中游,排名116。
8.2006年5月24日,在第九屆科博會中國高新企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在演講說:
“我想用這么幾個數字來說明問題:一是我們現在技術對外依存度超過50%,這說明一半以上的技術是靠引進;二是我們現在真正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在全國只有萬分之三左右。”
9.2006年5月11日,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公布了《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中國內地的經濟競爭力排名從去年的第31位躍居到第19位,成為排名上升最快的國家??墒牵?2006年9月26日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公布《2006-200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的全球競爭力排行由2005年的48位下降至54位,落后于印度11位。
10.2007年3月21日人民日報報道:在昨天舉行的“2007年中國科協學術建設發布會”上,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院士表示,中國自主創新的能力依然較弱,特別是在四大領域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
這就是長期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重物輕人、忽視人民利益,重財輕物、忽視生產力所產生的嚴重副作用。
所以,統治者的立場問題是決定性的問題,立場決定價值觀、決定人生觀、決定價值取向、決定政治道德、決定政治理論、決定政治方向,決定發展執政理念、決定為什么人的問題、決定中國將向何處去的問題。
(三)
目前之所以出現了各色各樣的人物粉墨登場、形形色色的思潮風起云涌,都在試圖以各自的利益理論影響胡主席、曾副主席、吳委員長和溫總理,左右中共十七大主題的現象,就是因為:
第一、當今中國各種階級已經形成,不同階級都企圖在中共十七大后的中國獲得利益最大化。
改革開放以來,突出是近十年來,除公有制經濟成份萎縮變異之外,其它經濟成份日新月異、發展壯大,導致社會迅速分化、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團。
就基本的利益集團而論,主要是勞動階級、資本階級、買辦階級和官僚階級。
1.所謂勞動階級主要是從事科學研究的勞動者、從事生產服務的勞動者和其他自力更生的勞動者組成的群體;
2.所謂資本階級主要就是擁有資本、以資本為生的人所組成的群體。分為國際國內兩個資本利益集團;
就國際資本階級來看,分為老牌資本列強和新興資本兩個利益集團;
就國內資本階級而分,有國有資本和私有資本兩個利益集團;
就國有資本階級而論,又分官僚壟斷資本和一般官僚資本兩個利益集團。
3.所謂買辦階級,就是不擁有資本、卻以經營資本為生的群體;分為民族買辦和外國買辦兩個利益集團。
4.所謂官僚階級就是以做官為生的群體。其中,又分一般的官僚階級、為人民服務的官僚階級和異化的官僚階級。
異化的官僚階級就是貪官污吏組成的群體。所謂異化的官僚階級,就是貪官污吏組成的群體。
如此眾多的不同利益集團都必然要求實現各自利益的最大化,都必定擁有各自的利益理論和代言人。
第二、胡主席、曾副主席、吳委員長和溫總理的堅強團結和出色智慧,鞏固了他們執政掌權的歷史地位。這是我中華政治的歷史性進步!
我國私有制家天下自夏啟建立到毛主席終結,4000多年間唯有秦莊襄王曾成功“禪讓”給了秦始皇;私有制家天下到毛主席終結至今,唯有江主席和胡主席實現了最高領導權的順利交接,并已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正當大展宏圖。
這就向世人表明了胡主席、曾副主席、吳委員長和溫總理在當今中國無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在他們身上寄托著中國的未來和每個人的希望!
不管什么人,無論什么階級,喜歡也好、厭惡也罷,其戰略利益都必須通過胡主席、曾副主席、吳委員長和溫總理,或者實現,或者受損,或者未遂。
問題是,資本的不同利益集團都有資本收買和豢養的一批代言人和狗頭軍師,他們不傻,在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執政黨面前,他們是絕不會赤膊上陣、明火執仗地要求實現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他們必定要通過歪曲篡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以堅持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為幌子,蠱惑人心、迷惑善良、挑動是非,給胡主席、曾副主席、吳委員長和溫總理施加壓力,企圖繼續以人民的名義剝奪人民、以改革的名義背叛革命。
所以,必須完整理解、準確掌握鄧小平理論,徹底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無論是鄧小平理論的“三個有利于”,還是“三個代表”的思想,其內容都是有機的整體?!叭齻€有利于”要求,改革開放不僅是必須有利于發展生產力和提高綜合國力,而且還必須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個代表”思想強調,中國共產黨不僅是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而且還必須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完整理解、準確掌握鄧小平理論,就是必須堅持改革開放的“三個有利于”而絕不是“兩個有利于”,絕不允許以有利于發展生產力和提高綜合國力取代一切,必須還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徹底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三個代表”而絕不是“兩個代表”,絕不允許以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取代一切,必須還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發展才是硬道理?!编囆∑竭@話沒錯!關鍵是發展的目的是什么、怎樣實現發展!發展是過程不是目的、發展是方法不是目標,發展不是為了發展而發展。發展的方法和目的必須一致,發展的方向不能背離發展的目標。這樣,就必然產生了怎樣實現發展的問題。
那么,發展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樣實現發展呢?
對此,斯大林早就指出:
“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選集》下卷第569頁) 。
總設計師更是反復強調:消滅剝削,消滅壓迫,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
不管是什么特色,只要是社會主義,其發展的目的就必須是消滅剝削,消滅壓迫,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絕不是為中產階級服務,更不是人民政府置勞動人民看不起病于不顧,反倒發文件規定由政府定期為資本家體檢,鼓勵剝削,獎勵壓迫。
無論怎樣改革開放,對國家民族負責的發展的方式都必須是 “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絕不是以血本甩賣自然資源和勞力商品來獲取財政收入和外匯為主。
所以,自覺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改革開放的基本要求和和中國共產黨的起碼職責。
(四)
實際上,以胡主席為首的黨中央自始就自覺堅持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胡主席執政以來就一再反復強調:“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吳委員長也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著力解決好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棚戶區改造和農村道路、飲水、看病、上學等實際困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p>
溫總理更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把握好五個原則,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p>
所以,曾副主席指出:“我們黨在為什么發展、為誰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上的基本主張、基本觀點,始終是一以貫之、一脈相承的。”
既然如此,為人民服務本來就是應有之義,那么還有必要重復強調嗎?大有必要。
第一、“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
就業、養老、醫療、住房、上學、……,
這些社會福利,本是中華傳統政治文明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共的傳統政治優勢和歷史使命,是人民政府的應有職責,本應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國家收入的增加,逐步從創業階段困難時期的以城市為主向農村推廣,從以公有制職工為主向農民普及、向全民恩澤。
問題是,以人民的名義剝奪人民、以改革的名義背叛革命,人民政府推卸了為人民服務的多數職責,社會福利不增反減,發展資本主義的原始生產方式,不僅導致生產力發展落后,而且造成剝削壓迫泛濫和環境惡化成災,試看當今中國:
一是、礦工賣命、農民賣血、婦女賣淫、學生賣身、國家賣資源賣勞力、亂砍亂挖,政府驕奢淫逸、揮霍浪費已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
二是、臟官當道、惡霸橫行、資本壓榨、學閥霸占、為非作歹、假冒偽劣、吃喝嫖賭抽、坑崩拐騙偷已是習以為常、不足掛齒。
一則媒體報道中說,有地方婦女賣淫價格低到了5元錢;
又一則媒體報道中說,有地方農民靠賣血供孩子上學;
……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把當今勞動階級受苦受難、官僚貪贓枉法、資本家殘酷剝削和華奸賣國求榮的典型案例匯集成冊,較之于當年憶苦思甜的材料毫不遜色!就是在萬惡的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也只是賣兒賣女,還沒有賣血呢。
不僅如此,就連當初黨國向社會大肆宣傳的資本主義社會那些諸如環境污染、沒有住房、就怕生病、黃毒泛濫、男娼女妓遍地、大學生賣淫、治安惡化、兇殺成災、運鈔用裝甲車、裝備精良的專政機器……,等等,所謂的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性,現在我中國都已經成為了活生生的現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至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那更是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有過像我們現在這樣野蠻地破壞人民的生存環境嗎?人民的生存環境有過像我們現在這樣的惡劣嗎?沒有,從來就沒有過!
這就是以人民的名義剝奪人民、以改革的名義背叛革命造成的惡果。
第二、必須完整準確的掌握人民的含義。
作為國家概念的人民,毛主席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中有過非常明確的論述:
“人民這個概念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拿我國的情況來說,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切抗日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日本帝國主義、漢奸、親日派都是人民的敵人。在解放戰爭時期,美帝國主義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資產階級、地主階級以及代表這些階級的國民黨反動派,都是人民的敵人;一切反對這些敵人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在現階段,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
不難理解,毛主席在這里所界定的人民是國家民族意義的廣義人民,是相對于敵人而言的人民。
那么,政黨是有階級性的,作為階級概念的人民又是什么呢?
1947年10月17日,毛主席為佳縣縣委親筆題寫了“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
這里的人民,就不僅是“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而是其中有定語的人民!首先是勞動人民,然后是最大多數勞動人民。
顯然,這里的人民才是階級概念的人民。共產黨打天下、坐江山,主要依靠的是勞動人民,是“最大多數勞動人民”! 而不是官僚人民、資本人民、學閥人民和買辦人民。
“最大多數勞動人民”才是是共產黨的嫡系人民,是共產黨的根本人民和基本力量的源泉。
所以,為人民服務之第一和首要的就是為“最大多數勞動人民”服務!絕不是為官僚人民服務、為學閥人民服務、為資本人民服務,更不是為買辦人民服務。
第三、既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更是中共執政掌權的法理基礎,那么就必須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每時每刻都要講,不厭其煩的講,使全黨念念不忘。
《左傳·哀公十六年》記載:夫子之言曰: “禮失則昏,名失則愆〔qiān〕;失志為昏,失所為愆(失去禮儀就會混暗,失去名份就是過錯;失去意志就是昏聵,失去根本就是罪過)?!?/p>
《老子》云:“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不丟掉根本的人長久,死后卻不消失的人長壽)?!?!
(五)
如果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是中共執政掌權的法理基礎、完整準確的掌握人民的含義和“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這還是感情和道義因素為主的話,那么理智和科學的因素就是:
第四、中國正處在變革的前夜。
于無聲處聽驚雷!只會有人在沉默中爆發,不會有人在沉默中死亡。當今中國經濟虛假繁榮、社會矛盾重重、亂象叢生、人心思變、猶如干柴。
實際上,無論是國民黨的連戰,還是親民黨的宋楚瑜,在臺灣本都是民進黨陳水扁的手下敗將,為臺灣民眾所拋棄,可一旦來大陸,卻是所到之處,萬人空巷、歡聲雷動,那情景猶如當年毛澤東到重慶談判一般。
由此管中窺豹,人心思變、民心所向、急不擇路,可略見一斑。
既然如此,那么迄今為止為什么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的自發社會變革的原因是呢?主要是有三個因素在發揮作用:
一是、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袖為中華民族創立的豐功偉績,讓多數勞動人民對中共還存有希望!尤其,從鄧小平、江澤民到胡錦濤對毛澤東歷史地位高度的評價,更是給人以企望。
二是、戰略武器的不斷進步保證了我國還沒有直接面臨大規模的外敵入侵;
三是、社會問題還處在經濟基礎還有支撐能力之內,尤其是當今的農業生產力保證了現在人人有飯吃,沒有遇到超出國力的自然災害。
也就是說,中華民族還沒有到“每個人被迫發出最后的吼聲”的時候呢!但是,現在還沒有到絕不意味著以后就不會到。
當今中國經濟的繁榮主要是建立在出賣資源和勞力基礎之上的,科技含量很低。這樣,如果長此以往:
其一、當我國的戰略武器落后到失去威懾力,導致大規模外敵入侵之時;
其二、當我國自然資源耗盡之時;
其三、當我國勞力資源短缺之際。
大規模的自發社會變革必然就要發生。
就自然時間而言,大規模的自發社會變革的到來最多還有20年。因為當今中國所謂的勞動力優勢,是以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口為主形成的,20年后這些勞力他們也就進入了老年。這樣,中國也就從勞動力優勢轉變成了勞動力劣勢。中新社北京2006年7月30日電: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趨勢與潮流。2OO5年底全國百分之一人口抽樣顯示,中國65歲以上人口逾一億人,占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七點七。按照老齡化評判標準,中國已成為人口老齡化國家。
2007年新華網北京3月21日電(記者 任芳)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人類發展局局長伊曼紐爾·吉米內茲21日表示,由勞動力隊伍擴張和贍養率下降形成的“人口紅利”將于2010年左右在中國消失。
試想,現在是一對夫妻只養一小或二小,許多家庭還難以承受,農民還要靠賣血供孩子上學,那時一對夫妻要供養四老一小,或兩對夫妻供養八老四小,兩者對比,負擔之重,可想而知。這是當今經濟模式和政治模式難以支撐的,必定導致社會矛盾激化。
就社會時間而論,大規模的自發社會變革隨時可能發生。近十年來的大規模市場化方向改革,已經為大規模的自發社會動亂和變革創造出了一切必要條件,其中的社會力量尤為可觀:
一是、幾千萬的下崗失業工人和四千萬、并以每年四百萬人增長著的失地農民。
他們中許多人的心聲是:“現在就缺陳勝吳廣了!”
頻頻發生的社會騷亂也證明了這一點。
目前由于多數勞動人民對中共還存有希望、因為經濟形勢還給人以盼頭,尤其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政治綱領。所以,盡管社會勞資矛盾和基層官民矛盾突出,但是斗爭的性質卻還是處于工人和農民自發的經濟斗爭階段,只要黨委政府處理得當,還不至于失控,最多形成暫短的局部動亂。
二是、成千萬,并以每年三、四百萬人增長著的半失業和失業大學生。
如果勞動階級自發的經濟斗爭持續不斷,必然會導致失業乃至在校的大學生參與其中,這樣社會斗爭的性質必將逐步轉變為以自覺的政治斗爭為主,就會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以奪取政權、改造社會為目標的各種秘密組織、開展長期地政治斗爭。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是已經初露端倪了的!2006年曾有報道說,一北大女生在網上發出了“我恨這個社會”的聲音。
那么接下來他們要說什么呢?
必定就是“鐵錘砸碎舊世界,鐮刀開辟新天地”!
不要忘記:當年的中共也就是那幾個書生建立發展起來的。
不要以為我國的專政機器已經足夠強大了,足以防范未然了!當年國民黨在世界資本主義列強的支持下“寧可錯殺一千,也絕不放走一人”,可照樣是“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呢。
更何況,如今世界資本主義列強正巴不得中國內亂。無論什么黨,不管什么主張,只要是亂黨就好,只要能讓中國內亂就行。所以,他們不僅不會支持中國政府的鎮壓,反倒會支持反對黨。
三是、執政集團內部的各類變革人物。
無論是資本階級的代理人,還是勞動階級的代理人。在自以為時機成熟之時,他們都會挺身而出,利用人心思變的民眾,奪取政權,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那時就將是中共和軍隊的分裂,黨派林立、天下大亂。
十六大后,第四代中共領導在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各個方面上做出了撥亂反正的姿態,這就給人以希望和企望;
但是,五年來撥亂反正的動作不大、實效有限。尤其是與堅持“民進國退”、“以市場換技術”、靠在國際市場將資源和勞力物美價廉大甩賣制造虛假繁榮、禍國殃民的市場化方向改革相比,撥亂反正的努力基本是資不抵債。對此,時下國人還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畢竟新官上任、立足未穩、還有掣肘,這就給人以期待和企盼;
希望和企望是有時間界限的、期待和企盼不能是無限期的,十七大就是一個重要的時間標志。十七大已是老官連任、站穩了腳根、大展宏圖,帶來的是有望還是失望呢?各個階級都在拭目以待。
梁啟超強調:“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萬國蒸蒸,日趨于上。大勢相迫,非可閼〔è〕制。變亦變,不變亦變。變而變者,變之權操諸己,可以保國,可以保種,可以保教;不變而變者,變之權讓諸人,束縛之,馳驟之,嗚呼,則非吾之所敢言矣!”
當今之事貴在變,現在不變將來也要變,現在變是主動變,順潮流、利國利民揚美名,將來變是被動變,逆民意,禍國殃民留罵名。
所以,建議從現在起高舉起毛澤東的旗幟,振奮人心,以為人民服務統攬改革開放全局,聚集民心,提前消除大規模的自發社會動亂和變革于無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