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面臨崩潰的我國大豆產業(yè)!
邱 林
近年來,外資大規(guī)模進入我國大豆壓榨行業(yè),目前已控制了70%以上的壓榨能力。同時,這些跨國糧商逐步壟斷了我國大豆的進口,使國外大豆源源不斷進入我國,進而將我國本土大豆逐漸排擠出油脂企業(yè)的采購單。從1996年后的10年間,我國大豆年度進口量從269.5萬噸增加到2800多萬噸,增長10倍還多,遠遠超過國產大豆的年產量。預計2006-2007糧食年度,我國大豆進口總量將會達到3100萬噸。(6月5日《經濟參考報》)
看到這一組數字,不禁讓我們大吃一驚,沒想到國內大豆壓榨行業(yè)對進口大豆的強烈依賴,已經使我國的大豆產區(qū)及大豆相關產業(yè)深陷困境當中,完全受制于人。由于跨國公司已經控制了我國大部分大豆壓榨能力,這些跨國公司在交易上已經處于絕對優(yōu)勢地位,本土大豆加工企業(yè)很難與之抗衡。目前,對于面臨崩潰的本土大豆加土產業(yè),我國相關主管部門卻無能為力,讓跨國公司在我國大肆擴張。
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現在全國正在開工的大豆壓榨企業(yè)共有97家,其中有64家為外資控股、參股的企業(yè),其日壓榨能力為12.1萬噸,我國大豆實際壓榨能力70%以上目前都屬于外資企業(yè)。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跨國公司在我國大豆行業(yè)的擴張還在繼續(xù),目前,ADM、嘉吉、邦基等跨國公司已紛紛向黑龍江九三油脂提出合資合作信息,有的提出合作條件是九三油脂要把在大豆產區(qū)加工國產大豆的企業(yè)分離出去。一旦九三油脂與之合作,我國大豆市場90%以上都將受制于國外。
壟斷著國際大豆貿易的跨國糧商,這些年實際上已將觸角伸到了我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現在,我國進口約占全球總進口量的三分之一。跨國公司基本完成了在我國的市場戰(zhàn)略布局,在控制了我國大豆70%的實際加工能力后,又同時控制了我國大豆的進口,ADM、邦基、嘉吉和路易•達孚四大糧商已經控制了我國80%的進口大豆貨源。
他們的戰(zhàn)略企圖很明確:低價買入享受巨額農業(yè)補貼的美國大豆,再高價賣給我國的壓榨企業(yè),賺取壟斷的貿易利潤。不難看出,一方面是美國政府對大豆的巨額補貼,一方面是跨國公司通過大量控股、參股我國的大豆壓榨企業(yè),逐漸控制大豆渠道。而留下的,則是我國壓榨行業(yè)的低利甚至虧損,以及本土大豆的滯銷。
有關專家指出,我國大豆壓榨業(yè)正在遭遇跨國公司“控盤”危機,并已成為我國跨國公司擠壓的產業(yè)“樣板”,本土大豆壓榨業(yè)面臨全軍覆沒的風險。在進口大豆和跨國公司的雙重擠壓下,我國大豆生產也受到嚴重沖擊。在我國大豆主產區(qū)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出現迅速萎縮。據黑龍江省農委匯總分析,2006年全省大豆種植面積為5905萬畝,比2005年減少了416萬畝。預計2007年大豆面積將降到5300萬畝以下,再減少600萬畝左右。
縱觀我國大豆產業(yè)遭遇跨國公司“控盤”危機,有關我國農業(yè)在加入WTO后將受到進口農產品沖擊的憂慮已成為現實。不過與最初預想的不同,沖擊我國農業(yè)的并不是國外農產品的質優(yōu)價廉,而是美國對豆農的巨額補貼及跨國公司在全面控制我國農產品加工、貿易環(huán)節(jié),向我國大量傾銷大豆等農產品。當我們完全依賴進口大豆時,到那個時候,大豆市場就可能被跨國公司基本掌控,我們就要受控于人,人家怎么說我們就得怎么辦,而自己卻毫無辦法。
其實,早在2005年就有外電報道稱,跨國公司已經大規(guī)模進入中國大豆產業(yè),中國大豆產業(yè)將面臨崩潰。2006年7至8月眾多部委為此展開了拯救大豆行動,也做了不少工作。然而,光打雷不打雨,我國大豆產業(yè)被跨國公司控制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變。造成這些問題,與其說是某些部門缺位不作為,還不如說是一些部門在解決大豆進口上采取的是“重洋輕內”的進出口管理方式,不但對國產大豆的發(fā)展是一種危險,同時對市場規(guī)律也是一種扭曲。
因此,拯救面臨崩潰的我國大豆產業(yè)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具體動作就是防范和阻止跨國公司對我國大豆產業(yè)鏈的進一步掠奪式并購或參股。按WTO有關規(guī)則,實際上我們已具備了大豆反傾銷條件,國家有關部門應對此立案;同時,國家應出臺政策鼓勵國內大豆加工企業(yè)加工國產大豆發(fā)展,可按企業(yè)加工國產大豆比例確定其進口總量,對加工國產大豆的企業(yè)給予補貼或減免稅政策,對中小糧商交到加工企業(yè)的糧食視為農民銷售,允許企業(yè)抵扣進項稅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