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貧富差距加大
作者:Robin Kwong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東亞經濟評論 http://www.e-economic.com 文章頁數:[1]
香港最貧困的居民區,往往也是香港最與世隔絕的一些地區,坐落在遠離香港著名商務區和購物區的死胡同里。
勵德邨(Lai Tak Tsuen)則是個例外。這是個公共住宅區,住戶主要是低收入家庭和靠政府養老金生活的老年人。勵德邨8棟建于70年代的混凝土塔樓,距離香港一個主要購物區令人眼花繚亂的購物商場,只有很短一段公交車程。這里的9000名居民,也即將迎來一些富有的新鄰居。
就在隔壁,在香港首富李嘉誠(Li Ka-shing)開發的豪華樓盤——名門(The Legend),工人們正在準備安裝稀有的裝飾性意大利藍石,一盞價值77萬美元的大廳枝形吊燈,以及其它的收尾工作。
雖然勵德邨居民每月的房租是205美元,但名門一套3850平方尺高級公寓最近的售價卻達到了1580萬美元。已在勵德邨居住32年、在香港東區議會代表勵德邨居民的葉就生(Ip Chiu-shing)問道:“像名門這樣的地方,誰能住在那兒?”
這些不太可能住在一起的鄰居,突顯出香港特首曾蔭權(Donald Tsang)面臨的一個微妙政治問題。在3月25日結束的選舉中,香港由795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再次任命曾蔭權為香港行政長官,任期5年。
在曾蔭權對親民主立法會議員、律師梁家杰(Alan Leong)形式上的“競選”活動中,香港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成為競選的核心問題。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Fernando Cheung)表示:“我們不是這樣一個社會:人民挨餓受凍,或是上不起學,看不起醫生。但是,你只需要四下看看(就能看到這種差距)。”
這種差距的擴大,部分原因在于地產及資產組合價值的顯著增長,香港的富人因此受益。在社會的另一端,以低技能工人為主體的內地移民的大量涌入,使香港在職貧窮者的隊伍進一步擴大。
在競選宣言中,曾蔭權和梁家杰均承諾要解決不斷加大的貧富差距,曾蔭權還稱之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但是,由于在解決這個問題上做得不夠,曾蔭權領導的特區政府已經受到抨擊。在去年實現財政盈余70億美元的情況下,特區政府僅額外拿出了1.15億美元來舒緩貧困。關注勞工問題的立法會議員也批評特區政府拒絕支持最低工資法。相反,曾蔭權政府支持香港低收入清潔工和保安的雇主實施自愿工資計劃。
反對派立法會議員還指責特區政府在選取前隱瞞重要的貧富差距數據。引人注目的是,在2月份公布的2006年調查結果中缺少最新的“基尼”(Gini)系數。基尼系數是衡量收入不平等狀況的通用方式,0代表絕對平等,1代表絕對不平等。
特區政府已表示,它正在進行一項更詳細的研究,結果將于7月份發布。一位政府部門主管官員本月對立法會議員表示,照原樣公布基尼系數 “可能會引起對香港收入分配狀況的誤解。”香港半數工人年收入不超過15400美元。
歷史趨勢并不令人鼓舞。在2001年進行上一次人口普查時,香港的基尼系數從1991年的0.476攀升至0.525。除了來自內地金融和服務領域的精英以外,香港大多數移民通常缺乏專業技能。
過去10年,約有50萬內地人移居香港,使香港人口增加約8%,達到680萬人。根據2001年的數據(由于港府推遲發布2006年收入分配研究結果,2001年的數據成為最新數據)顯示,新近抵達香港的內地移民的家庭收入,僅為香港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香港科技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經濟學教授雷鼎銘(Francis Lui)表示:“只要還有低技能工人不斷涌入,(僅憑增加就業機會)如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在勵德邨,葉就生親眼見證了這種變化。他說:“十年前,這里沒有人接受社會福利救濟。現在,這樣的人已經很多了。”
譯者/ 何黎 Robin Kwong香港報道 2007年3月28日 星期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