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腐敗”難根治:龐大“政府車隊”如何養? | |
2006年09月28日 來源:新華網天津/上海頻道 | |
![]() | |
![]() | |
|
![]() ![]() |
日前在天津召開的“中國政府汽車采購高峰論壇”透出信息:公用汽車已成為我國政府采購中訂單最大、增長最快的采購項目之一。在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采購公車模式已經得到政府采購官員、汽車廠商和專家學者等各方的充分肯定,認為這種比較公開透明的模式有效抑制了腐敗的滋生。 但是新華網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目前政府采購在具體操作上仍然存有瑕疵,尤其日益猖獗的是公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腐敗行為,治標良策亟須跟進。 在采購過程中,部分環節也還沒能做到“滴水不漏” 采購公車快速增長 用車效率未見改善 根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統計,汽車在政府采購物品中始終占據前三位。采購公車出現如此快速的增長勢頭,部分原因是越來越多的采購項目和品種被列入政府采購范疇,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隨著財政狀況的改善,各級政府都加大了購買公車的力度。 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有關負責人也表示,今后一段時間政府部門對公車采購的需求量仍然相當大,增長的這部分需求將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務領域。 調研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政府公車采購的形勢是“單車成本下降,養車成本暴增”。由于政府采購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以及車價下降、財政收入提高等因素,購車經費本身對財政的壓力在下降。 而另一方面,購車總價上升、單車價格下降又意味著產生更為龐大的車隊,這將使轎車的日常使用、維護費用大大提高。由于油價攀升、人工開支增加等因素的存在,人們不禁要問:未來政府“養得起”這龐大的車隊嗎? 更何況,汽車是完全消耗性的商品,政府采購就不能向那些生產性的、能創造價值的物品傾斜嗎?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認為,比購買公車更重要的,應當是如何切實提高公車使用效率。 國產品牌汽車中采購量最大的是紅旗 |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無論是政府官員、汽車生產經銷商還是專家學者,都對實行集中采購后的公車購買模式給予好評,一致認為這是正確的模式。
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主任尚曉汀說,政府集中采購大大節約了財政資金,提高了政府用車的性價比,也從源頭上減少了采購環節中出現的腐敗的可能性。
陜西重汽集團北方銷售公司總經理蘇吉安說,過去企業要向各級各部門政府分頭“公關”,實行集中采購后大大降低了這部分成本,企業可以專心集中到如何提供更加符合政府要求的汽車上來。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集中采購使得政府獲得更加價廉物美質優的產品和服務,同時也能成為政府宏觀調控、指導汽車產業發展的“利器”。
在肯定集中采購模式大方向的同時,接受采訪的有關人士還是對目前集中采購制度在執行過程中的一些瑕疵提出意見。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采購辦公室主任梁戈敏說,目前汽車廠商在各地市都只有2~3家供應商,形成局部寡頭壟斷、哄抬物價的情況。中央由于集中采購金額大可以拿到比較優惠的折扣價格,但各省市區政府采購中心可能就沒有這種能力。他建議中央能否分區域給出各款汽車的統一采購價格,既節約了采購成本,又杜絕地方政府官員從中漁利的可能。
隨著政府采購公車規模的擴大,一些地方政府在采購過程中的帶有地方保護主義傾向的舉措令人存疑。據悉,江西省有關部門把納入政府采購作為支持江西汽車工業穩健發展的政策措施;去年廣西有關部門則下發文件規定,全區各級黨政群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配置小汽車時,必須優先選擇自治區境內生產的同類型汽車,否則財政將不予撥付資金,不予辦理政府采購事宜,車輛管理部門不予辦理入戶手續等。梁戈敏坦承,在現有以GDP為中心的政績考核體系下,要讓地方政府放棄對本地利稅大戶汽車生產企業的支持不太現實。
國內民族品牌的汽車廠商則表示,盡管現有政府采購政策已經開始向民族品牌傾斜,但仍然有許多地方沒有將民族品牌汽車列入采購目錄,即使列入采購目錄的每年的購買量也相當小。《經濟日報》的調查結果顯示,接受調查的200多家政府采購中心在所有國產品牌汽車中采購量最大的是紅旗,有18家,只有5家政府采購中心準備購買奇瑞。
頂級越野車豪華超過轎車
在國家三令五申,政府不斷出臺禁止性文件的背景下,轎車類公務用車采購標準已經開始發生一些變化。鑒于行業特點,新標準保留了政府用車對外觀穩重、駕乘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初步扭轉過去講豪華、講排場的不良風氣,昔日一枝獨秀的奧迪因為油耗大、使用成本高、“超標”等原因逐漸喪失了優勢,帕薩特等實用性轎車逐漸成為公車市場主力。
可是當公務轎車豪華化趨勢剛開始得到遏制,一股豪華越野車風潮又在公車消費市場上開始興起。內蒙古自治區一位官員告訴記者,現在已經不能買奧迪了,“因為目標太大”,但是在購買越野車方面政府還是有很大的“靈活性”;在公車采購中,一般都喜歡買豐田頂級越野車,“再不濟至少也是三菱帕杰羅”。有的領導還喜歡配兩輛車子,市內交通就用轎車,跑長途或者下鄉就用越野車。
有數字顯示,今年的1到6月份,在全國幾乎各種類型進口車的數量都在下降,只有越野車在上升,僅半年全國就進口了兩萬五千多輛,其中不少還是大排量的豪華越野車;據稱有相當部分流向了政府部門。
黑龍江省紀委有過統計,2004年全省共清理豐田系列的豪華越野車548臺,其他牌號763臺,其中大排量的豪華越野車占到了將近二分之一。云南省紀委也做過這種統計,截止到2004年5月30日,云南省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共購買超標公務車255輛,其中167輛是大排量豪華越野車,最貴的88萬元一輛。據了解,在中央倡導節能環保的今天,公車采購中購入豪華越野車之風并未根本剎住。
四川豐田公司在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采訪時坦言,今年“豐田霸道”越野車的產量是5500輛,供不應求,客戶要排隊預訂。其中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是個人購買,剩下百分之七十到八十都是政府機關、企業、法人單位團體購買。
看著每天一輛輛防震、防塵、防噪音的高級越野車從政府大門中駛出,記者不禁疑惑,這些年國家在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不斷提高,高等級公路的長度也不斷刷新歷史紀錄,那么這些領導干部到底是要去什么艱險的地方,非要依靠這些百公里耗油量至少比普通轎車高出兩倍的“油老虎”代步呢?如果是為了抗洪搶險和下鄉調研,政府車隊集中配備少量越野車即可,不一定每位領導都要配越野車。
治理“車輪”腐敗還需良策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由于實施政府集中采購,政府購買公車的環節較以往更加公開透明,大大減少了在采購環節發生腐敗的可能性。但是目前日益猖獗的是公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腐敗行為,除了公車私用外,在修車和油料費中拿回扣,中飽私囊,也是公車使用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有的地方公車維修分散進行,費用統一由財政部門報銷。由于監管不力,吃回扣幾乎成為行規,一些主管部門或司機選擇汽修公司時,哪家有回扣就去哪家,哪家給得多就去哪家,可以不修的車輛也去修,只需小修的車輛卻進行大修。有鑒于此,許多地方啟動了定點保險、定點維修、定點加油的“三定”制度,但行內人士指出,這也并非沒有漏洞可鉆,如司機可以到維修站一次性將卡里的錢刷完,卻不進行任何維修或保養,維修站由于不必付出任何成本就能得到錢,樂得給司機回扣。
即使在采購過程中,現在的狀況也還沒能做到滴水不漏。清華汽車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宋健說,現在有不少領導在選車時更看重汽車的內飾,一些負責采購人員或司機借機購買豪華皮套、進口音響、車載DVD播放機,在采購環節上從中漁利。
宋健建議,在購買公車過程中一定要確立五個原則:首先應當選擇本土生產、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車;其次要重視安全、節能等汽車關鍵性能,如汽車安全配制、發動機效率等;第三要強調汽車內在品質,而不是噴漆、內飾等外在品質,最關鍵一點是汽車在焊接過程中是否使用機器人焊接;第四應當關注汽車的性能價格比;最后要關注售后服務。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采購辦公室主任梁戈敏說,目前市場上的汽車種類越來越多,但政府采購方面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哪些車屬于自主創新的民族品牌、哪些車又屬于節能環保型,目前都還沒有明確。他建議有權威部門或第三方機構對此作出規定。
對于目前在政府采購過程中仍然可能出現的腐敗現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建議,各地政府采購中心可以根據采購領域不同建立一個專家庫,每次決定采購項目前隨機抽取若干位專家進行評審,而且一旦確定專家后就要立即進行評審和表決,這樣才能杜絕企業公關的可能。(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