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債高壓 信貸增長或面臨明顯減速
盡管不斷有官員或學者認為股市與信貸增長沒有因果關系,但投資者卻對信貸數據越來越敏感。尤其自8月份股市因為信貸數據低于預期出現較大調整之后,股市投資者對信貸增長的趨勢十分關注。凡是有利于增加信貸的消息或言論都可以刺激股市上漲,而對信貸增長不利的消息或言論一定會對股市形成壓力。
筆者認為,最近有兩個報道需要高度關注,第一個消息是9月18日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的講話,他在重申人民銀行將繼續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同時,強調了目前信貸集中在政府的融資平臺風險不可忽視。第二則報道是9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在參加中債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儀式上的講話,他認為:
“今年地方融資平臺在全國有了加速發展,對許多地區的地方財政償付能力構成了威懾,很可能會造成財政問題和金融問題。”
從今年前八個月的信貸運行情況看,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是信貸需求的主要渠道,這類融資平臺多是地方政府發起設立,通過劃撥土地、股權、規費等資產,包裝出一個資產和現金流均可達融資標準的公司,并用政府信用給予隱性擔保。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在前八個月的8萬多億信貸中,有近5萬億貸給了地方政府的各類融資平臺,有些城市有數十個融資平臺,花樣很多,是地方政府“天才般的創造”。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融資平臺其實并沒有償還貸款的能力,有些根本沒有現金流,商業銀行把資金貸給這些公司是有很大風險的,盡管有地方政府的隱性擔保,但從法律關系上來說,這些貸款與地方財政并沒有直接關系,如果地方領導人更換,完全可以不理會這些貸款。即使假設各地方政府不會賴賬,新增的5萬億負債對于地方政府的財政來說也是不堪重負的,因為地方政府的新增負債已經遠遠超過了它們一年的財政收入總和。其風險是不言而喻的。
假如商業銀行收縮對這些融資平臺的貸款,則不僅會馬上出現爛尾工程,而且商業銀行的不良率會迅速上升;但如果繼續擴大對它們的信貸,則風險會越來越大。從這個意義上說,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已經完全“綁架”了商業銀行。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投資銀行的宏觀分析師斷言信貸規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可能收縮。
筆者不清楚將來會如何處理和化解這些貸款,從眼下的情況看,既然人民銀行兩位副行長都出來表態,這說明決策當局可能選擇控制給這些融資平臺的貸款,至少使余額不再增加。這將對未來的信貸增長產生較大的影響,因為貸款需求的主要渠道被堵住了。
不知市場還會出現什么“天才般的創造”,否則,阿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貸款渠道堵死后,信貸增長速度將出現明顯減速。
P.S
這是近日筆者看到的一篇好博文,作者尹中立先生系筆者好友,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作者原標題為“信貸增長可能面臨較大轉折”。該文作者敏銳地洞察到了央行有關領導講話透露出的重要信息,并結合自己的日常思考和專業性觀察,提出了關于“信貸將出現明顯減速”的推測。在我看來,這一推測是可信的。這也從另一側面印證了財政部增設“地方債務司”的無奈——銀行不是無底洞,先允許地方政府舉債吧。當然,還可以借力“地王”和房地產商一起賣地。
顯然,在此尹先生也表達了其對于地方政府”財不抵債“的擔憂。其實,憂心的又何止尹先生一人呢?但凡知曉我國地方政府辦事效率、花錢取向、還債能力的人們,無不為我們的銀行系統憂心忡忡啊!天量信貸傾巢而出,地方政府巨債纏身,銀行改制的成果,還能保得住么?這背后,是否藏著一場更大的金融風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