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拉開了
《人民網》頭版頭條以通欄標題,推出了《人民論壇》雜志、人民網要聞編輯部聯合提出的“特別籌劃:中國民主發展模式五大特色”專題討論。《人民論壇》雜志編輯部寫了《中國民主模式是否已形成?》文章,作為該系列策劃的第一個專題,還發表了一組關于民主的文章,要求大家參與討論。
2007年4月4日,我在烏有之鄉發表《注意主要問題》,提出:
“現在,右翼已經首先扯起了‘民主’旗號……我們要注意民主問題的討論,不僅要揭露資產階級民主的欺騙性,更要闡明馬克思主義的民主觀,發展、擴大無產階級的民主,鞏固無產階級專政,使廣大人民群眾日益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還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問題,我發覺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有變化,民主社會主義或社會民主主義有滲透到某些領導的意識中的跡象,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們必須要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解決‘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BR> 我說“我以十分平淡的語氣寫這篇文章,只是擺過程,擺事實,擺問題,但我相信以后的論戰很激烈。”
現在,官方輿論已經公開掀起了民主問題的討論,情況看來不錯,明確反對“用西方標準對中國民主繼續指手畫腳”,對“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公有制經濟為主體”都有一定的肯定。
激烈的論戰可能開始了。所以我立即轉載《人民論壇》雜志編輯部文章,首先提請大家注意,應《人民論壇》要求參與討論!
中國民主模式是否已形成?
2007年04月25日14:03
近一兩年來,國內外媒體對中國民主的討論明顯多起來。其中,除了國外有一部分人仍沿用西方標準對中國民主繼續指手畫腳外,很多無偏見人士則更多表示了肯定之意。“印度信息網”還明確提出了“中國式民主制度正日益成為世界民主制度的一種新模式”。這表明,一方面,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已取得了相當成就,它不但表現在人民意愿的表達、人民權利的行使、人民利益的實現上,也表現在作為一種制度促進經濟的發展上;另一方面,也由于人們對民主的認識更趨深化,已逐漸發現西方的民主也并不是完美無缺的,更不是終極的,從而開始了對民主新形式和未來發展的探討。在這個大背景之下,人們對中國的民主有了更多的關注和肯定,并進一步發現了它在世界民主制度發展中的價值。
3月16日,溫家寶總理在全國“兩會”記者招待會上強調,我們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愿意實行開放政策,學習世界上一切先進的文明成果,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走中國民主的道路。溫總理同時堅定地指出,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樣,都要接受實踐的檢驗,任何國家和地區,民主制度的狀況、優劣,都要以實踐為檢驗標準。
在民主問題上,我們不必妄自菲薄,更不必隨波逐流,“這才是一個偉大民族應有的品格”。
在中國持續取得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我們自應更多關注與此相關的政治民主問題?!爸袊矫裰鳌被颉爸袊拿裰髂J健本烤鼓芊癯闪??如果成立,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的現狀和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相適應?其發展前景如何?在未來世界總的“民主體系”中它能占有或將占有什么地位?討論并明確這些問題,對我們不僅有重大的實踐價值,更有深遠的理論意義,甚至對世界民主的發展也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為此,本期“特別策劃”我們特邀了數位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以上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國家行政學院劉熙瑞教授認為,中國的民主模式已經確立。我們已經根據馬克思代表制理論和人民主權理論設計了實行民主的基本政治構架和基本運行渠道。并且在這方面已進行了大量工作,摸索了民主的具體實現形式,取得了可觀成果。
南開大學朱光磊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楊光斌教授充分肯定了中國的民主化進程所取得的成就。朱教授認為,中國誕生出世界民主制度的一種新模式是完全可能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礎已經確立。楊教授則認為,中國的民主政治制度創新不斷涌現,共同構成了“中國式民主”的基本民主形式。
北京大學燕繼榮副教授撰文指出,20多年中國改革實際上是在“治民”和“治官”兩個方向展開,這種通過保持民間社會與政府的良性互動來推動民主化進程的獨特路徑可能為民主化提供了另一種經驗。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美洲研究室副主任孫晉忠認為,有多少個民主國家,就有多少種民主實踐。中國的民主實踐以社會的穩定和較快的經濟發展證明:中國走出了一條既推動民主政治發展,又保持社會穩定,同時還達到較高經濟發展的國家現代化道路。
國家行政學院許耀桐教授從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戰略指導思想、領導核心力量、經濟基礎、民主發展的方式、步驟以及民主發展的重點、次序等五個方面高度概括了中國民主發展模式的特色。
“中國民主模式”是一個值得持續探討的話題。我們將策劃系列專題來系統地總結我國民主化進程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問題、發展的特色,以及我國民主發展的路徑選擇和未來走向?!爸袊裰髂J绞欠褚研纬伞睂n}為該系列策劃的第一部分。歡迎廣大讀者參與討論。
——本刊編輯部
《人民論壇》
( 2007年第8期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