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修繕工程竣工
來源:央視網
朝鮮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修繕工程竣工
《 人民日報 》( 2012年10月25日 03 版)
本報平壤10月24日電 (記者周之然、程維丹)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62周年紀念日。24日清早,在中國駐朝鮮大使劉洪才的陪同下,以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為團長的志愿軍烈士紀念設施祭掃考察團來到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修繕工程竣工儀式并舉行祭掃活動。
在朝中友好協會中央委員會委員長崔昌植的陪同下,考察團一行參謁了烈士陵園??疾靾F參加了陵園修繕工程的竣工儀式并向銅像敬獻花圈。朝鮮人民軍三軍儀仗隊整齊列隊,軍樂隊奏中朝兩國國歌。
崔昌植表示,朝鮮軍隊和人民沒有忘記志愿軍烈士們的豐功偉績,朝中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寶貴財富,朝中兩國將一如既往地攜手,為鞏固和發展朝中友誼作出努力。竇玉沛表示,歷史將銘記志愿軍烈士們的豐功偉績,我們會繼承先烈遺志,為發展中朝兩國傳統友好關系繼續努力。
這是在朝鮮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拍攝的毛岸英同志之墓(攝于10月24日)。
10 月24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改建竣工儀式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舉行。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位于平壤以東約100公里檜倉郡的一個150米高的山腰上,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曾在此駐扎。圖為朝鮮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拍攝的毛岸英同志之墓。新華社記者杜白羽攝
這是朝鮮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內的烈士墓(攝于10月24日)。
1957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當地群眾共同建造了這座志愿軍烈士陵園。陵園占地約9萬平方米,通過塑像、碑文、浮雕、繪畫等藝術形式展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勇形象,是朝鮮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志愿軍烈士陵園,共有134名志愿軍烈士長眠于此。新華社記者杜白羽攝
這是朝鮮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的大門(攝于10月24日)。
10月24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改建竣工儀式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舉行。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位于平壤以東約100公里檜倉郡的一個150米高的山腰上,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曾在此駐扎。新華社記者杜白羽攝
10月24日,朝鮮群眾在朝鮮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內憑吊。
10月24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改建竣工儀式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舉行。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位于平壤以東約100公里檜倉郡的一個150米高的山腰上,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曾在此駐扎。新華社記者杜白羽攝
10月24日,朝鮮各界群眾在朝鮮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出席改建竣工儀式。
10月24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改建竣工儀式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舉行。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位于平壤以東約100公里檜倉郡的一個150米高的山腰上,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曾在此駐扎。新華社記者杜白羽攝
朝鮮祭奠毛岸英逝世60周年 金正恩獻花圈
2010-11-26 12:26:38 來源:齊魯熱線-國內新聞
11月25日,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敬獻的花圈擺放在毛岸英墓前。
當日是毛岸英犧牲60周年紀念日。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金永春和中國駐朝鮮大使劉洪才等來到安葬毛岸英烈士的平安南道檜倉郡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共同祭奠英烈。新華社記者趙展攝
11月25日,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參加祭奠的朝中兩國人員向毛岸英烈士墓默哀致敬。
新華網平壤11月25日報道 初冬的朝鮮檜倉郡寒風凜冽、萬物蕭瑟,唯有漫山遍野的青松始終傲然挺立。
60年前的11月25日,毛澤東主席年僅28歲的兒子毛岸英同志,在敵人突如其來的瘋狂轟炸中壯烈犧牲,將一腔熱血灑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今天,在安葬毛岸英烈士的山岡上聚滿了前來祭奠的人群。在他們當中,有朝鮮人民武力部部長金永春次帥,朝中友協會長、保健相崔昌植,中國駐朝鮮大使劉洪才和大使館其他官員,以及正在朝鮮訪問的電視連續劇《毛岸英》攝制組和當地的各界群眾。
金永春次帥對劉洪才大使說:“我是奉金正日總書記之命來這里祭奠毛岸英烈士的英魂的。”
人們沿著臺階拾級而上,緩緩來到毛岸英烈士墓前。明亮的陽光照在毛岸英的半身石質塑像上,他英俊的臉龐顯得朝氣蓬勃,炯炯的目光似乎在凝視著這片土地。
祭奠儀式在朝鮮人民軍軍樂團奏響的中朝兩國國歌中開始。隨后,在《花圈敬獻曲》低沉莊嚴的樂聲中,金永春代表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金正恩以及朝鮮人民武力部向毛岸英陵墓敬獻了花圈。花圈的緞帶上寫著“毛岸英同志永垂不朽”。中國駐朝鮮大使館官員、電視連續劇《毛岸英》的導演劉毅然等也分別向陵墓敬獻了花圈。
“默哀!”在司儀的指揮下,中朝兩國人員向烈士默哀致敬,全場一片肅靜。接著,參加祭奠儀式的朝鮮各界群眾默默地走上前,把一束束鮮花放在毛岸英的塑像前,然后列隊致哀。看到有的花束被風吹走,幾名朝鮮婦女急忙跑過去一一撿回,又恭敬地擺回烈士墓前。
檜倉志愿軍烈士陵園共安葬著包括毛岸英在內的134位烈士。在金永春次帥的帶領下,人們繞志愿軍烈士陵園一周,祭奠英烈,緬懷烈士的業績。劉洪才大使一路向陵園的管理人員詢問陵墓的修繕和保護情況。在每一座灰白色的陵墓旁,都有一株高大挺拔的松樹,象征著志愿軍烈士們高潔的犧牲精神。
祭奠儀式結束后,金永春次帥緊緊握著劉洪才大使的手動情地說:“60年前,無數英雄的中國優秀兒女踏上朝鮮戰場,勇敢戰斗,獻出了年輕的寶貴生命。毛主席連自己的兒子都派上了戰場。這份恩情朝鮮人民永遠不會忘記。”說到這里,他的眼淚奪眶而出,在場的人們無不動容。
當天,參加祭奠的中朝兩國人員還參觀了檜倉志愿軍司令部舊址、防空洞與志愿軍禮堂。在朝鮮解說員生動的講解中,人們仿佛又回到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看到了英烈們浴血奮戰的英姿。
英魂不滅,浩氣長存!毛岸英等志愿軍烈士的精神,正如劉毅然在留言簿上的題詞:“為國舍命,日月同光!”
背景資料:朝鮮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
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是朝鮮幾十個志愿軍烈士陵園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它位于平壤以東約100公里的山區,坐落在平安南道檜倉郡的一個150米高的山腰上,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就曾駐扎在這里。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所在地原本是志愿軍的簡易墓地。1954年,《朝鮮停戰協定》簽署一年后,志愿軍烈士陵園開始興建,1957年建成,占地面積9萬平方米。
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依山而建。陵園四周群山起伏,蒼松翠柏環繞,山下溪水潺潺。陵園由下至上分三層景觀,每一層均以塑像、碑文、浮雕、繪畫等藝術形式,展現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勇形象。陵園大門上用中朝兩國文字書寫著“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大門至陵園第一層有240級臺階,象征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浴血奮戰的240萬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在第三層的墓地里,包括毛岸英在內的134名烈士長眠于此。除3名無名烈士外,每一個墳冢前都立有石碑,所有墓旁都種有一株當年從中國移植的東北黑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