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把習以為常的生活或理念,視為理所當然。
習慣了做奴隸,習慣了窮日子,習慣了家財萬貫,習慣了支配他人,都會習以為常。
哪有那么多理所當然的事兒啊。高速的經濟發展,就不是理所當然的,大國的和諧相處,也不是理所當然的。到了婚配年齡就要結婚生子,也不是理所當然的。
昨天在微信群里看到一個朋友說,合伙兒過日子,成本越來越高了,風險越來越大了。我覺得此言甚妙,借來一用。
大國合伙兒過日子很久了,大家似乎習以為常,覺得理所當然。二十多年來,經濟高速增長,大家買房買車,創業上市,富豪榜日新月異。這都是合伙兒過日子后的現象。
但這日子過著過著風險就來了。
合伙兒,不患寡而患不均。合伙兒,老大對合作伙伴是有角色定位的,覺得你越位了當然就不爽,不爽就要散伙兒,散伙兒意味著成本上升風險大增。
于是,關稅戰、脫鉤、斷鏈這種詞兒,這幾年不絕于耳。
我之所以對合伙兒過日子風險大增發出感慨,倒不是因為關稅戰,而是因為“大同案”——那個 “訂婚強奸案”。
最新的消息是,法院維持了原判,男方判刑三年。
這事兒爭議很大。我看了一些爭吵,很多是立場先行,訴諸男女對立。認為男方被判太輕的人很多,認為男方太冤的人也很多。罵女方的人比比皆是,罵男方的也不在少數。或許正因為知道爭議很大,審判長親自出面為判決結果“辯護”。
我沒有興趣參與爭議這次判決。
讓我感慨的還是那句話,合伙兒過日子的成本和風險越來越大了。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這倆青年男女,找婚介所、相親、訂婚、送彩禮等等,不就是為了合伙過日子么。否則,哪有這些麻煩甚至牢獄之災。
這正是此案引發網民高度關注的原因。當下的社會進入“婚戀困難期”,大量的適齡男女處于單身狀態,倒不是不想結婚,而是“找不到合適的”。原因有很多,歸根結底就是,要么互相看不上,要么是我看上了你但你看不上我。
由于生理的差異,在這個事情上,似乎男方的怨氣更大,控訴女方因處于“交配權”的優勢地位而“漫天要價”。
既然說到“交配”,那就揭掉了婚戀的文明外衣。
如果不是基因、荷爾蒙這些東西督促著男人“播種”,他們對婚戀應該不會那么迫切,性交易中也不至于買方多是男性。自古以來,把性當作商品出售的多是悲慘的女性,悲慘的男性往往只能出賣苦力或去戰場上賣命。
男人可能更賤一些。男性普遍比女性強壯,可能就是優勝劣汰的結果。弱小的早就因為不受女性青睞而沒能把基因傳遞下去。
這或許說明在所謂的“交配權”這個事情上,女性確實處于優勢。既然處于優勢,就不可避免地利用這種優勢,獲得更高的溢價。這沒啥好批評的。畢竟,男人一旦有錢有勢,也會在“交配權”上處于優勢。然而,男性中有權有勢的是極少數,屌絲才是大多數。
在傳統時代,女性走不出熟人社會,只能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婚配,她們可選擇的男性太少,導致不能將優勢最大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屌絲們——他們的競爭者少。
如今,大量的女性脫離了原生社會關系的束縛,尤其是現在媒體信息發達,她們眼界空前地開闊,這必然讓她們更加挑剔男性。
不僅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即便從“生物學”的角度看,她們的挑剔都是可以理解的,或者說都具有合理性。成年女性每個月才一個卵子,她當然要更挑剔婚配對象,她當然要挑選一個能給后代更多保障的男性。所以有種說法,婚姻是女人的二次投胎。
雖然這“合理”,但苦了男性。
很多自稱屌絲的男性,認為現在的女性“仙女化”了,都不正眼看他們了。很多人控訴女方彩禮太高,要車要房,不切實際。網上流傳大量嘲諷女性的“漫天要價”段子。
可是,人家不切實際你管得著么,人家“寧缺毋濫”一輩子不嫁你又如何呢。一部分人的獨立自主、絕不“降價”,對于另一部分人來說可能是“不幸”甚至“災難”。可能現在很多男性理解了老祖宗為啥要打壓女性的地位甚至給女性裹小腳。
然而普通男性也不必懷念或崇尚古代,那時候有錢有勢的男人三妻四妾就說明,一些女性寧愿做妾也不嫁屌絲。
為了基因的延續,雄性從來就要付出更多,就要遭受更殘酷的淘汰。
很可能,在相當長的歷史長河中,能夠留下后代的男性并不占大多數,對于男性這個整體而言,找到一個女性合伙兒過日子可能從來就不是理所當然的。只是,現如今姐妹們看見了更大的世界,對男性的要求更高了,這可能增加了一些男性的怨氣以及性壓抑。
目前似乎看不到讓更多男性緩解壓抑的可能性。他們的壓抑既可能是一種隱患,也可能是一種動力。性從來就是人類“前行”的動力。打下一座城,搶糧搶錢搶女人,是古代鼓勵男性在戰場上拼命的方式之一。
然而,能夠完好無損地沖進城中的士兵從來就不是多數,大量的士兵成為了炮灰。
據說一次受孕,上億的精子會成為炮灰。
據說人類就是這么前行的。
回到當下。
“女權崛起”,“法律偏袒”,讓很多男性找“合伙人”的成本更高因而也更壓抑。而“大同案”讓一些男性看到的是,高的不僅是成本而且還有風險。他們看到的不只是這一案件本身,而是一個隱藏的邏輯——即便女方同意了發生性關系,如果反手控訴被強奸了,他們無法自證清白,總不能事先簽個同意書吧。
不管成本與風險如何增高,這就是現實,甚至從某種解讀看這還是一種進步。進步往往是有代價的,抱怨的本質,可能是不甘心成為所謂進步的“炮灰”。
如果一個現象無解,那就平靜面對它吧,正如本文開頭所說,慢慢地,什么都能習慣。奴隸會習慣做奴隸,單身狗也會習慣做單身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