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教育是平民子弟向上攀登的繩索,是社會公平最后的遮羞布。它也有潛規則,也動不動就有權力、利益的插手與暗箱操作,可能布滿補丁,甚至有人扯著一角想要撕開。但至少,表面上它還算完整,還要講點規矩。
可如今,一條熱搜所呈現的內容,似乎是開啟新世界大門的鑰匙:長沙中考對高層次人才子女實行單列,不納入統招計劃。
簡單點說,就是對中考進行了改革,高層次人才的子女可以受到“優待”,不納入統招計劃。
有些孩子生來便是“統招之外的人”,無需擠獨木橋,直接坐上直通車。
一直以來,各地都有對高層次人才的優惠政策,這一點人們很清楚。
就如同國內向國外招商引資一樣,各個城市也需要吸引招收高層次人才,以人才反哺城市,這符合自然規律。但問題是,這種“吸引”,必然存在一條底線。
舉個例子,希望外企來國內投資建廠,給國人提供工作崗位。但是你不能因此給他開個后門,對其違法犯罪的行為也不管不問。
這樣,招來的究竟是人還是狼,就不好說了。
簡而言之,可以“吸引”,可以提供優待,但這個優待必然存在底線,否則對整個社會而言,弊大于利。
可以提供補貼、優惠、住房安置,但不能讓教育公平成為“招商引資”的籌碼。
修橋鋪路可以吸引投資,但不能因此允許資本家隨意征地霸田。教育本是扶梯,不該淪為門檻,普通人若連公平競爭的機會都失去,社會的裂隙只會越來越大。
如此,便真的是不擇手段了。
另一點是,哪些人屬于“高層次人才”,這個高層次人才又要如何判定,由誰判定?
其實這里面的“學問”可大了,水深到足以淹沒公平二字。許多落馬的高官、國企高管,按標準都能算“高層次人才”,他們自己已經把公家資源盤剝得夠嗆,如今連子孫的前程,也能一并打包帶走。
如此一來,他們的后代從小便坐在特權的搖籃里,享受著制度的溫柔以待,而普通人的孩子則繼續在獨木橋上掙扎,稍有不慎,便是深淵。
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檢索一下,每個城市對高層次人才的認定都不相同,比如上述新聞的始發地長沙,高層次人才認定包括ABCD四類,院士、強企執行官、學術委員會主任等等,這些先放一邊。
在C類和D類里面,專家、一些國內比賽的獲獎者、甚至高企高管都上了榜,都可以算“高層次人才”。
大家想一想,現如今一些專家是什么尿性,一年又能說出幾句不諂上媚下的真話。還有那些國企高管,幾個是干干凈凈的?可這些人,連子孫后代,都將受到蔭庇。
這公平嗎?這科學嗎?這合理嗎?這對普通人來說,努力的意義在哪里?
有人說,這是“時代的必然”,是“人才引進的需要”,可我們不能假裝看不見,那些被排除在“統招”之外的人,他們的孩子,不是依靠才華勝出,而是生而勝出。
當普通人的奮斗被特權碾壓成笑話,這世上哪還有“公平”二字?
教育若不再公平,奮斗便毫無意義。
有人生而擁有光,有人生來被擋在光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