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老百姓的憤怒,真只是因為錢少嗎?
農村老人每月養老金漲了20元,消息一出,網友們表示:“20塊,買鹽能吃半年!”“一生一世花不完啊!”。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這次養老金調整被罵,根本原因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1、農村老人養老金每月143元,城鎮職工3149元,機關單位6100元。三者比例是 1:22:43。
2、對機關單位退休者,20元是“錦上添花”;對農村老人,卻是“杯水車薪”。
更殘酷的是,這種差距是歷史欠賬的延續。
過去幾十年,農民通過交公糧、低價農產品為工業化輸血超2萬億元,卻因戶籍和社保制度被排除在養老體系之外。
如今,他們老了,卻成了“被遺忘的大多數”。
有人說:“國家財政困難,漲20元也是心意。”
但老百姓的憤怒,真只是因為錢少嗎?
首先,是期待的落空。
經濟騰飛,為何農民被落下?
中國GDP已遙遙領先,財政收入連年增長。但農村養老金15年累計漲幅僅68元(從55元到123元),年均漲不到5元。
反觀公務員退休金,動輒幾千上萬元,甚至某縣8800名機關退休人員一年領走7.85億養老金,而11.94萬城鄉居民只能分到2.51億。
財政的錢,到底優先給了誰?
二,其次,是尊嚴的刺痛!
數據顯示,農村60-64歲老人勞動參與率高達77.77%,65歲以上也有39.19%。他們不是“閑不住”,而是養老金根本不夠活!
許多老人七八十歲還在種地、撿廢品,甚至因貧病交加選擇自殺。
這20元的施舍,怎能不刺痛人心?
雖然,政府解釋漲20元是“量力而行”:全國1.7億人領取,一年需多支出408億;加上老齡化加劇(每年新增千萬老人),財政壓力巨大。
但老百姓要問:
- 錢都花哪兒了?某縣一年財政收入16.7億,支出50.9億,卻把55%的養老金發給0.3%的機關退休人員。
- 憑什么?農民沒交社保,但他們交過公糧、建過水庫、修過公路。而機關單位在2014年前從未交過社保,卻能憑“視同繳費”領高額養老金。
所以,財政緊張是事實,但制度不公卻是本質。
要解決這種不公,不能只靠“每年漲20元”的敷衍,必須動真格:
打破城鄉、體制內外壁壘,讓養老金與貢獻掛鉤,而非身份;承認農民對工業化的犧牲,設立專項養老補貼;壓縮三公經費、嚴打貪腐,省下的錢足夠給農村老人體面的晚年。
當他們在跳廣場舞時,農村老人還在為溫飽掙扎;當他們享受高額退休金時,底層百姓連生病都不敢去醫院……
制度的良心,要看它如何對待最弱勢的人。
漲20元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期待一個真正公平的養老制度,當我們每一個人老去的時候,都能“有錢,夠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