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原諒我今天標題用的是游戲界最反動的名言話術。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610.6萬對,離婚登記262.1萬對。
從1980-2024年,結婚最多年份是2013年,為驚人的1346.9萬對;結婚最少年份就是去年,僅610.6萬對,創下自80年代起至今最低記錄:
換句話說,近11年時間,我們結婚人數下跌54.7%:
千萬別以為前年人口小漲就“優勢在我”了,那還是受之前疫情影響,小兩口推遲婚期,23年實質上也是補償性結婚潮;但就這,去年也比上1年多生了52萬。
去年結婚人數少,25年出生人口大概率守不住900W大關了。而且我第1段就寫了,結婚600多W對,離婚260多W對,結婚率下降20.5%,離婚率小增1.1%,離結比也要看。
去年辦理離婚手續(帶訴訟離婚這種)對數約在300-350W對之間,相比結婚對數大概率參半,那也就說去年離結比例保底40%以上,民間有統計說是去年離結比大概是45%,往50%奔了。
但我依稀記得我年輕那會15、16年,那2年還正值房價漲價去庫存,中大型城市全在限購,很多人還搞假離婚買房還記得吧?但就是那2年離結比也就31%跟36%。
現在客觀上根本沒任何經濟收益去誘導人離婚,但現在離結比例還在緩中有升。所以不嚴謹去講,結婚至少是對3分之1(參考去年離結比)的人群屬于是高風險操作。
我先說成本再提風險。我在小紅書上隨便一搜,你們自己看下:
我跟你們講,我這找的這素材都算客氣的,個別地區尤其革命老區,那家伙巧立名目,喔不是,那叫個琳瑯滿目,都把我看花眼了,好幾頁圖,我截都懶得截。
我每次看到這種信息都讓我有種咱已趕英超美,早成發達國家既視感。
我同事去年國慶結婚,小同志才26歲,結個婚房子貸款70多W,首付都找親戚借了20多W,婚禮+彩禮30多W,也找親戚借了錢。結個婚再回來上班的他,莫名其妙負債100W以上了。
如果負債額不變,后續也沒其他大額支出,還清現有債務也要35歲起步了,比我現在歲數都大。多嘴說句,我看不少人反官場上形式主義倒情真意切,輪到自己了那形式主義拉滿,問就是本地風俗。
反正把自己摘干凈,全是環境所迫。
好,不提成本就說風險,大伙都知道,一旦涉及風險就有風控跟風險損失,但風險可不是固定成本,誰能給結婚風險定個數,定個配額?實際去看,結婚風險是TM按比例打擊,甚至是超比例打擊。
在如今居民尚且還債、負債之大環境,大多數人資產已經縮水,收入尚不穩定,底座不穩,又投資1個有風險大項目,結婚率談何拔高?
結婚本身非常純粹和復雜,純粹的是儀式,復雜的是兩個家族融合、育兒、新家庭發展等;從西周到新中國從來如此,也就到現在變味了;現在結婚就徹底=燒錢。
只要你結婚,莫名其妙就要花錢,從鉆戒到婚禮到買房到買車到生娃到補習班到學習機等等這費那費。而且等娃稍微大點了,你還要給學校站崗(上海這邊),各方都等著吞噬你的錢包和時間。
換句話說,無論男女,大部分人都覺得結婚吃虧,索性就不結婚了,那就都不吃虧了。而從本質一點經濟角度看,凡經濟危機來臨,大都是結婚降而離婚升。
但也有例外,比如美國30年代大蕭條跟日本90年代房地產危機,就業市場上客觀出現了男性就業高于女性,又客觀促進了在經濟危機背景下,雖然結婚率漲不動,但離婚率也不至于崩得太離譜。
因為只有男人才有工作,女人出去上班被資本家歧視,嫌棄沒老爺們那樣能當牛馬,沒性價比。所以男女只能取暖,共抗寒冬。
說到這再次佩服導師恩格斯的精準論斷;婚姻不愧是私有制社會的基本經濟單位,在資本尤其是金融資本環境中,所謂婚姻往往受經濟利益驅動更大,而不是純粹愛情。
只有徹底消滅私有制基礎后,婚姻不受經濟因素制約,而是純粹男女雙方愛慕,這才叫真正意義上婚姻自由。
相比過去包辦婚姻,在今天不是說你有對象選擇權比如你能跟這位女生或那位小哥結婚就叫“婚姻自由”了。只要受制于經濟層面,那今天不少婚姻其本質不過是包辦婚姻2.0。
順著經濟層面再啰嗦幾句,我們去看所謂北歐福利國家,在財政支出上大都是金字塔類型,即底層是龐大的社會公共支出,涵蓋教育、民生、幼兒養育這種,靠公共支出兜底民眾育兒成本。這樣后續年輕人就一代比一代文明,其整體國民素養就能陸續被拔高。
發展中國家現階段則根本來不及,先行工業化,而后在工業化基礎上盲目搞城市化,使經濟基礎完全不可避免親資本而遠民生。
尤其我們這種海陸復合型國家,工業化是必須,城市化又為節約成本,哪來錢搞公共支出?所以在這種宏觀環境下,婚戀市場不被異化那就見鬼了。
如果公共服務支出跟不上也沒事,“財”和“稅”又是1個大頭,房地產是大有文章可做;去年一系列放開政策對房價刺激還很有限,大家拍腦袋一想就知道,增量都做不動,只能做存量,靠啥做?房產稅。
房產稅落地后,才有稅收收入(比如萬億級別)搞直接生育補貼,或者大力輸出社會公共服務,間接拔高生育率。
當然了,有人說不敢收房產稅怎么怎么...那就不收吧!房子就該高價賣給年輕人,年輕人就該拿6個錢包或父母養老錢去接盤,行了吧?好,出院!
經濟基礎脆弱,就連媒體輿論還在大口吃“性別對立”流量。咪蒙那句“非生兒子,你家有皇位要繼承???”算是給很多老哥當頭棒喝。
這輿論也是有政治意圖。中國難對付一定程度上是我們離譜的戰略縱深,即便我們被降維打擊,拼血條也能耗死敵人(參考抗日戰爭)。但同樣,我們也有人口縱深,摧毀我們健康人口結構一樣能達到目的。
從民國時美蘇布局中國南北分治,到80年代后什么“7國論”,都是想打掉我們戰略縱深。尤其說什么中國只有分成7個國家才能民主,好家伙,合著2000多年前戰國那會最民主唄?
對昂撒猶太人來講,領土縱深搞不動,就打掉你人口縱深。只不過摧毀人口縱深時間成本高,變數多,沒有摧毀領土戰略縱深來得暴力有效。
畢竟“保家衛國”,你連家都沒有還談啥衛國?凝聚力必下降1個火候。
想來真諷刺。民國時女性地位低下,不可上桌吃飯、不可進祠堂、還要裹腳。但后面解放戰爭中,女性也出了擎天之力。建國后老師更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女同志紛紛走出家門,跟男同志們一齊建設社會主義。
我舅舅當年下鄉修鐵路、扛鋼軌,我舅個子高,鋼軌重量全在他肩上,有次壓到他吐血。我媽修水庫那會,一條胳膊100斤水泥,一次能扛200余斤水泥,這就是當年的年輕人。
現在有些人滿口兩性對立話術,居然堂而皇之把什么生育權、冠姓權都拿出來交易,然后說現在進步,以前落后。
我是沒看懂這因果關系在哪?
其實論進步、落后辯證關系,我們會發現,你說保守吧,沒事,前現代來解決,你說進步吧,也沒事,后現代來解決。可咱現在婚戀輿論氛圍是啥?半進步半保守,活像半殖民半封建。
就拿現在最火的彩禮講,如果純按保守思想看,收了彩禮,那就三從四德,相夫教子??扇舭催M步思想看,男女都平等哪來彩禮?但在今天你再看,我們好像既不進步也不保守,成了縫合怪。
有讀者肯定會問“為之奈何?”我在想,如果經濟基礎不好動,輿論勢頭不好扭轉,法律條文也不好改,那行政處罰力度總可以拉滿吧?
比如騙婚的、家暴的、誣告強奸的、婚內出軌的,凡婚內出現此類行為的,無論男女,輕則清空支付寶,重則發配蒙古放羊,把踐踏婚姻成本呈正無窮式放大抬高。
不說讓人那么憧憬婚姻,
起碼別讓人恐懼婚姻吧?
娶妻生子,成家立業,數千年來,莫不如是。在結婚這事上,從來如此便是對的,因為這是人性、是天道。
反人性、逆天道的從來不是那些不愿結婚的人,而是把那些原本憧憬婚姻、向往愛情的人給逼到對立面的暴論和棋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