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行甲在湖北巴東任職的期間,曾有一次火遍全網的講話。
在這篇講話里,陳行甲披露了一個項目建設過程中有關人員上下其手撈錢的細節:
東瀼口鎮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投資300萬元,中標者田某交代項目前期費用就花了30萬,給時任鎮黨委書記送現金50萬,給具體負責該項目的鎮黨委副書記送現金20萬(此人沒敢要,上交了鎮政府機關),還給鎮政府上交了20萬管理費。這才300萬的項目,送都送出去了120萬,多么的舍得!他還要賺錢,可想可知,真正落到工程建設上的資金有多少。
項目的中標者如此上下打點,目的當然是為了變本加厲地重新撈回來。
總共就那么點錢,送出去40%,剩下的60%用來做項目,他們甚至還有賺頭。
以前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后來這句話變成了有錢能使磨推鬼。
有時候你不得不佩服這些人的“智慧”,在貪婪的驅使下總是能展現出驚人的創造力。
幾十億有幾十億的手段,幾百萬有幾百萬的伎倆,總有辦法火中取栗。
以前聽過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官有十條路,九條民不知。此言誠不欺我啊!
可我萬萬沒想到,就是幾塊錢的交易,他們仍然能在螺螄殼里做道場。
昨天的大片,披露了這樣一件事。
長春汽開區第七小學的校長和后勤主任,居然從孩子們的牙縫里1毛1毛地摳錢。
學生餐每餐的費用,也就是8塊錢,利潤空間想來十分有限。
可配餐公司居然能從極為有限的利潤中,每餐分給校長、后勤主任兩人各1毛錢回扣。
后來餐費漲到了12塊,配餐公司給他們的回扣也水漲船高,直接漲了3倍。
從2010年到2019年,連續9年多的“螞蟻搬家”,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
光是后勤主任戚世國一個人,就拿了23萬。
當然,相比那些動輒幾億幾十億的來說,這23萬不過是小卡拉米。
可我算了一筆賬,剛開始回扣是1毛,后來變成了3毛,給他們算個平均數2毛。
這23萬,大約是從孩子們的115萬餐飯里,一餐一餐摳出來的。
一頓幾塊錢、十幾塊錢的飯,校長拿幾毛,后勤主任拿幾毛,成本只能一降再降。
更加令人細思極恐的是,配餐公司為什么要校長和后勤主任送錢?
付出不該付出的,只為得到不該得到的。
從資格的準入,到質量的把關,其中的微妙不上秤沒有四兩重,上了秤千斤都打不住。
而且校長和后勤主任這種吃回扣的行為存在不是一年兩年,而是長達9年多。
這么長的時間,監管去哪里了?
孩子們餐桌上的問題,出了可不是一次兩次了,上個月就有這么兩件事。
先是遼寧本溪一學校食堂,工作人員從垃圾桶里倒剩菜給學生吃。
后是官方披露,湖南隆回兩任書記收錢,放任不良商家將劣質米摻進學生營養餐。
更不要說此前的臭肉事件,食物發霉變質引起幾十名學生腸胃不適事件……
一次又一次震碎三觀,一次又一次突破底線。
有人鼓勵繁衍下一代,有人卻在摧殘下一代,我實在想不通為什么會如此撕裂。
前不久我寫了一篇文章,說起某些學校“禁止”學生過洋節的事,里面有這樣一些話:
他們不在乎孩子們的嘴里吃進去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甚至試圖給孩子們的腦子里灌輸亂七八糟的東西。
有抵制這個節那個節的精力,為什么不拿去好好管一管孩子們的餐桌?
當時有不少人通過留言、私信罵我,教育我應該站在正確的立場上思考學校是干什么的。
什么是正確的立場,誰的立場?
誰要是伸手從我孩子的嘴里奪食,讓我知道了我肯定跟他干到底,這就是我的立場。
老百姓關心的,首先是孩子在學校吃得好不好,然后是學習成績怎么樣,而不是過不過什么節。
這不是什么立場不立場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良知的問題。
良知沒了,就什么都沒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