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日開始的養老金并軌改革,自然而然地把退休人員分成了三類,即:老人、中人、新人。
一、“老人”們的退休金已經開始捉襟見肘了
老人即是指2014年9月30日以前退休的人員。
中人是指2014年10月以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以后退休的人員。
新人即是指2014年10以后參加工作的人員。
針對這三類退休人員確定的養老政策也就分別叫“老人老辦法”,中人設置了“十年過渡期”,“十年過渡期”結束后全部采用“新辦法”(但并不是就等于是完全適用于“新人”的辦法)。真正意義上的“新人”是指2014年10月1日以后參加工作的人員,這類人員在養老金十年過渡期結束時還不可能退休,因此,所謂的“新辦法”并不就是單純針對新人的辦法。
從目前養老金(退休金)的計算方法來看,老辦法簡單容易操作。老辦法就是按退休人員退休時上月的基本工資根據工齡按照一定比例進行計算。原則上是工齡30年以下按80%進行計算,30年以上到35年為85%,35年以上為90%,最高比例也就是90%。
老人退休時的工資普遍偏低。比如,2014年9月30日以前退休的人員,當時執行的工資標準是2006年的工資標準。
舉個例子,某專技六級的副高職稱教師,當時的崗位工資為1040元,對應的薪級為38級的話,薪級工資為944元,加提高10%(1040+944)×10%=198.4元,該教師的退休工資如果按90%計算,他的基本退休工資為:(1040+984+198.4)×90%=1964.16元。再加生活補貼2250元(生活補貼各地標準不一樣),這位按老辦法退休的老人實際到手的退休金合計為:1964.16+2250=4214.16元。根據2015年3號文件,增加460元/月,那就是4214.16+460=4674.16元。以后十年退休金調整,因為按照定額、掛鉤、傾斜政策,每年的調整均要遠低于平均上調水平,這樣,到目前即2024年退休金調整以后,月退休金一共才6300元左右。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在2014年養老金并軌改革前退休的人員中,副高職稱指標是很少的,只有在職工總數的2%,獲得副高職稱的人員都是鳳毛麟角,一般是中級職稱,有的甚至是初級職稱退休,可以想象屬于“老人”這一群體,退休待遇是普遍偏低的。而且,那個年代工資也偏低,工作條件也很差。從湖南的情況來看,這些“老人”的退休金一般是在5000元左右的水平,高的也不過五千六、七百元一月。在社會平均工資大幅度上漲和通貨膨脹率不斷提高的情況下,“老人”們的退休金明顯縮水,拿著四五千一月的退休金已經感覺生活捉襟見肘了。
二、“中人”們一部分享受到了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
同“老人”相比,2014年以后退休的“中人”多享受到了幾方面的發展紅利,一是多了一份職業年金,多了一份保障。二是2014年以后,公務員和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放寬了職級和職稱的政策,不少人退休前可以享受到高一個級別的工資待遇。還有就是住房公積金的增加,這些都是遠優勝于“老人”政策待遇。更重要的是,中人十年過渡期工資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還是以副高六級為例,2024年的崗位工資為3260元,對應薪級38級,是3391,再加兩項之和的10%,(3260+3391)×10%=665.1元。共計3260+3391+665.1=7316.1元。
而2014年的副高六級僅1964.16元。兩者相差7316.1-1964.16=5351.94元。
再從社平工資來看,根據相關資料,2014年計算的上年度社平工資是3349元,2024年計算的上年度社平工資是7069元,兩者高出7069-3349=3720元,高出了一倍多。
從實際退休養老金來看,2024年湖南的副高六級退休人員養老金一般在10000元左右,比“老人”的副高六級大約要高出4000左右。
在計算方法上,過渡性養老金的視同繳費計算方式是以退休時的上年度社平工資進行計算。就因為這樣,同一地區“老人”與晚退中人的退休待遇每月要相差3000—5000元左右,“老人”們自然是“吃虧”不小的。當然,我們不是反對后退休人員享受社會發展的紅利,但是,社會發展的紅利也不能把“老人”給遺忘了。“老人”們雖然說每年調整退休金,但是調整的幅度遠遠低于社平工資增長的幅度。
從“老人”、“中人”、“新人”三類人員的養老金計算來看,“老人”的計算方法前面已經說過了。“中人”設置了一個十年過渡期,在十年過渡期內,參照“老辦法”進行比較,高出部分按每年遞增10%進行計算,到十年過渡期最后一年即按高出部分的100%計算。這就是造成十年過渡期內的“中人”早退和晚退差距的原因。總起來說與“老人”有些類似,不同的是,早退中人主要是受工資增長因素的影響所造成的差距。晚退休的后面的工資增長以及社平工資的提高,計算基數就要高于早退中人。與“老人”的老辦法比,一是計算基數的原因,二是過渡性養老金的視同繳費計算方法上的因素,二者的作用使與“老人”的差距更大。
還需要指出的是,十年過渡期結束后,有人認為完成了并軌,好像就是已經進入正常的養老金計算時期了,其實不然。十年過渡期只是表示完成了與“老辦法”的比較階段。2014年前參加工作的工齡仍然是作為視同繳費進行計算的。只是不需要與“老辦法”進行比較了,直接按100%計算養老金。所以說,視同繳費的計算都是按退休時上年度社平工資進行計算是很不合理的,勢必造成越往后差距越大的現象。
至于“新人”的“新辦法”,那是與前面兩種情況都不同,它都是實際繳費年限,沒有了“視同繳費”這個概念了。那個時候就是真正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
三、從歷年退休金調整的比例可以看出近10年退休金的縮水速度
上表是1996年—2024年個人繳費指數與社平工資對照表。從上表知道,2005年的社平工資是1225元,2014年的社平工資是3349元,從退休金上漲幅度來看,2006年上漲幅度為23.7%,2007年為9.1%,其余時間均為10%。這樣就避免了退休待遇與在職待遇差距過大的問題。然而,2015年以后,在職工資大幅度提高,而退休待遇僅2015年上漲10%,其它年份一直在下降,到2024年下降到了3%。明顯遠遠滯后于在職職工工資的增長幅度,這樣就造成了早退與晚退養老金的巨大差距。
總之,養老金并軌改革十年過渡期的實踐結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相反,形成了養老金分配的巨大差距,這種巨大差距是對養老金并軌制定的“效率與公平”原則的扭曲,是完全不應該出現的現象。
這種養老金分配政策對“老人”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國家應該出臺相應的措施改變這種巨額差距的狀況,給“老辦法”政策下的“老人”還一個公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