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讓我談談網絡游戲毒害中國青少年的情況,我不知道從哪個地方談起,所謂的游戲都是迭代升級的,以前我們小時候拿著泥巴、石頭玩過家家的時候,是不是也是一種游戲呢?
其實國家對游戲管控很嚴的,甚至是打壓的,至少比外國嚴的多,尤其是混亂的價值觀,以及色情、暴力、歷史虛無的內容都被封殺掉了的。
我曾經見過一個高三女生,癡迷于讀《紅樓夢》,后來性格大變,把自己代入了林黛玉的角色,語文成績確實非常好,但是文科成績太好的緣故,更容易去走進人物的內心,因此變得沉默寡言、孤傲不近于人,給外面的人感覺是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此時此刻,我們要怪罪于《紅樓夢》這本書嗎?
很多大人批評小孩子的時候,要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有些東西成癮,是怎么形成的,到底有沒有危害?比如現在的短視頻,很多人刷的時間很長,下到8歲,上到80歲,全部都在手機上看短視頻,這遠比網絡游戲普及的多,網絡游戲只是以年輕的男生居多,其他人對這種興趣都不是很大的。
如果說一個事情成癮,其實什么事情都能成癮的,看書也會成癮的,有個中年人癡迷于讀書,讀到后來,他覺得自己也能寫書生存,反正也不出去干農活,也不去城里去打工,就整天風花雪月的瞎寫,結果40多歲了,還得靠父母養,本來愛讀書是好事情,但是讀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地步,那就是一種災難了。
很多家長仇恨游戲,只是不太懂游戲而已,現在的游戲,里面的快意恩仇,打打殺殺,都是符合中國傳統的社會價值觀的,也就是最終的結局必須是正義戰勝邪惡,你不能搞成好人都死了,壞人都活的很滋潤,那肯定不行,這種游戲的設定,家長有什么好擔心的呢!
但為什么網絡游戲還是要被人詬病呢,我覺得大概是兩個方面吧,一個是小孩子玩的時間太長,另一個可能就是花錢玩了,這兩個問題,如果孩子已經超過18歲了,還是這樣的,那別管他,自生自滅去吧,社會主義養巨嬰,也不可能養一輩子!但是如果孩子是未成年,那應該是家長要負責任的啊。
游戲要玩多長時間,要不要花錢玩,都要適可而止,花個幾十元的,我們不要去責怪,從小也要教育小孩子怎么使用錢,若是小孩子花上上萬元玩游戲,那肯定是不行的,家長得告訴孩子,你獨立自主后,你可以做出你的選擇,現在你沒有民事行為能力,也沒有自己創造的經濟能力,你的行為被家庭約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我們古代王朝肯定是沒有網絡游戲的,但是遛鳥、逛窯子、蹴鞠、斗蟋蟀不都是玩的火熱么,霍去病的愛好就是踢足球,一天不踢,渾身不舒服,小時候,家里人也說他不務正業,但是長大了,根本就沒有妨礙他建功立業啊!
關于網絡游戲,我們要知道孩子目的是什么,我見過一個初中孩子,在初二的時候,就被一家著名的單位招走了,估計游戲玩的太厲害,作為電子競技人才的備用而招走的,這種孩子是極少的一部分。大多數的可能是放松自己,打發時間。
那我們跟蹤一些學霸,幾乎高中前幾名的男孩子,他們的游戲玩的并不差,很多成績好的女孩子,游戲玩的也并不差!這些孩子是有自控力的,而且還講究效率。他們做作業的時候,干脆利落,快速完成,然后該休閑的時間休閑,就是玩網絡游戲,也不拖泥帶水,當天設定一個目標,完成了就不繼續完了。
那么確實有些孩子上癮無法自拔怎么辦,你要看他顯示出什么特征,如果關起門來,不出去社交了,只玩游戲,那已經是病癥了,家長要帶出去活動活動,或者鼓勵和同學們一起出去玩,并不是說游戲毀了他,有這種特征,只能說明,他要脫離社會了,他要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了。
有很多家長認為,如果把玩游戲的時間都用到工作和學習上,早就升官晉爵金榜題名了,問題是你做得到么?我個人覺得,其實哪有什么長輩反感電子游戲,他們反感的只是孩子而已,只是小孩子沒有得到他的期望值而已。
如果你有能力,有責任心,還能幫襯大家,身居高位,還不擺架子,面對誘惑,經得起考驗,雖然最大的愛好是打個游戲,那你也是個好兒子、模范老公、好領導。就像祁同偉一樣,把老家的狗都變成了警犬,那就是說他是從村子里走出去的最厲害的人物。
中國主流媒體很少會宣揚游戲的積極意義,甚至還會刻意打壓。媒體一提到“問題少年”,蹦出的詞語永遠都是沉迷游戲。現在網上一搜一大把的“戒除網癮學校”,更是把游戲描述成洪水猛獸。但是游戲妖魔化的背后,其實還是家庭責任的缺失。
不可能學校鼓吹你玩游戲,學校現在都是很謹慎的,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的不做,生怕家長后來找麻煩,但是我們家長也要反省自己的思維,好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有一點中國特色,一方面要求他將來干的事情能賺錢,一方面他從事的職業能在親朋好友面前能裝逼,你說,這樣的要求,是不是容易把小孩子送入歧途呢?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經驗主義錯誤。有些人經常選擇一些極端事件,來渲染網絡游戲在某些個體身上產生的危害后果,但是我們要明白,娛樂業的發展,是讓你休閑,而不是讓你沉迷其中。這種東西并不是毒品,他和看小說、看電視、打籃球、踢足球、喝酒聊天沒有什么區別!
小孩子玩游戲和大人打麻將一樣,一來是個人的消遣,二來也是同朋友增進友誼的方式。但是要分清楚度,玩到后來,變成賭博就不對了,這個道理要和年輕人講清楚,而現實情況是,很多長輩根本不愿意去了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而是用自己印象里的刻板印象去判定好壞,并用長輩權威來命令執行。這勢必造成兩代人之間交流的障礙。
中國的網游實際上在國外的發展勢頭要更猛一些,對傳播中國文化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比如名著三國演義和西游記,變成了不同版本的游戲,制作都非常精良,深受老外的喜歡,像類似的這種游戲不凡玩一玩,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家長們不必談游戲色變。
吃飽,穿暖,睡覺,每天醒來就去工作,回來到頭就睡,我估計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可能再接受了,因此老一輩的人要理解年輕人吧,或許他們想象的工作之余的享受,才能真正的拉動內需,讓中國進入內循環經濟的時代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