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GDP最大的一塊蛋糕切的是醫療。”近日,北大教授李玲接受鳳凰網財經《封面》專訪談及美國經濟時表示,五分之一的資源用在醫療上,政府財政最大的支出項也是醫療。
李玲表示,高昂的醫療費用在拖垮美國的財政,也在拖垮美國的企業與個人,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因為醫療而破產。同時,醫療費用高也導致美國勞動力成本太貴,所以美國企業很難回到美國。
“我們國家現在醫療服務的主體提供方還是公立醫院,所以核心還是把公立醫院真的管好。”李玲說,在醫保體系下的我國醫療制度,公立醫院仍為服務主體,但目前國家財政對公立醫院的投入不超過8%,因此公立醫院的運營里絕大部分仍要靠醫院自主創收。
為什么中國老百姓都在呼喚“免費醫療”?李玲指出,免費醫療的全稱為國家醫療服務模式,就是醫院是政府辦的,老百姓去看病費用低或者免費。
“老百姓對免費醫療的呼聲一直很高,因為現在大部分國家都是免費醫療,醫療已經成為政府的一個主要責任?,F在的醫保體系和老百姓的期待確實相差還很遠,費用不斷上升,報銷比例并沒有增加,老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而問題的答案是三明模式,將醫保、醫療、醫藥合成一體,把錢集中起來花,就可以控制住大量的浪費。”李玲說。
針對醫療改革的主張,北大教授李玲向鳳凰網財經《封面》表示,醫療改革的制度設計肯定要政府來主導,因為醫療是社會基礎設施,醫療領域如果完全靠市場,是嚴重失靈的。因為在醫療市場,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醫療決策權在醫生。
因此李玲提出質疑,如果醫院要創收,那百姓的需求是真實需求嗎?李玲表示,各個國家都已從實踐中發現,“單純的靠市場肯定是不行的,都是由政府來建制度”。
以下為對話實錄:
北大李玲:美國醫療費用占GDP的20%,三分之一美國人因為醫療破產
李玲:現在基本上越發達的國家醫療問題越大,比如美國是最發達的國家,整個國家GDP最大的一塊蛋糕切的是醫療,五分之一的資源用在醫療上,政府財政最大的支出項也是醫療,所以好像高昂的醫療費用在拖垮美國的財政,拖垮美國的企業,也在拖垮美國的個人。美國不是要讓企業回到美國嗎?但其實不可能,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勞動力成本太貴了,而這個勞動力成本里面醫療就是一項,現在美國的人均醫療費用超過我們的人均GDP,所以你就想想企業回得去嗎?
鳳凰網財經《封面》:就是說美國經濟空心化的其中一個原因,跟醫療有關。
李玲:對,它醫療太貴了。美國就是比較靠市場,因為它以商業保險為主體,政府把弱勢人群包了。但是美國恰恰就是最沒有效率的制度,醫療費用占到GDP的20%,到現在還沒有實行全民醫保。企業也失去了競爭力,因為需要給員工買醫療保險費用,還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因為醫療破產。美國之所以產生昂貴的醫療,就是因為美國沒有制度,是靠市場的,導致費用不斷上升并且沒有辦法控制。美國今天這樣的一個快速下降,其實和它的醫療制度的無效是連在一起的。
李玲:公立醫院國家財政只投入不到8%,醫院要靠自己創收90%以上
李玲:我們國家在80年代前其實是免費醫療體系,是國家醫療服務體系,我們現在等于是個醫保體系,但是我們又有龐大的公立醫院。但是我們的公立醫院是所謂的公立醫院,我們目前國家財政對公立醫院的投入不超過8%,也就是說比如一個醫院,它的運營里面絕大部分要靠自個創收。
鳳凰網財經《封面》:它還要自己賺錢。
李玲:主要靠自己,財政只投入不到8%,所以90%以上它要自己掙錢。
鳳凰網財經《封面》:基礎保障這塊其實還是公立醫院。
李玲:就是你給老百姓提供普惠式的醫療服務。我們國家可能是全世界少有的,不到4萬個醫院,公立醫院只有1.2萬,民營是2.7萬,所以公立只占30%,民營占到70%。我覺得2.7萬億私立醫院,它解決是個差異性、多樣性,它是一個滿足不同人群偏好的問題。
但是醫療服務的主體方是公立醫院,因為民營綜合醫院很少,它大部分都是???,應該說我們國家現在醫療服務的主體提供方還是公立醫院,所以核心還是把公立醫院真的管好。
李玲:為什么中國老百姓都在呼喚“免費醫療”?
李玲:為什么老百姓都在呼喚免費醫療?我相信中國老百姓也不是說看病一分錢不花,免費醫療的全稱叫國家醫療服務模式,就是醫院真的是政府辦的,老百姓去看病低費或者免費。我想老百姓對免費醫療的呼聲一直很高的原因是,我們跟別的國家或別的地區對比,比如說最早的金磚五國里面,巴西、印度、南非、俄羅斯都是免費醫療,現在大部分國家都是免費醫療,醫療已經成為政府的一個主要責任。
而我們現在的醫保體系,老百姓是有了保障,但是跟老百姓的期待確實相差還很遠,費用不斷在上升,報銷比例并沒有增加,這樣就造成老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那為什么會產生這個情況呢?其實是制度造成的。
鳳凰網財經《封面》:有沒有制度上的辦法可以解決醫院需要自己賺錢的問題?
李玲:當然可以解決,福建的三明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政府重新設計了一個制度,讓醫保、醫藥和醫療形成合力,同向發力,然后解決醫院的運行、解決醫生的工資。
鳳凰網財經《封面》:整個醫院的錢都是從財政撥款嗎?
李玲:沒有,三明的創造性就在于,因為我們現在財政撥款是不足的,我們現在的醫保算是財政在真正買單,我們有近10億人的居民醫保,所以等于財政沒有把錢直接給醫院,而是去買了醫保,然后醫院怎么拿這個錢?它得去使勁地治療才能把這個錢收回來。
三明把醫保、醫療、醫藥合成一體以后,政府一手托著所有的公立醫院換軌變制度,重新設定新的考核和激勵制度,另外一個手把所有的醫保拿到手。除了醫保還有財政的錢,還有公共衛生的錢,把所有的錢集中在一起,根據新的考核直接撥款給醫院,然后根據醫生的年薪制的考核規則,直接給醫生發年薪。實際上我覺得這是創新型的中國式免費醫療,因為國外的免費醫療是財政直接撥款,但是我們現在已經有了這么一個醫保制度了,還是沿用這個醫保制度,只是把錢集中起來花,但解決了醫院的運營,解決了醫生的薪酬待遇,這樣大量的浪費就控制住了。
鳳凰網財經《封面》:這個模式其實已經有很多年了。
李玲:你是不是要問為什么推不出來?其實三明醫改的主體不是衛生部門,衛健委是推不動的,三明醫改的主要的推動方是市委、市政府,是政府要改。
李玲:醫療領域必須由政府來建制度,不能完全靠市場
鳳凰網財經《封面》:所以您是主張政府來主導整個醫療改革?
李玲:制度設計肯定是要政府來,醫療是一個社會基礎設施建設,醫療領域如果完全靠市場,是嚴重失靈的,就是因為信息嚴重的不對稱。你看我們一般的市場消費者可以和供給方,就是生產方和消費方,可以博弈,信息是對稱的。而醫療,實際上是把你的醫療決策權給了醫生,醫生替你做決定,也就是你的需求是醫生做決定。你想想看,如果醫生要創收,你的需求是真實需求還是虛出來的需求?所以各個國家都從這種實踐中發現,單純的靠市場肯定是不行的,都是由政府來建制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