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一家影視公司,承接了電視臺81集的都市愛情微短劇《煙火愛情》。
雖然網上沒有查到這部微短劇講的是什么,但看名字大概也能猜到:這是一個愛情故事,而且還得整的蜿蜒曲折,波瀾壯闊,還有生離死別也是一定要有的。
要不然怎么能對得起“煙火”二字呢?
那既然要拍生離死別,肯定要找醫院實地取景啊,于是劇組就來到了當地一家醫院拍攝。
可沒想到,拍戲的劇組居然遇到了人家真的在生離死別。
有一名余先生,他的母親當天正在ICU里面進行搶救,他姐姐因為擔心,在在旁邊哭泣。
而在ICU病房的不遠處,劇組的工作人員已經架起一盞巨大的補光燈,正對準一張病床進行照明,旁邊還有一些攝像設備,占據了醫院走廊一半的空間。
一個在拍生離死別,一個是真的生離死別。
不過余先生一家還算是大度的,也沒說什么,你們拍戲就拍戲唄,只要互不影響就行。
可沒想到,接下來魔幻的操作來了。
一名劇組的工作人員突然跑過來說:“你們能不能哭小聲點,不要影響我們拍段子。”
余先生聽完瞬間就不爽了,“我們哭都不讓哭?我影響到了你們嗎?”
雙方爭論了兩句,旁邊有人過來勸解,余先生想到自己母親還在ICU里,也沒有過多追究,保持安靜,繼續等結果去了。
劇組拍攝結束離開后,沒一會兒,有一名自稱是“醫院負責人”的男子找到余先生一家,告訴他們,因為影響到拍攝,劇組可能要起訴醫院。
可是余先生事后通過查詢該影視公司發布的劇照發現,這家伙根本不是什么醫院負責人,而是劇組的工作人員。
余先生覺得這件事很離譜,很炸裂,便將自己的遭遇發到了網上,要求影視公司道歉。
當天晚上,余先生的母親搶救無效逝世,可是他卻沒有依然等到道歉,而只是影視公司工作人員不斷打來的刪帖電話。
而醫院方面也拒絕回應,一直沒有出面道歉。
新聞就是這么簡單,乍一看挺離奇的,可只要把背后的邏輯說通,一切就變得很好理解了。
劇組收了經費,限期內要完成拍攝任務,醫院拿了場地費,自然要配合拍攝。
至于你們患者家屬,誰管你們啊?
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是沒有共情能力的。
人家只在乎自己在乎的,你們家有什么事,和我有什么關系?又不是我家里人在ICU搶救,我只知道,你哭聲很大,影響到我們拍攝了。
利益至上+沒有共情能力。
這就是這條新聞的內核。
你看完新聞,可以評論說現在娛樂至死,這種事情必須要引起重視,如果不加以制止,那么任何場所都將會成為娛樂至死的場景。
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弘揚正能量。
這說的當然都對。
可只是第一層,如果只是這么簡單,今天我是不會聊這個問題的。
之所以要寫,因為我想談一談第二層:某件事情發生后,后續該如何解決?
上面余先生的這件事情目前已經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余先生主動聯系了記者,他說:當地衛健委,醫院領導以及影視公司相關人員在輿論發酵后已經來到了他的家里,雙方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溝通,之前是存在一些誤會的,如今誤會已經解除,沒事了。
什么誤會呢?
首先,拍攝現場并非在ICU門口,而是與ICU相隔15米以外的公共休息區域。
其次,現場并未發生語言和肢體沖突,工作人員對余先生一家是ICU重癥家屬身份不知情,所以產生了誤會,這才引發了余先生一家的憤怒情緒。
第三點,事情發生后,劇組工作人員已經道歉并多次嘗試與余先生取得聯系,但因為余先生家里突發變故,急需處理諸多事情,雙方才一直沒見面把事情說清楚。
第四點,關于醫院一直沒有出面道歉一事,余先生告訴記者,這也是自己給弄誤會了,見面溝通當天,醫院相關工作人員就已經聯系了他的哥哥,但哥哥怕自己事情太多,就沒把這件事告訴自己。
最后,余先生表示衛健委和醫院的人都已經向自己道歉了,他希望希望這件事到此為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
簡單的總結一下,劇組沒錯,并沒有占用醫療資源。
之所以余先生家人會生氣,那是因為人家不知道他們是患者家屬,雙方產生了誤會。
事后,無論是醫院還是劇組都在積極的道歉,但余先生因為家里事情太多,全都巧妙的錯過了。
最后,雙方經過溝通之后,誤會已經解開了,感謝廣大網友們的擔心,但這件事就請到此為止吧。
其實啊,只要是明眼人對比一下就能發現,余先生前后回應的矛盾之處。
他后面出來的那些解釋,其實是有很多邏輯漏洞說不清楚的。
就比如人家劇組人員不知道你們是患者家屬,所以才會產生誤會。
這話說的通嗎?
我在醫院里,在ICU外面哭,然后你說你不知道我是患者家屬,咋的,我不是家屬我是誰,我是演員啊,和你們一樣過來拍戲的,還是說我有毛病啊,沒事跑來醫院哭?
這種說法根本就是很牽強的。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解釋的原因也很簡單,在輿論發酵之后,對方跑來和余先生一家和解了,具體怎么談的不知道。
但是談的結果是讓余先生一家可以接受的,所以他們主動配合出來澄清,消除負面影響。
有網友看到這里,就跑去留下了這樣的評論。
可是余先生在得知之后,卻對記者說,這些均為不實言論,如果謠言影響到個人生活,會考慮起訴傳謠者。
余先生到底是怎么解決,我不關心。
我只想要聊這件事背后所反映出來的這一類社會現象。
這也是我們經常在面對某些社會問題所陷入的一個怪圈。
我發聲,并不是為了某種不正確,不公平的社會現象。
而是因為我遭遇到了不公正,所以我要發聲,我要向維護自己的權利。
但是當輿論發酵,引起重視,我的問題得到解決之后,那我就啥都不管了,我就愿意息事寧人,愿意配合你們消除影響。
你們讓我咋說,我就咋說,怎么樣都行。
而因為這件事所暴露出來的共性問題呢?
比如會不會有下一個患者家屬在ICU門口,也碰到類似的事情。
醫院的管理是否存在失職,是否需要問責?
那就和我沒有任何關系,反正我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謝謝廣大網友們了,感謝你們替我發聲,但現在,我已經談妥了,所以請你們閉嘴吧,別再給我們惹麻煩了。
要不然,我可是會起訴你們的喲。
于是,下一個張先生,趙先生可能還是碰到同樣的問題,不過他們的問題最終也得到解決。
只有打抱不平,義憤填膺的網友們在風中凌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