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社會現象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本質。
江西彩禮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但是高額的彩禮已經威脅到了市場經濟本身。
分田單干之后,農村基層集體組織迅速崩塌。小農經濟下,一個家庭的男性壯勞力數量決定了家庭在農村的地位,于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在市場條件下再次煥發新生,以一種畸形的程度快速發展。
越是小農經濟發達的地方,或者越是工業化不發展的地方,重男輕女的思想就越嚴重。小農的生產方式,構成了這種思想的經濟基礎。
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按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江西男性與女性比例是108.31:100,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江西男性與女性比例是107.46:100。
小農經濟下產生的畸形人口比例,是江西彩禮的第一個物質基礎。
1992年后,市場經濟徹底成型,各省的發展不再是通盤計劃,而呈現出一種錦標賽的競爭。各省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江西本身自然資源不太豐富,又地處內地沒有出海口無法快速發展外向型經濟,經濟發展相對緩慢。
特別是2000年以來,環江西六大省份的經濟整體明顯好于江西,除安徽外各省人均GDP均明顯高于江西,2018年后安徽的人均GDP也持續高于江西。
于是就呈現出一種虹吸現象,江西的女生大量外嫁。
江西女生外嫁比例非常高,惡化了江西本就失調的男女比例。這種情況在農村地區尤為嚴重。
可見,江西高彩禮現象并不是自古有之,是改革開放后、特別是2000年后才出現的。
這種現象的背后,一是市場經濟下必然形成的人口失衡(小農區域);二是市場經濟下江西發展相對落后,導致女性外嫁,加速了適婚年齡男女比例失衡。
二者共同導致江西女性(特別是農村女性)在婚育市場成為一種相對稀缺的商品。
而市場經濟的一個典型特點,就是所有東西都可以用金錢衡量,包括愛情和婚姻。
于是,把女兒當做商品出賣,就成了一種越來越普遍的現象。
攀比心理加重了這種現象,但不是這個現象的本質。一些家庭為了給男孩積攢彩禮錢,在嫁女兒的時候也會要求高額的彩禮,這也會加重這種現象,但仍然不是這種現象的本質。
高額彩禮已經有二十來年了,現在江西的彩禮動輒二三十萬,這種高額彩禮甚至已經影響到了市場經濟的穩定運行。
市場經濟要穩定運行,勞動者就必須完成勞動力再生產。勞動力再生產至少有兩個部分,養活自己,養活后代。
要養活后代就要結婚,要結婚就要結得起婚。現在高額彩禮甚至導致一部分年輕的打工人結不起婚,不敢結婚。也就是說,由于高額彩禮的出現,使得資本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不能完成勞動力再生產了。
要么支付更高的工資,讓勞動者能夠支付彩禮,在勞動者能夠完成勞動力再生產的同時,也會讓女性的娘家過得更好;要么遏制高額的彩禮,不提高工資,這樣勞動者也能完成勞動力再生產,而女性的娘家生活并不會得到改善。
對資本而言,他們不會給出更高的工資。
資本獲取了勞動者的剩余價值,資本代理人的每一次婚姻動輒百萬千萬的費用,但是,他們不認為這是高額彩禮,這樣的費用他們能夠支付得起,這樣的費用他們也需要支付,因為這是他們維持社會關系的重要途徑。為了再生產出資本的社會關系,他們用獲取的勞動者的剩余價值來支付他們高額的婚禮費用。
勞動者的彩禮遠遠比他們低,但是這影響了勞動力再生產,因此必須遏制。
然而,高昂的彩禮本身,就是某種條件下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不改變彩禮得以形成的條件,彩禮本身是難以消滅的。
最后,即使在市場條件下消滅了彩禮,最終獲益的又是誰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