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怕社會人,就怕陰陽人;不怕黑社會,就怕社會黑。
這個反殺劇本,著實精彩。
楊先生的父親,生前是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期、需要定期透析的患者,去年3月份,突發身體不適,被緊急送往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
注意,這是一家掛著“人民”二字的三甲公立醫院。
楊先生的父親最終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0月14日凌晨去世,終年54歲。
楊爸爸一共在蕪湖二院住院了117天,經歷三次開顱手術,一直在醫院ICU(重癥醫學科)治療。
其中花費為,醫保結算了75.9萬元,患者自費21.9萬元。
當然,對于絕大多數不幸躺進醫院ICU的家屬而言,“要掏多少錢,那就是醫院說了算”。
透析、血液凈化、開顱手術、一系列紛繁復雜的手續費用,自費和醫保的結算比,多數人是搞不清楚的。
可偏偏,楊先生一家人,都是“高學歷高智商”。
楊先生本人,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法學博士,同時也接受過一點經濟學訓練;
楊先生的姑媽,是一名老會計。
朋友們,高知家庭,既懂法又懂經濟家里還有個姑媽是會計,因此,“賬單”作假的事,想忽悠這些人類學識天花板的群體,就夠嗆了。
高昂用藥和過度醫療以及騙取醫保金的事,這些司空見慣的事,就容易在楊先生這里露出破綻。
2
楊先生的姑媽,負責每天往醫院賬上交費。她每次交完費用,會讓ICU的護士打一個單子,看看上面的費用結余。
然后根據這些明細,制作了一個Excel表,根據國家醫保目錄和蕪湖市醫保支付的有關政策,推算出每天需要自費的大致比例。
前兩個月,表格推算和明細對比,楊先生家屬預估的費用和醫院每天支出,大致相當。
后期開始每天催繳費用,“交的錢永遠不夠用”,這不對勁。
楊先生隨即先將紙質發票、明細單和“住院一日清”上的信息一一錄入Excel中,做成了一個面板數據,利用統計軟件來分析每個項目的變化趨勢。
仔細對比醫囑、護理記錄、費用清單三項資料記載的數量,很快便發現了其中不合理之處。
你可以得罪一群做PPT賣車的,但你最好不要得罪那些會做Excel排查數據的。
前面的是水貨,后面的是真大佬。
涉嫌虛構血透監測時間、涉嫌虛構患者接受運動療法、涉嫌虛構腸內營養灌注次數、涉嫌串換藥品。
楊先生對蕪湖二院醫療費用的分析,花了兩個多月時間。預估蕪湖二院和醫務人員騙取、違規使用醫保基金95861.93-103681.93元。
精確到分,就問你服不服?
3
蕪湖二院違規騙取10萬醫保金的事,掀開了黑暗面紗。
從2022年8月起,楊先生家屬就費用問題與蕪湖二院先后進行了三次交涉,醫院表示組織了自查,在第二次醫患溝通時表示部分藥品數量與結算明細單上有出入,會進一步核實,但在第三次溝通時又加以否認。
自己查自己,能查出個鬼來?
二院以為就這么拖著、推諉扯皮,事情就能安然翻篇平靜過去。
直到2023年7月,全國正好開始掀起醫療反腐風暴,楊先生向國家醫保局舉報。
蕪湖二院,這下撞到槍口上了。
2023年8月,安徽省醫保局與蕪湖市醫保局對蕪湖二院開展了檢查。
安徽省醫療保障局官微發布情況通報稱:
舉報涉及的15個問題中有10個問題基本屬實。
經查,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存在過度診療、過度檢查、超量開藥、重復收費、套用收費、超標準收費等問題,涉及違規醫療總費用21.82萬元。
目前,蕪湖市醫保局按協議已完成處理措施:
全額追回違規使用的醫保基金,約談醫院有關負責人,分別移交公安、衛健部門進一步核查處理。
你看看,楊先生自己核算的,是二院騙保“10萬”,最后官方查出來的,“是21萬”。
我們對于人性的貪婪,還是低估了。
一個ICU病人的身上,就從國家醫保金里騙走了20萬,治病總花費如此高昂,攤到病人“自費”的頭上,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全國有多少重癥病人?醫保金要被套走多少錢?
難怪醫保金連年都是窟窿填不上,有這些蠹蟲在,再好的福利保障,最后也是打了水漂,肉湯全都進了小部分私人口袋。
4
這個結局,醫保金被追回,家屬額外費用被清退,并且,楊先生因為正義舉報,被獎勵5364.04元。
看似是一場屬于“正義的勝利”。
可只有深入解讀這些信息,才知道捅破這層黑窗戶的極限反殺,基本上可以說是極低概率事件。
法學博士、懂經濟學、會計姑媽、Excel表格、自己取證調查分析、長達一年時間的維權之路、抓住契機“借勢”向國家醫保局舉報。
大眾學識里的天花板級別,討一個公道都是如此的“路途坎坷”。
這個暗鬼猖獗的功利時代里,多數人都是“有苦往肚子里咽”。
我感到慶幸,在人人皆知的“騙取醫保金”和“醫療亂象”里,有一個楊先生這樣的人站了出來,將這些人人皆知卻總是停留在“醫院自查”、涉及到社會穩定和民生基石的問題,逼迫到了“國家層面”的臺前。
諸君,蕪湖二院這點事,壓根就沒上主流媒體的“熱搜板塊”。
他們都當做“負面輿情”和“負面影響”的“冷門信息”在低調處理,體制內的喉舌們,都懂得精準拿捏“新聞報道”邊界的分寸感。
等到明日,再有一個戲子嫖娼被抓,你且看看,媒體們就跟打了雞血一樣。
5
2021年,安徽“太和縣醫療機構騙保案”,可謂是名動一時,直接震怒中央。
經查,太和縣50家醫療機構不同程度存在違規違法使用醫保基金問題,涉及醫保基金5795.1萬元,醫保局5名責任人被立案審查。
大家知道,為了套取醫保金,這些醫療機構都是怎么玩的嗎?
他們采用了最簡單粗暴的方法:
花錢,雇人,120一天,冒充病人,躺在病床上屁事不干,就給“開單子用藥”。
“國家醫保局曾公布,從2018年至2021年,處理醫療機構,累計追回醫保基金506億。”
學校里的食堂和小賣部還有“職高進廠實習”;醫院里的“騙保手段”和“過度醫療”、“小病大治”;銀行里的“違規貸款”和“存款變理財”以及“隱蔽金融條款”。
這些“公門”的“霸王條款”里,干著多少見不得光的事,人人皆知。
楊先生不站出來,捅破這些爛窗戶,“震怒”不會有,沉默的“震驚”,卻是震耳欲聾。
一個極限反殺,一場偶然得見的罕見勝利,卻終究是難以給同在困境里的普羅大眾,一個體面有尊嚴、公平又正義的結局。
但好歹,天黑有人點亮了燭光。
上面的人,視角應該看向這些真正涉及到民生的社會基石穩定問題,而不是盯著包子鋪的豆腐腦和村民家門口的熏臘肉去罰款、再花費859萬去研究什么“防止貧困戶返貧監測系統”。
說實話,拍幾部青年偶像飾演的“醫生”影視劇,改變不了什么,你要是真下狠心,花大力氣對醫療腐敗來幾輪嚴打,還真有效果。
一個人就套走了20萬醫保金,這么嚯嚯下去,醫保金就“根基不穩”了。
現如今是個什么光景,領導都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你們卻在下面如此瘋狂斂財。
黃老爺,貪過了頭了,這下惹得趙老爺,也急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