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上隨意刷刷新聞,看到這樣一條,眉山110歲以上老人每月可領3500元。
乍一看,相當不錯,3500元作為老人的生活費完全夠了,我想著其他地方要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啊……但顯然,是我大意了,忽略了前面“110歲以上老人”幾個字。
80到89歲的,一個月才30塊錢。
90到99歲的,一個月才100元錢。
的確,110歲以上3500元很夠了,但是能高齡到110歲的有幾個?連美國總統拜登那么好的條件,80多歲也已經不麻利了。
關鍵是我完全無法理解,30元一個月,讓這些老人干什么用?30塊錢,就算加上養老金兩三百,他們連買點高血壓高血糖的藥都不夠。
要知道,我國gdp可是亞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80多歲的人你給他一個月30多塊,是不是太寒磣了點?
另外我說句實話,有些地方老人一兩百的養老金,是讓人挺窩火的一件事。城里公職的動輒五六千,農村老人一兩百,這說得過去嗎?
再怎么不濟,養老養老,得管住他們的衣食住行與醫療費用吧,一兩百夠嗎?要長期如此,還是別叫養老金的好,干脆弄個養老補助、感冒補助之類的名字比較合乎情理……否則,那不是耍賴嗎?
說到耍賴,今天河南商報也報道了一件同樣的事情:鄭州魏女士,生了二孩,根據鄭州9月1日發布的促進生育的辦法,二孩可以直接領5000元。
雖然杯水車薪,但5000塊也不是小錢了。魏女士很高興,說政府好呀,知道體諒我們普通人,結果跑遍了各個部門,就是領不到這“說好的5000元補助。”
據河南商報報道,魏女士找了街道辦事的地方,找了衛健委,打了12345,甚至找了當地的派出所,這已經算病急亂投醫了。可即便如此,仍然沒有得到“領錢”的渠道。
頂端新聞急人所急,采訪當地衛健委后才明白,原來是“之前只制定了補貼,但沒有想好資金從哪里來……”
這意思呢,我也看懂了,說簡單點就是“我們也想發錢,奈何我們沒錢啊!”
可問題是,這不就是耍賴嗎?先說,你生,生了發錢。
然后別人生,生了你說沒錢。
空頭支票從某種角度來說,不僅僅是老賴行為,也是一種形式主義。只不過有些形式主義欺騙的是“領導”,而另外一些欺騙的則是群眾。
更有甚者,把前后兩種欺騙相結合。順帶一提,昨天的消息:某地一民生工程,欠了農民工的工錢5年還沒還。巡視組要來了,當地住建局擲地有聲發言:“群眾的合法權益必須維護”。
結果,巡視組前腳剛走,住建局領導又跟農民工們玩起了文字游戲:我們最終的說法就是“往前推進”……
沒理解錯的話,這個“往前推進”的意思跟“我們沒錢”差不多,無非是說,等什么時候有錢了,就給你們結工資。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如果借了不還卻理直氣壯,那豈不人人都可以成為許老板?那農民工的利益誰來維護?要是多年以后,人死了呢,怎么辦。
有人說:人死了,可以還給他們的子女后代,總之還就行了。
我想笑,苦澀的笑,農民的錢,活著他都耍賴不還,人死了,難道狗又把他的良心吐出來了?
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